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註釋
1、將:偕,和。
2、相期:相約。
3、雲漢:天河。
譯文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 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個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 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 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 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 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賞析
原詩總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 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 一種複雜感情。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 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 “行樂及春”的題意。
最後六句詩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 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 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淒涼。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2.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霜一樣。
3.棲:休息。
4.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懷念人的思緒。
月光照射在庭院之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裡,鴉雀先後進入了夢鄉。由於夜深,秋露打溼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們都在仰望皎潔明亮的月亮,卻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誰家?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抬。
夜思:一作“靜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編入《樂府詩集·新樂府辭》,並說:“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於聲,故曰新樂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舉頭:抬頭。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晉《清商曲辭·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頭:形容沉思的神態。思:思念。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這首詩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李白的這首思鄉之作,被稱為“千古思鄉第一詩”,感動了古今無數他鄉流落之人。
詩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謂平實樸素之極,以此清靜之景來襯出詩人的寂寞孤單。這首詩在寫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畫和行動舉止描寫相結合,第二句中,一個“疑”字點出詩人的內心深處迷離之因。由於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產生錯覺。這是詩人極寫思鄉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離。後兩句詩人從沉思中轉而清醒過來,便是一“舉頭”,再一“低頭”。為何要“舉頭”?因為詩人後來既然已醒悟到地上應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產生了無窮的遐想,這就是“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類的古人有關月光傳情的詩句所表述的思親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還不足以寄託自己的情思,因而便“舉頭”仰望,這樣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從這明月裡尋找家人從遠方寄送來的美好祝願。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詩人便又轉而“低頭”了。為何還要“低頭”呢?這是因為雖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舊不能從明月那裡得到一份慰藉,無奈之中,只得低頭沉思不語了。以無情言情則情出,從無意寫有意則意真。於是,詩人將對故鄉的思念,化為寄情明月之舉,頭上的明月,心中的故鄉,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註釋
1、將:偕,和。
2、相期:相約。
3、雲漢:天河。
譯文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 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個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 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 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 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 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賞析
原詩總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 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 一種複雜感情。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 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 “行樂及春”的題意。
最後六句詩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 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 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淒涼。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註釋
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2.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霜一樣。
3.棲:休息。
4.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懷念人的思緒。
譯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之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裡,鴉雀先後進入了夢鄉。由於夜深,秋露打溼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們都在仰望皎潔明亮的月亮,卻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誰家?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註釋
舉:抬。
夜思:一作“靜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編入《樂府詩集·新樂府辭》,並說:“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於聲,故曰新樂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舉頭:抬頭。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晉《清商曲辭·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頭:形容沉思的神態。思:思念。
譯文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賞析
這首詩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李白的這首思鄉之作,被稱為“千古思鄉第一詩”,感動了古今無數他鄉流落之人。
詩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謂平實樸素之極,以此清靜之景來襯出詩人的寂寞孤單。這首詩在寫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畫和行動舉止描寫相結合,第二句中,一個“疑”字點出詩人的內心深處迷離之因。由於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產生錯覺。這是詩人極寫思鄉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離。後兩句詩人從沉思中轉而清醒過來,便是一“舉頭”,再一“低頭”。為何要“舉頭”?因為詩人後來既然已醒悟到地上應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產生了無窮的遐想,這就是“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類的古人有關月光傳情的詩句所表述的思親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還不足以寄託自己的情思,因而便“舉頭”仰望,這樣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從這明月裡尋找家人從遠方寄送來的美好祝願。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詩人便又轉而“低頭”了。為何還要“低頭”呢?這是因為雖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舊不能從明月那裡得到一份慰藉,無奈之中,只得低頭沉思不語了。以無情言情則情出,從無意寫有意則意真。於是,詩人將對故鄉的思念,化為寄情明月之舉,頭上的明月,心中的故鄉,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