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希時間

    有人說農民現在的種植業、養殖業供大於求,處於過剩階段,有什麼門路可以使農民儘快發展起來?

    “沒有淡季的市場,只有做不好的市場”,有說法種植業、養殖業行情不好,養殖生豬、養雞、種植玉米小麥等接二連三的虧損,一方面是玉米、化肥、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只能說這種說法很偏面,沒有考慮事情的內在深層的內容。

    種植業過剩可以考慮種植經濟類作物,比如大蒜、生薑、土豆、紅薯等。以家裡的生薑為例,近兩年生薑價格裝車價維持在1.5元以上,按照農戶的種植畝產量在7000-8000斤計算,一畝地收益在1.2萬元以上,而生薑種植成本較高畝產3000-4000元,除去成本淨收益在7、8千元,還是不錯的收益專案,如果今年種植生薑五、六畝地,一年不幹其它的收益也比打工強。

    再來說說養殖業生豬,在2016年養豬據說一頭豬利潤在800-1000元,今2018年上半年生豬行情低迷一頭豬虧損200多元,但是從7月份開始能盈利,到了9月份一頭豬居然能賺300多元,可見,養殖業只要把握準行情,搞養殖均有不錯的收入,能確實讓農民發展起來。

    所以說,並不是種植業、養殖業供大於求,而是你沒有選擇好種植的專案、養殖的專案而已。

  • 2 # 閒雲谷主

    在中國,農民的確很多。之所以只要農民能做的,時間長了都會過剩。有人曾經比喻說“如果中國農民都去淘金,世界金價都會下跌"。所以說要農民發展起來是最難的問題。

    國家領導人一再強調扶貧,而且要造血式扶貧,也就是根據不同地域及條件發展各自的產業。

    如果有一種能讓中國農民都大發展的方法,那早就建議給國家了。

  • 3 # 追花精靈

    我不認為種植業,養殖業供大於求了,否則華人就不會吃不起肉,吃不起水果了。農產品滯銷很大原因是市場流通不暢造成的。那些爛在地裡的水果蔬菜,貨架上不是一樣很貴,覺得吃不起嗎?

    中國農業遠遠沒有美國發達,產量也不及美國,美國就沒有感嘆過剩!要知道華人口是美國的三四倍啊!我們產出的東西真的夠吃了嗎?大眾能隨便吃魚吃肉,高檔果蔬任意吃嗎?

    不能!那就是還是產量不夠,吃不起啊!

    中國種養業難以成功,一是規模及水平不行,難以做成企業化,不能應對市場變化,也不能自己開啟銷路。等著人來收購只會永遠處於被動,失敗是很可能的事情。

    二是搞種養業的農民素質低,不能瞭解市場行情,不能知道資訊資料。該種養什麼,收益怎麼樣?都是跟風來。這樣就會出現一年冷一年熱的行情。產出來又不知道該怎麼賣,只要處理不及時就很容易爛地裡,壓手裡了。

    三,中國的種養業許多都是散戶模式,難以形成品牌。只有搞規模化,統一銷售才會讓大眾的認識,才會有人上門收購啊!

    可是散戶人雜,總有些人想造假坑騙牟取暴利,這些昧良心的人就如老鼠屎,可以毀了當地所有人的信譽!媒體曝光後沒人要就是必然的結局。

    所以,種養業不能是個人的事情,得有組織的發展,也要有人來監管。這樣不僅技術上能幫扶,銷售上也有佔領市場的能力。得保證走入市場的東西都是合格的。那樣就如工廠企業養形成制度,有品質保證了。

    但誰來做這個組織者和監管部門?個人很難,政府部門也不好辦!

    所以說中國的種植業,養殖業絕不是過剩了!而是沒有完善的制度。農民們都是跟風種養,不瞭解行情變化。能生產的不懂得賣,能賣的想多牟利,送到消費者手裡價格高了,零售商也不好辦。層層都在盤剝利潤,但對產品質量沒有嚴格檢測的部門。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也讓農產品銷售困難!

  • 4 # qzuser2474732244

    最好是政府檢測收購些質量和各方面都達標的農產品,幫助農民推銷。不但政府從中取利,還搞活了經濟,同時也引導了農民從數到質的飛躍,也更好的服務了消費者,是一個事辦功倍且很容易做好的事,大家都有利。

  • 5 # 鍾情三農

    農民朋友如果按照傳統的種植觀念和方式肯定會因此而受挫,適當進行觀念和方式的調整,或許還有的玩。

    那麼,上文中所提及的農產品供給呈現出的“結構性失衡”到底是什麼玩意呢?簡單來說,它的具體有兩個表現形式,

    首先有些糧食供大於求,如稻穀和小麥,每年的中國產不僅可以基本滿足國內的需求,還會產生大量的剩餘,不好消化。

    其次糧食則會出現供不應求,如大豆。中國最近幾年的大豆消費量超過了一億噸,還是中國產量只有區區一千五百萬噸左右,剩下的九千多萬噸只能依賴於進口。

    那麼,農民朋友如何在目前中國農產品供給呈現出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實現收益的不減反增呢?筆者以為,有兩個解決方案。

    第一個是提高農產品種植規模,以量取勝。

    比如說,透過土地流轉或者轉包等方式獲得較大規模耕地的經營權,在此基礎上進行農業種植活動,其效益整體會比單打獨鬥好的多。

    另一個則是提高農產品生產品質,以質取勝。

    如今的華人不再以吃飽為主要訴求,吃的好成為了主流訴求,那麼順應市場需求,生產高質量的農產品著實不錯。

    如果兩者都不佔的話,那就最好別種地了,另謀出路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常規賽蓄勢待發,今年的總冠軍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