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三國時期的地圖,面積看起來懸殊不大,為何說實際上差距很大呢?
我們首先來了解下,三國時期分十三州,分別是: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幷州、冀州、幽州、涼州、揚州、荊州、交州、益州。
我們再來看看三國各國的國土面積:
1、魏國當時佔了十三州之中的司州、兗州、豫州、青州、徐州、冀州、幷州、幽州、涼州這九州,以及荊州北部與揚州的一部分;國土面積約290萬平方公里。
2、吳國則佔據了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勢力範圍覆蓋了荊州中、南部,揚州大部分,以及交州全境;國土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
3、蜀漢僅僅只有益州一個州,國土面積約107萬平方公里。
如果我們單純的從地圖上來看,吳國與蜀國兩國加起來的面積可以與魏國平分秋色,甚至超過曹魏。但這種感覺純粹是主觀意識上的一種認知錯覺,我們不能用現代的眼光透過地圖來看待當時的水平。
一個國家的強大在於人口、經濟、軍事、教育、民生、文化、人才等各方面的綜合實力,而不是隻是侷限於土地範圍。
打一個比喻:新疆的面積相當於287個上海,可是經濟不是一個級別的。新疆202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13797.58億元,而上海的2020年生產總值達3.87萬億元。
古代是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比的就是人口數量與耕地面積。相對於南方,春秋戰國至三國時期的經濟,主流文化還是集中於北方,主要的農耕區域開發程度也比南方高。反觀南方大多是荒涼偏遠,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
孫吳地區經濟方面
吳國當時的主要的經濟集中在揚州下轄的吳郡、丹陽、廬江、豫章、會稽、廬陵六郡,也就是我們常掛在口中的江東六郡。至於揚州其他的區域大多數都是“山越”等南方少數民族佔據,“山越”當時雖然處於孫吳的政權下,但他們不服管教,時常叛亂,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每個東吳將領都有平定“山越”的戰績。
還有就是荊州,當時荊州最發達的地區是在北部,而這片區域剛好也在曹操的控制範圍。自夷陵之戰後,東吳需要在荊州駐紮大量的軍隊,以防魏國與蜀國的進攻。戰亂也使得荊州得不到太大的發展。
至於交州雖大,後來孫權大力發展經濟。但是在那個時代,距離中原較遠,經濟不發達,人口較少,並沒有得到太大的發展。
蜀漢地區經濟方面
三國時期的益州面積是當時最大的,領漢中郡、巴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牂柯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巴東屬國13個郡國。約為今日的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大部分,陝西省南部及湖北省、甘肅省各一隅。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平南中,改益州為建寧,分建寧、越嶲置雲南郡。又分建寧、牂柯置興古郡。
改南中七郡是為: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
當時益州南中大多是少數民族居住,地理偏遠,經濟得不到發展,即便時至今天仍然有一些落後地區,更別說是在三國時代。而且世代居住在那的原住民還經常與外來者發生激烈矛盾,迫使蜀漢政權只能動用武力征服,儘管諸葛亮率領大軍平定南中。但是,之後依然時有叛亂不斷。
至於漢中郡,在漢中之戰中,曹操就曾將漢中百姓悉數遷走,造成漢中的生產力停滯不前。再加上漢中是蜀漢的用兵之地,根本得不到太大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益州也只有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有著“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盆地可以依仗。可這也支撐不了諸葛亮與姜維的連年北伐。
三國各華人口數量:
1、魏華人口數量約為500萬。
2、吳華人口數量約為250萬。
3、蜀漢人口數量約為110萬。
北方從春秋戰國到三國時期,無論文化、經濟、人口、軍事都要比南方發達。
南方經濟後來超越北方,也是經過三次人口大南遷,才導致南方的經濟大規模發展。
1、第一次是西晉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民不聊生,造成漢人南渡衣冠。使得南方的經濟大規模發展。
2、第二次就是安史之亂使大唐由盛轉衰,到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發,經濟開始衰落;而南方則相對穩定,南方經濟開始逐漸發展,得以追上北方經濟的腳步。
3、第三次則是靖康之難,人口再次大量南遷。眾所周知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從南北朝時期經濟中心南移,到南宋經濟南方開始超越北方。
我們可以從以上資料看到,綜合實力魏國是要強於吳國與蜀漢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毫無作用。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與姜維屢次北伐失敗,孫權止戈於合肥城下的原因。
相反曹魏滅蜀,司馬晉伐吳卻輕而易舉,這都是基於人口數量,土地耕種開發,人才教育,文化氛圍,經濟等實力基礎。
我們看三國時期的地圖,面積看起來懸殊不大,為何說實際上差距很大呢?
我們首先來了解下,三國時期分十三州,分別是: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幷州、冀州、幽州、涼州、揚州、荊州、交州、益州。
我們再來看看三國各國的國土面積:
1、魏國當時佔了十三州之中的司州、兗州、豫州、青州、徐州、冀州、幷州、幽州、涼州這九州,以及荊州北部與揚州的一部分;國土面積約290萬平方公里。
2、吳國則佔據了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勢力範圍覆蓋了荊州中、南部,揚州大部分,以及交州全境;國土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
3、蜀漢僅僅只有益州一個州,國土面積約107萬平方公里。
如果我們單純的從地圖上來看,吳國與蜀國兩國加起來的面積可以與魏國平分秋色,甚至超過曹魏。但這種感覺純粹是主觀意識上的一種認知錯覺,我們不能用現代的眼光透過地圖來看待當時的水平。
一個國家的強大在於人口、經濟、軍事、教育、民生、文化、人才等各方面的綜合實力,而不是隻是侷限於土地範圍。
打一個比喻:新疆的面積相當於287個上海,可是經濟不是一個級別的。新疆202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13797.58億元,而上海的2020年生產總值達3.87萬億元。
古代是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比的就是人口數量與耕地面積。相對於南方,春秋戰國至三國時期的經濟,主流文化還是集中於北方,主要的農耕區域開發程度也比南方高。反觀南方大多是荒涼偏遠,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
孫吳地區經濟方面
吳國當時的主要的經濟集中在揚州下轄的吳郡、丹陽、廬江、豫章、會稽、廬陵六郡,也就是我們常掛在口中的江東六郡。至於揚州其他的區域大多數都是“山越”等南方少數民族佔據,“山越”當時雖然處於孫吳的政權下,但他們不服管教,時常叛亂,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每個東吳將領都有平定“山越”的戰績。
還有就是荊州,當時荊州最發達的地區是在北部,而這片區域剛好也在曹操的控制範圍。自夷陵之戰後,東吳需要在荊州駐紮大量的軍隊,以防魏國與蜀國的進攻。戰亂也使得荊州得不到太大的發展。
至於交州雖大,後來孫權大力發展經濟。但是在那個時代,距離中原較遠,經濟不發達,人口較少,並沒有得到太大的發展。
蜀漢地區經濟方面
三國時期的益州面積是當時最大的,領漢中郡、巴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牂柯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巴東屬國13個郡國。約為今日的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大部分,陝西省南部及湖北省、甘肅省各一隅。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平南中,改益州為建寧,分建寧、越嶲置雲南郡。又分建寧、牂柯置興古郡。
改南中七郡是為: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
當時益州南中大多是少數民族居住,地理偏遠,經濟得不到發展,即便時至今天仍然有一些落後地區,更別說是在三國時代。而且世代居住在那的原住民還經常與外來者發生激烈矛盾,迫使蜀漢政權只能動用武力征服,儘管諸葛亮率領大軍平定南中。但是,之後依然時有叛亂不斷。
至於漢中郡,在漢中之戰中,曹操就曾將漢中百姓悉數遷走,造成漢中的生產力停滯不前。再加上漢中是蜀漢的用兵之地,根本得不到太大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益州也只有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有著“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盆地可以依仗。可這也支撐不了諸葛亮與姜維的連年北伐。
三國各華人口數量:
1、魏華人口數量約為500萬。
2、吳華人口數量約為250萬。
3、蜀漢人口數量約為110萬。
北方從春秋戰國到三國時期,無論文化、經濟、人口、軍事都要比南方發達。
南方經濟後來超越北方,也是經過三次人口大南遷,才導致南方的經濟大規模發展。
1、第一次是西晉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民不聊生,造成漢人南渡衣冠。使得南方的經濟大規模發展。
2、第二次就是安史之亂使大唐由盛轉衰,到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發,經濟開始衰落;而南方則相對穩定,南方經濟開始逐漸發展,得以追上北方經濟的腳步。
3、第三次則是靖康之難,人口再次大量南遷。眾所周知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從南北朝時期經濟中心南移,到南宋經濟南方開始超越北方。
我們可以從以上資料看到,綜合實力魏國是要強於吳國與蜀漢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毫無作用。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與姜維屢次北伐失敗,孫權止戈於合肥城下的原因。
相反曹魏滅蜀,司馬晉伐吳卻輕而易舉,這都是基於人口數量,土地耕種開發,人才教育,文化氛圍,經濟等實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