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舌尖遇見美食

    1、出自姬姓,為石碏之後裔。春秋時康叔的6世孫衛靖伯有個孫子叫公孫碏,字石,又稱石碏,是衛國的賢臣。衛桓公二年,其弟州籲驕奢,被桓公撤去將軍之職,出奔國外。十幾年後,州籲領著黨徒潛回國內,刺死桓公,自立為君。石碏之子厚也參與了密謀,被拜為大夫。後石碏把州籲和石厚騙到陳國,又暗中給陳桓公寫了一封密信,信上說:"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所以,州籲到陳國後,立即被抓了起來,後來,石碏命人殺州籲、石厚於陳,然後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晉為國君。《春秋》稱讚石碏說:"石碏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厚的兒子駘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稱石氏。史稱石姓正宗。

    2、出自姬姓和子姓。鄭國(姬姓)又大夫石癸,宋國(子姓)又公子段,字子石,他們的後代都稱為石氏。

    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時期"昭武九姓"之一:當時西域石國(故址在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有人遷居中原,遂以"石"為氏;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有鮮卑族代北三字姓烏石蘭氏改為漢字單姓石氏;十六國時有張氏、冉氏改為石氏;據《北史》載,有婁氏改為石氏者。

    【石姓分佈】

    秦漢以前,石氏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同時有部分人徙居江南,如春秋時楚國有石奢,鄭國有石癸,周有石速;西漢時有石商、石奮。唐代,石氏的郡望有渤海、平原(今屬山東)、上黨(今屬山西)、河南(今河南洛陽)四處;平原石氏於唐元和年間以前已徙居廣陵(今江蘇江都);河南石氏唐元和年間以前有部分人徙居虢州(今河南靈寶)。唐初,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至五代時已發展成閩南望族。後唐時,石琚自安徽壽縣徙居福建同安,其後裔不僅散處福建各地,而且有部分人遷入廣東。明朝洪武年間又有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豐裡開基,其後子孫有許多人去臺灣,進而又有遠播海外者。

    十六國時期,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羯族人石勒,於319年自稱趙王,建立政權,史稱後趙。329年初滅前趙,取得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331年稱帝,建號建平。石勒死後,由子石弘嗣位。不久,其侄石虎廢石弘自立,在位15年。五代時期,有沙陀部人石敬瑭,於936年勾結契丹貴族滅後唐,被契丹冊封為帝,國號晉,史稱後晉,歷時10年而亡。

  • 2 # 細心貝爾2I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康叔六世孫衛靖伯之孫公石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譜》等記載,春秋時期康叔的六世孫衛靖伯之孫公石碏,又稱石碏,是衛國的賢臣,有大功於衛國,世為衛大夫。戰國史學家左丘明在《春秋左氏傳》中稱讚石碏說:“石碏,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石碏在此次變故中表現的大智大勇、大義滅親,為後世君子們所稱道。

    石厚的兒子、石碏之孫駘仲,後來以祖父的字命氏,稱石氏,史稱石氏正宗

  • 3 # 燕飛南歸

    1、出自姬姓,為石碏之後裔。春秋時康叔的6世孫衛靖伯有個孫子叫公孫碏,字石,又稱石碏,是衛國的賢臣。衛桓公二年,其弟州籲驕奢,被桓公撤去將軍之職,出奔國外。十幾年後,州籲領著黨徒潛回國內,刺死桓公,自立為君。石碏之子厚也參與了密謀,被拜為大夫。後石碏把州籲和石厚騙到陳國,又暗中給陳桓公寫了一封密信,信上說:"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 4 # 使用者3107786867544

    1、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子豐又大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春秋公子譜》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公族後裔有公子豐,是鄭穆公姬子蘭之子,字石癸,在鄭釐公姬惲(姬髡頑)執政時期(公元前570~前566年)出任大夫,曾多子出使衛國、齊國。

    在公子豐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大河石氏。

    2、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石作氏。石作氏,是秦國早期的貴族世家複姓,原居秦邑(今甘肅天水故秦城)。

    到了春秋末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名叫石作蜀,在史籍《孔子家語》中稱為石子蜀。石作蜀,字子明,號卓子,冀人(今甘肅天水甘谷十里鋪鄉)。在石作蜀的故里,原有石子墓和石子祠,可惜早已荒蕪。

    在石作蜀的後裔子孫中,皆以先賢祖姓氏省文簡化為單姓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三隴石氏。

    擴充套件資料

    石姓的名人:

    先秦秦漢

    石碏:石姓部分始祖,春秋衛國大夫。名本一,生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辛未仕衛。衛上大夫,張大義,著忠純,名聞諸侯。衛靖伯之孫,有大功於衛,世為衛大夫,娶叭喇氏,生子二,長環,幼珙。石碏之孫駘仲,以石為氏。《左傳》中記載有“石碏大義滅親”的典故。

    石作蜀:字子明,號卓子,冀(今天水市甘谷縣十里鋪鄉)人。生於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歿於周敬王四十一年 (公元前479年)。自幼胸懷遠志,聰穎敏學,仰慕孔子。成年後,不遠萬里徒步東魯,投身孔門,得聖人教育和薰陶,身通六藝,為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明天的女排測試賽郎平還會出奇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