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課堂第一線

    我當年報的是數學類的自考,周圍也有不少同學在考。說說我的感受吧,我覺得自考是非常考驗人的毅力的。尤其是工作後,面臨著工作壓力和學業壓力,很多人因此放棄。既然想透過自考提升自己,那一定要加油哦,在我們眼裡自考成功的人都特別牛。下面是我的建議:

    1.先了解考情

    先要了解考試情況,確定專業。然後根據專業確定心儀的學校。再瞭解報考流程,以及考試科目、考試時間、考試地點,報考有沒有其他要求等資訊。一般每年可以報考兩次,每次最多報四門。每次開考的科目一般只會提供幾科讓你選擇,也就是說可能你想考的那門不在這次報名範圍內,所以你要事先了解。如果能在網上找到報考同一學校同一專業的學長學姐們的建議就更好了,說不定還能找到歷年真題呢。

    2.購買教材

    報名時,一般可以直接在網上訂購教材。不過,官方的教材比較貴,很多自考老手都是在某寶上購買。搜的時候,輸入考試科目的程式碼就行了,有的科目不僅有教材,還能找到複習資料和練習。還有一些網站可能會有免費的影片,有些教材不容易理解可以藉助網際網路資源進行學習。

    3.找學習夥伴

    自考非常鍛鍊人,因為一般來說都是自學,所以如果有小夥伴也參加自考,就可以相互監督,共同學習了。有時候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夥伴並不好找,這時候就可以透過QQ群搜尋相關的自考群了。我當年就是這樣的,每天和他們一起討論學習,互相鼓勁,群裡有很多好心人幫忙解答問題。群裡的大神也很多,有自考畢業了又開始挑戰下一個專業的。也有考完自考本科開始準備考研的。有一個學習的氛圍,自然而然就想學習了。

    4.想象自己拿到畢業證的樣子

    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可以想像已經拿到畢業證了,走進大學校園,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照畢業相的高光時刻。想想就很激動哈,那樣你就有學習的動力了。

  • 2 # 小特皮

    自考就是自己學習自己報名考試,考試透過所有的科目即可畢業。

    你的問題說:網上的助學機構是否靠譜。

    網上助學機構無非是幫助你學習,不排除有些資質好的網上助學機構對你的學習幫助很大,但是網上助學機構終究是商業機構,並不能表示你交錢了就能透過。

    也就是說,問題的根本在於你是否能學好一個科目。

    我是沒有報任何助學機構一路走過來的,助學機構只是給你提供課程,課程質量參差不齊,是否靠譜無法解釋。

    另外助學機構一般是按照專業收費,也就是一個專業十幾門課程,一個打包出售的價格,不管你是否考得過錢都交了。

    建議先一步一步慢慢開始,先學一點,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選擇助學機構。

  • 3 # 農村寶媽小蚊子

    自考還是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的,不然很難考過。我去年就報了一個自考的本科,當時報名的時候說的是很簡單的,說只要參加考試基本上都能過。結果……唉,一言難盡。現在自考的這個本科考又考不過,退又退不了,不知道怎麼搞。如果是已經參加工作了,建議還是報成考或者電大,比較容易過,也不會隨便放棄。

  • 4 # 火骷髏lzw

    建議不要自考,除非你學習的,自己看書的意志非常強,建議網路教育吧,很多人說是自考行政管理,說是不用考英語二可以換考

  • 5 # 汕頭中公教育

    為方便考生了解自考考試資訊及考試流程,廣東中公教育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關於2021自考應該怎麼進行復習會比較好,好的複習可以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成績,那麼應該注意什麼,瞭解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第一招:學會抓重點,讓自考有規劃

    大部分自考生都是在職的考生,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不僅學習時間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抓重點成為備考的重中之重。所謂的抓重點,就是記背教材裡的常考點和難點。

    假如,一本書的知識點有100個,那麼重點大概就只有20多個。當我們把重點整理出來,變成一本薄薄的書後,我們就可以定一個目標了。以完成一本書作為長期目標,把每天或者每一週完成的學習定為小目標,這樣一來,就能很好的避免時間不夠的問題了。

    第二招:把刷題當做挑戰

    備考怎樣都離不開刷題。儘管它是一件很繁瑣而且很難堅持的一件事,但你又不得不承認刷題的重要性。刷題不僅可以讓我們掌握知識點,更讓我們瞭解出題者的思路。如果刷題成必然,那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把題目量化當做挑戰。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題目彙總,再分配為百分比,每天規定自己做百分之一,這樣是不是就有動力多了,而且只做百分之一,多容易啊,就是幾十分鐘的事,還可以抽空做做前幾天的錯題呢。

    第三招:不會的知識立馬問

    不會的立馬問!不會的立馬問!不會的立馬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你遇到不會的不去問,那麼你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翻書、百度、找資料,才能找得到答案,但這顯然是最理想的情況。

    然而更多的時候是你找了半天發現你不會的依然不會,哪怕找到答案了對這個知識點也是一知半解的,下次出題的換個角度你就一臉懵逼了。別人總說:“自己學三天,不如老師講半天”,可見答疑的重要性。

    所以,遇到實在不懂的題目一定不要自己死磕,有些題不會就是不會,不要浪費時間在那裡耗,很打擊信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鹿晗退出跑男,會是鹿晗的損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