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兮2

    1、回紇和回鶻

    回紇與中原交往的歷史可以追溯魏晉時期。當時它還是鬆散的遊牧民族。突然之間,要面對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北匈奴的一旁支。這個旁支,被漢朝軍事打擊和分化後只能往西遷徙,形成新的名稱,突厥。

    面對威脅,回紇組成了聯盟,回紇汗國。同時聯合隋唐,最終消滅了突厥漢國。自然,回紇就與唐朝形成從屬關係,對中原王朝稱臣。安史之亂時,回紇也幫助了唐朝平叛,也算是報恩了。

    回鶻是回紇分裂時的一個別稱,同中原王朝一樣,這種分分合合只是政治分歧,民族並不分裂。到了宋朝,回紇對宋朝稱舅舅,稱遼朝為兄弟。

    據《松漠紀聞》,宋朝的回鶻人,以漢人為尊。年輕的待嫁的女子,多與漢人生子,再與族人結婚,而且還以此為榮。這裡的漢人其實都是絲綢之路的過客,並不會造成家庭矛盾。

    宋代丘處機經回紇去見成吉思汗時,曾作詩,“二月經行十月終,西臨回紇大城墉。嘉蔬麥飯蒲萄酒,飽食安眠養素慵。”丘處機能喝上葡萄酒,可見回紇人對漢人的熱情。

    他的徒弟尹志平也作詞,“十九遊仙子,隨師歷八荒。西臨回紇大城隍。到處見農桑。一種靈瓜甚美。赤縣幾人知味。大千沙界有多般。鶴駕復東還。”這裡的靈瓜就是哈密瓜。尹志平其實是好人,他隨師傅奔赴萬里,為蒼生求止殺令。莫名被金庸先生黑化了,聽說新版的神鵰俠侶已經知錯改之了。

    現在我們吃的蘭州拉麵,其實就是中原與回紇民俗結合的產物。回紇人遊牧時,只養殖羊。進入農耕,跟漢族一樣,養牛耕種。但是漢族人是不敢吃牛的(非正常死亡也不能吃),這是國家法律禁止的。回紇沒有這樣的法律,牛不小心出事故死了後,回紇人就發掘出了牛肉配合麵食的可口美味。

    四大汗國時期,回紇屬於察合臺漢國,耶律楚材經過這裡時,觀察了這裡的民風,說道:“這裡跟中原沒什麼不一樣。”

    2、遼與西遼

    西遼因使用漢語和漢典,所以漢文化在整個中亞廣泛深入普通人的生活,現今的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都有漢文化的影子就歸功於西遼。同遼朝一樣,西遼分為南北兩院管理,南院管理漢人和農耕文化,北院管理契丹等遊牧民族和遊牧文化。

    到了大石的兒子,耶律夷列繼位,他把年號定為“紹興”,要知道此時趙構逃到南方,建立南宋,年號就是“紹興”。筆者認為,夷列估摸南宋不會長久,定會被金國滅掉,自己就正好繼承中原正統了。沒想南宋還真的生存下來了。夷列只好把年號改為“隆興”。現在我們出土很多西遼文物,就有“隆興”兩字。

    西遼此後深入西亞波斯,建立後西遼,最後歸服於蒙古帝國。現在的伊朗就有祖先是來自中國的民族。明朝大Nautilus鄭和,史書只說他來自西域的色目人,但很有可能就是西遼的後人。

    3、黠戛斯汗國

    黠戛斯汗國是李陵的後裔建立的汗國,在唐代到長安認祖歸宗,與唐建立同盟關係,可以說是最早的“巴鐵”,每逢唐朝有難,黠戛斯總是傾國相助,以至於與唐一樣衰落。被回紇攻伐侵佔後只能遷往天山以西。此後,向中原王朝進貢之路徹底被回紇、遼切斷,再也無法聯絡。西遼建立後,成為了西遼的一部分。如今的黠戛斯人成為了吉爾吉斯斯坦人和中國的柯爾克孜族人。

    由於長期無法與中原聯絡,加上西域的遊牧民族競爭激烈,黠戛斯人只能在天山腳下捕獵和捕魚為生,也逐漸遺失了中原民族的元素。但有一項元素沒有遺失——刺繡,這項從古老中國傳承而來的技能歷久彌新後,如今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刺繡的圖案與中原的刺繡幾乎一模一樣,地毯上的花紅錦簇,窗戶上的色彩斑斕,同中原的人們一樣,這些都寄託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喀喇汗國

    喀喇汗國被西遼統治前是遊牧民族,之後同樣被分為兩大部分,所以在農耕部分生活的人們跟中原王朝幾乎沒區別。現在我們仍能在烏茲別克看到漢人的生活習俗,比如婚嫁時,女方要蓋頭巾,要把新娘從孃家接過門等等。

    5、于闐國

    于闐在唐代就與中原確立了從屬關係,所以它很早就進化成為了農耕文明,手工紡織業尤其發達,中原的養蠶技術也透過這裡傳至了中亞。官方的文字採用兩種語言並用,漢字與印度文字。

    北宋初年,于闐的國王甚至給自己改了中原名字:李聖天,現在的敦煌就有壁畫記載了李聖天冊封皇后的畫像。

    于闐在993年被回紇以及喀喇滅亡。

    6、吐蕃

    吐蕃最強盛時,連唐朝都敢惹,而且還能不分伯仲。後來與大唐結了親家後,逐步漢化。

    可惜的是,到了唐末的9世紀,吐蕃的農奴制瓦解了。之後,就是鬆散的部落治理,沒有形成中央政權,喇嘛和班禪成為了權力中心。

    民間與中原的文化交流從沒間斷,輸出了藏傳佛教,傳入了中原的漢文化、手工業等。成為了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元朝奉藏傳佛教為國教,這很好地維護中國的統一,即使在明清兩朝,不在中原王朝控制下的漠北的蒙古族仍舊信奉佛教,拒絕了俄華人的各種拉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李郎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