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之窗
-
2 # 幸福華潭
不管是聽話還是不聽特朗普號召的個人富豪和跨國公司都要出份子錢來幫特朗普在下任期結束之前湊夠20多萬億美元來還清國債這是特朗普設想,但能不能辦到就拭目以待。
-
3 # 50後男人
2018年6月28日,特朗普與郭臺銘在富士康威斯康星工廠動工儀式上一起剷起了一把土,宣告富士康100億美元的美國建廠計劃開始實施。雖然其中過程頗多曲折,但這個特朗普口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蹟”還是落座美國了,至少目前的資訊顯示是這樣的。
關於郭臺銘為什麼要去美國建廠,中美媒體、各路大V已經有很多分析了。
富士康去美國,有人說是因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人力成本、電力成本、土地成本、運輸成本、加上各種的稅負成本,其實中國的製造業優勢跟美國比已經不佔多大優勢了,但我想再怎麼漲也不會漲到與美國一樣高吧?不然,華人工資都和美國一樣了,一些大V公知口裡的“美國優越性”豈不是沒有了?
又有人說是因為美國政策前景好,給了郭臺銘很侈優惠好處。的確,特朗普就親口給郭老闆很多許諾,威斯康星州40億補貼也夠誘人的。但是我們的政策也不錯啊,特別是近期中央一再強調深化改革、簡政放權,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對中外企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以富士康過往的經驗,在國內去哪不是無往不利的?要地要補貼的還不是小事一樁?
我倒是注意到新聞報道中一些小細節,比如有報道說郭臺銘特別助理胡國輝表示,富士康在美國建廠的計劃幾乎“沒有任何競爭能力”,目前已經“放慢了招聘的進度”……又比如有報道說美國網站The Verge的記者探訪了富士康位於威斯康星的“創新中心”,在當地尋訪10天后,他們發現大多數“創新中心”的樓房都是空置的,2018富士康美國招聘工人竟然有82%的名額沒有完成,並說富士康招聘主要集中在工程師、科研人員方面……
或者,富士康去美國沒有表面上看的那麼多花花腸子,郭臺銘就是想去美國挖科研人才的。畢竟,作為一個自詡高科技的企業,只會做代工,而沒有自己的核心東西是不會長久的。雖然現在起步有點晚,但亡羊補牢也是應該的。資本家從來都是趨利動物,或許,郭老闆心裡想著一盤大棋呢。
-
4 # 得亮1
富士康拿幾百億美元投賢美國建廠,看起來很了不起,實為圖有虛名。安臺灣當局公佈的數字,郭臺銘全部資產為二千億新臺幣摺合人民幣250億,合美金為多少?那裡有幾百億美元?投資好多是吹吹,裝裝門面而已。很多企業看似雄厚,你那知他負債累累,都站在風口浪尖上走鋼絲,許多公司說破產就破產,我們許多人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任何企業郝只能靠當地銀行借貸才能運營,借貸多了,借了還,還了借⋯⋯,沒完沒了,銀針死帳是怎麼來的?破產了,就死帳了。 沒有國家監管一是很危險的。
回覆列表
這個新聞有點早,但還是先了解前因後果。去年鴻海(富士康母公司)考慮在美國威斯康星州設廠生產,郭臺銘大手筆預投入100億美金,按照當時的協議來看,郭臺銘的這個廠商預計將在美國創造3000個高薪的就業機會,而三年內預計將達到約13000個工作機會。所以這樣的規模也讓當初爭取富士康去美國的州很多。而郭臺銘在美國建工廠的主要業務是電視跟電子產品的面板,而特朗普也對鴻海集團投資美國表示感謝。
談完事情的情況,再來看看富士康為何要在美國投資?
首先那就是富士康想在美國穩住腳跟,因為特朗普多次強調,讓海外企業回美國本土建廠,甚至讓蘋果將生產線搬回美國。而富士康又作為蘋果的第一個代工廠,所以現在郭臺銘現在做的就是妥協與試水。先去美國佔個坑試水下,好就循序漸進,差就破產轉移,這對於如此體量的代工廠而言不會有什麼傷筋動骨的傷害,反而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一片新天地。
其次,是成本問題。畢竟在當前,富士康的人力成本逐年增加,所以現在郭臺銘考慮去美國建廠,雖然美華人力成本很高,但是郭臺銘想透過機器方式來逐漸代替人力。此外富士康在美國投資建廠具有靠近上游產業鏈和美國市場,尤其是蘋果根據地,在美國可以幫助富士康降低原材料、耗材和生產裝置採購成本的可能性,以及美國相對廉價的工業用電。
再者,就是拼產能。其實郭臺銘在美國投資的業務是電視跟電子產品的面板,這個業務屬於長週期、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而富士康的技術來源於日本夏普,所以這種情況下富士康想透過美國市場,輻射歐洲市場來搶佔市場份額,與南韓三星、LG,中國京東方、華星光電等拼產能與客戶資源。
但是富士康同樣面臨一個問題成敗問題。因為在美華人力成本著實太高,高到什麼程度了,是中國的5-8倍,更重要的是不像國內的工人一樣能拼與敬業。美國工人一般都是到點下班,不加班。如果有急單,自求多福吧。
所以,富士康投資美國我們不必下定論,此前馬雲也說要投資美國300億,所以這裡涉及到很多博弈。況且郭臺銘還是一個極其精明的商人,目前只是想與美國政府搞好關係另外到最後,實際的投資額度以及創造的就業機會仍會是很大的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