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的詩的風格有著民歌的特色,所以他的在唐代樂府詩中獨樹一幟。那麼,除了詩歌之外,對於李賀的背景,各位小夥伴們有了解嗎?
李賀簡介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808~809),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
在京時,居崇義裡,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死前曾以詩分為四編,授其友沈子明。死後15年,沈子明囑杜牧寫了序。人們出於對李賀的懷念,傳說李賀臨死時,見天帝派緋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樓作記文;又傳其母一夕夢見李賀,說他正為天帝作白瑤宮記文(《李賀小傳》及張讀《宣室志》)。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補闕、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 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註》。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閒鼓吹》,《摭言》。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文獻通考》中說:“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歲寒堂詩話》中說:“李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才。”
思想內容
李賀的詩多方面反映中唐時代的社會現實。
其詩歌的思想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六方面:
1.堅持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歌頌歷史上為祖國統一和在中唐平叛亂戰爭中作出過貢獻的英雄人物,揭露並抨擊藩鎮叛亂、禍國殃民的罪行。如:《猛虎行》。
2.反對宦官專權,揭露他們擾亂朝政的禍國罪行和無能懦怯的醜態。如:《漢唐姬飲酒歌》。
3.無情揭露貴族官僚集團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的腐朽生活。
4.反映自身和朋友的不幸遭遇,抒寫懷才不遇的苦悶,有力地抨擊任人唯親的腐朽政治。如:《贈陳商》、《崇義裡滯雨》。
5.揭示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對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如:《南園十三首》其二。
6.宣揚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反對神仙迷信,尖銳的嘲諷統治階層追求長生的愚蠢行為。如:《苦晝短》。
作品分類
神怪詩
以描寫鬼神怪異為題,是把楚辭的浪漫主義與唐詩的圓熟技巧結合的一個成功範例。此類作品不算多,但在李賀詩的名作中,一半以上是屬這類,後世詩評家稱李賀為“鬼才”,稱其詩為“鬼仙之辭”。
此詩本是寫一片墓地景色以及詩人憑弔之情,但當詩人異想天開地喚出一個美麗的精靈在其間活動時,死氣沉沉的墓地就驀然平添了種種幻覺。墓地上的一草一木、一風泉一燐影,都因精靈而躍躍欲生。李賀將可愛與可怖揉合在一塊,這樣撼動人的力量,決不是一幅客觀景物的描寫能夠相比擬的。
諷喻詩
以唐代現實中的社會矛盾作為素材,而以古樂府和新樂府的形式創作。這類詩是李賀詩中較富思想性的一部分。詩人充分運用比興和歌謠手法,巧妙地諷刺醜惡,熱情地謳歌美好、激越地指斥不平,這些詩兼有民歌的清新明快、形象生動和格律詩的錘鍊精粹,在唐代樂府詩中獨樹一幟。
抒
絕大多數都是抒發仕途坎坷的苦惱,因此顯得較為單調和悲涼,李賀這類名作不多,但其中《開愁歌》、《浩歌》、《長歌續短歌》、《莫種樹》等,都相當出色。
其他
主要是酒席歌筵上的應景之作,內容為飲宴、歌技的描寫。典型的作品如《許公子鄭姬歌》、《花遊曲》,因此顯得情調庸俗,格調不高,而流於”齊梁體”的豔冶也萎靡一路。
此外為一些詠人詩和詠物詩,這些詩思想性不強,近乎習作,但設想奇特、煉字精警、風格獨特,有如音樂家的即興練習曲,畫家的寫生素描,別有一種藝術上特殊價值。《春坊正字劍子歌》、《唐兒歌》、《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等,均是此中佳構
李賀的詩的風格有著民歌的特色,所以他的在唐代樂府詩中獨樹一幟。那麼,除了詩歌之外,對於李賀的背景,各位小夥伴們有了解嗎?
李賀簡介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808~809),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
在京時,居崇義裡,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死前曾以詩分為四編,授其友沈子明。死後15年,沈子明囑杜牧寫了序。人們出於對李賀的懷念,傳說李賀臨死時,見天帝派緋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樓作記文;又傳其母一夕夢見李賀,說他正為天帝作白瑤宮記文(《李賀小傳》及張讀《宣室志》)。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補闕、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 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註》。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閒鼓吹》,《摭言》。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文獻通考》中說:“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歲寒堂詩話》中說:“李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才。”
思想內容
李賀的詩多方面反映中唐時代的社會現實。
其詩歌的思想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六方面:
1.堅持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歌頌歷史上為祖國統一和在中唐平叛亂戰爭中作出過貢獻的英雄人物,揭露並抨擊藩鎮叛亂、禍國殃民的罪行。如:《猛虎行》。
2.反對宦官專權,揭露他們擾亂朝政的禍國罪行和無能懦怯的醜態。如:《漢唐姬飲酒歌》。
3.無情揭露貴族官僚集團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的腐朽生活。
4.反映自身和朋友的不幸遭遇,抒寫懷才不遇的苦悶,有力地抨擊任人唯親的腐朽政治。如:《贈陳商》、《崇義裡滯雨》。
5.揭示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對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如:《南園十三首》其二。
6.宣揚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反對神仙迷信,尖銳的嘲諷統治階層追求長生的愚蠢行為。如:《苦晝短》。
作品分類
神怪詩
以描寫鬼神怪異為題,是把楚辭的浪漫主義與唐詩的圓熟技巧結合的一個成功範例。此類作品不算多,但在李賀詩的名作中,一半以上是屬這類,後世詩評家稱李賀為“鬼才”,稱其詩為“鬼仙之辭”。
此詩本是寫一片墓地景色以及詩人憑弔之情,但當詩人異想天開地喚出一個美麗的精靈在其間活動時,死氣沉沉的墓地就驀然平添了種種幻覺。墓地上的一草一木、一風泉一燐影,都因精靈而躍躍欲生。李賀將可愛與可怖揉合在一塊,這樣撼動人的力量,決不是一幅客觀景物的描寫能夠相比擬的。
諷喻詩
以唐代現實中的社會矛盾作為素材,而以古樂府和新樂府的形式創作。這類詩是李賀詩中較富思想性的一部分。詩人充分運用比興和歌謠手法,巧妙地諷刺醜惡,熱情地謳歌美好、激越地指斥不平,這些詩兼有民歌的清新明快、形象生動和格律詩的錘鍊精粹,在唐代樂府詩中獨樹一幟。
抒
絕大多數都是抒發仕途坎坷的苦惱,因此顯得較為單調和悲涼,李賀這類名作不多,但其中《開愁歌》、《浩歌》、《長歌續短歌》、《莫種樹》等,都相當出色。
其他
主要是酒席歌筵上的應景之作,內容為飲宴、歌技的描寫。典型的作品如《許公子鄭姬歌》、《花遊曲》,因此顯得情調庸俗,格調不高,而流於”齊梁體”的豔冶也萎靡一路。
此外為一些詠人詩和詠物詩,這些詩思想性不強,近乎習作,但設想奇特、煉字精警、風格獨特,有如音樂家的即興練習曲,畫家的寫生素描,別有一種藝術上特殊價值。《春坊正字劍子歌》、《唐兒歌》、《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等,均是此中佳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