以前從書本上看故鄉,覺得偷羅漢豆好玩,以前看孔乙己,覺得孔乙己迂,以前看祝福,也覺得祥林嫂一句話老重複,煩人,以前看藥,只覺得帶血的饅頭噁心,老師講解的,似懂非懂,現在再看先生的狂人日記,熟悉而又好陌生,年代久遠而又好近,近到就在你我身邊……
回覆列表
-
1 # 漫威草堂
-
2 # 使用者276101678
我最喜歡魯迅小說中的孔乙己,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的形象是讀書人,一生中最愛看書,偷了別人的書還不承認,說竊書不算偷,。最引人注目的是孔乙己賣了回香豆吃時對孩子們說的那些話,不多不多,多呼哉不多也,孔乙己寫得一筆好字,有時鈔書換點飯點,又不會營生,不會做生意,讀書人不下不了苦,最終走上偷竊的道路,餓死或者凍死,最終孔乙己死了。現在的社會象孔乙已這種形象的人物很多,那些大學畢業生,考不上公務員,又不肯出力下苦掙錢,小商小販他不幹,整天坐在家裡發呆,心靈空虛,小事不願幹,大創業幹不了,這種讀書人正是當今的孔乙己。
魯迅先生的作品太多了,而且每一部小說,散文,都很有意義,說來也很奇怪,當然,也非常佩服先生的文筆。
因為,每次只要看先生的作品,就覺得外面的天空,都是灰濛濛的,彷彿自己就置身於民國時期,那樣一個軍閥混戰,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的昏暗時代一般,每一次都要不自覺的壓抑好一段時間,可之後,又情不自禁的想要看第二遍、第三遍。
不好意思,一口氣發了這麼一通“感慨”,個人最喜歡的,也是看過最多的,就是先生的《阿Q正傳》,還有《狂人日記》,這兩部小說作品。其中,後者看的次數最多。
《阿Q正傳》,個人覺得,其蘊涵的內容,可不只是“兒子打老子”的“精神勝利法”那麼簡單,這部小說,用非常陰鬱的文風,直接、間接的描繪出了當時社會上,幾乎所有階層的人們的外在形象。
趙老太爺一家子,錢太爺,王癩胡,假洋鬼子,趙秀才,吳媽,小D,尼姑庵裡的老,小尼姑,鄒七嫂,舉人老爺,被殺的革命黨(隱寫)……這些人,幾乎囊括了當時民國社會上,各類人群的特徵,有人說,你這也沒有朝堂人士啊?
先生很高明,那時候,你不可能直接描寫那些,懦弱,愚昧,腐朽,窩裡橫的朝堂老爺,可是,哪個老爺,都有一家子人,都有上述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這些人,就是當時朝堂環境的一個真實寫照。
《阿Q正傳》裡面,除了描繪阿Q如何從一個社會最底層,被人瞧不起,只能調戲比他還低等的小尼姑的,小癟三,直到進城偷東西,發了財,再到被“糊弄”當了革命黨人,殺頭。
這麼一個經歷,非常生動的描繪了,上到員外老爺,中到酒館村民,下到衚衕無賴,再下到大小尼姑,當然,還有被殺頭的,真正的革命黨人,社會各層人們,在那個年代的各種心態,有迷惑,有堅定,有冷漠,有竊喜,有無奈,有痛苦,有麻木……
各位小夥伴,如果你們看過《阿Q正傳》,應該能明白筆者的意思,如果沒看的,年輕小夥伴,希望您去品讀一下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