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簡稱中華財險。
中華聯合前身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生產保險公司,始建於1986年,總部設在新疆烏魯木齊。
從1986年到1996年十年間,中華聯合前身兵團保險一直保持了平穩高速增長態勢。其保費收入從1986年的0.02億元,一路增長至0.13億元、0.24億元、0.32億元、0.39億元、0.54億元、0.74億元、1.02億元、1.31億元、1.95億元、2.40億元。
雖然保費收入持續增長,但由於中華聯合賠款過多,導致其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成立初期,中華聯合單一經營建設兵團內部“種、養”兩業保險業務。根據《中國保險年鑑》,1986年,中華聯合收保費206.08萬元,當年賠付313.39萬元;1987年收保費1067.03萬元,賠付975.59萬元,除去費用淨虧89.95萬元;1989年收保費2591.1萬元,賠付高達3037.7萬元,除去費用淨虧938.9l萬元。
事實證明,單純經營“種、養”兩業保險,中華聯合舉步維艱,無法維持正常經營。
1989年為支援中華聯合試辦農業保險,華人民銀行首次放寬了其業務險種範圍,批准經營兵團農場以下的財產險、人身險業務。在大力發展財產險、人身險業務的同時,中華聯合調整農業保險工作的指導思想,提出了“以農養農、以工補農”的大農業保險思路,制定了“豐年加快積累,平年略有節餘,大災綜合調劑,穩定協調發展”的經營方針。
這期間,中華聯合大力發展兵團農場範圍內除“兩業”保險外的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業務,以其盈餘來調節“種、養”兩業保險的不足。一是擴大承保面,對全兵團“種、養”兩業保險實行政策性統保;二是把農業保險的當年節餘,按3:7比例留在師、團,建立農業保險風險基金;三是根據兵團農牧業生產實際,對“兩業”保險實行“低保額、低保費、低保障”的三低經營原則。
l990年,中華聯合又對全兵團農牧團場農機具實行統保。上述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有效地改善了公司多年經營虧損的局面。
1992年2月,華人民銀行再次批准擴大經營範圍,批准中華聯合經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範圍內除法定保險和外幣保險外的所有保險業務,中華聯合經營與發展出現了新的生機,公司經營開始轉虧為盈, 1992年盈利近1000萬元。1993年華人民銀行批准公司更名為“新疆兵團保險公司”。
2、高負債模式埋隱憂
高速成長中,中華聯合的負債亦急劇膨脹。
1986年,中華聯合銀行存款有3408萬元,負債僅為483萬元。在隨後的幾年裡,其負債急劇增加,次年就達到1225萬元。
到了1994年,中華聯合負債已經達到13051萬元,而其銀行存款為13550萬元。
中華聯合追求的是快速提高市場佔有率,迅速增加保費總收入以擴大規模。
從1996年的市場佔有率可以看出,當時中華聯合已經成為全國排名第五的財險公司,其產險市場佔有率為0.50%,總保費市場佔有率為0.28%。到了2002年,中華聯合在新疆地區的保費收入,已經達到第二位,僅次於人保。中華聯合全年承保金額達到了1628億元,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28億元,同比增長33.13%。
當年,公司高層訪問歐洲8國、美國、墨西哥和中國港臺地區。
事實上,在2002年,中華聯合的負債總額已經超過了銀行存款,從當年的《中國保險年鑑》可以看出,2002年其負債總額為5.04億元,而銀行存款僅為4.45億元。從其2001年的資料來看,負債為6.52億元,大大超過銀行存款3.55億元。
高速擴張導致債臺高築,為今後的“崩盤”埋下禍根。
在新疆地區站穩腳跟後,2001年11月28日,中國保監會批准了中華聯合業務經營區域擴大到內地9省市。2002年9月16日,中華聯合成立杭州分公司,當年11月22日,成立成都分公司。雖然成立不久,但到了年底,這兩處的分公司分別完成保險業務收入1811萬元和444萬元,顯示出強勁的勢頭。
中華聯合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地的分公司,也都在熱火朝天地開展。
全國鋪開攤子以後,中華聯合採取了市場化的用人和激勵機制,全面實行向一線傾斜的激勵政策,在新疆的分支機構全面推行“績效掛鉤”的分配製度,在內地省市分公司採取“一司兩制”的政策,實行基薪、績效加獎金的薪酬制度。
受到薪酬制度的刺激,2002年超額完成計劃任務的分公司達到10個。
在加速向全國擴張的同時,中華聯合不忘把名字改成全國性的。
2002年9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和中國保監會批准,新疆兵團保險公司更名為“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
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簡稱中華財險。
中華聯合前身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生產保險公司,始建於1986年,總部設在新疆烏魯木齊。
從1986年到1996年十年間,中華聯合前身兵團保險一直保持了平穩高速增長態勢。其保費收入從1986年的0.02億元,一路增長至0.13億元、0.24億元、0.32億元、0.39億元、0.54億元、0.74億元、1.02億元、1.31億元、1.95億元、2.40億元。
雖然保費收入持續增長,但由於中華聯合賠款過多,導致其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成立初期,中華聯合單一經營建設兵團內部“種、養”兩業保險業務。根據《中國保險年鑑》,1986年,中華聯合收保費206.08萬元,當年賠付313.39萬元;1987年收保費1067.03萬元,賠付975.59萬元,除去費用淨虧89.95萬元;1989年收保費2591.1萬元,賠付高達3037.7萬元,除去費用淨虧938.9l萬元。
事實證明,單純經營“種、養”兩業保險,中華聯合舉步維艱,無法維持正常經營。
1989年為支援中華聯合試辦農業保險,華人民銀行首次放寬了其業務險種範圍,批准經營兵團農場以下的財產險、人身險業務。在大力發展財產險、人身險業務的同時,中華聯合調整農業保險工作的指導思想,提出了“以農養農、以工補農”的大農業保險思路,制定了“豐年加快積累,平年略有節餘,大災綜合調劑,穩定協調發展”的經營方針。
這期間,中華聯合大力發展兵團農場範圍內除“兩業”保險外的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業務,以其盈餘來調節“種、養”兩業保險的不足。一是擴大承保面,對全兵團“種、養”兩業保險實行政策性統保;二是把農業保險的當年節餘,按3:7比例留在師、團,建立農業保險風險基金;三是根據兵團農牧業生產實際,對“兩業”保險實行“低保額、低保費、低保障”的三低經營原則。
l990年,中華聯合又對全兵團農牧團場農機具實行統保。上述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有效地改善了公司多年經營虧損的局面。
1992年2月,華人民銀行再次批准擴大經營範圍,批准中華聯合經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範圍內除法定保險和外幣保險外的所有保險業務,中華聯合經營與發展出現了新的生機,公司經營開始轉虧為盈, 1992年盈利近1000萬元。1993年華人民銀行批准公司更名為“新疆兵團保險公司”。
2、高負債模式埋隱憂
高速成長中,中華聯合的負債亦急劇膨脹。
1986年,中華聯合銀行存款有3408萬元,負債僅為483萬元。在隨後的幾年裡,其負債急劇增加,次年就達到1225萬元。
到了1994年,中華聯合負債已經達到13051萬元,而其銀行存款為13550萬元。
中華聯合追求的是快速提高市場佔有率,迅速增加保費總收入以擴大規模。
從1996年的市場佔有率可以看出,當時中華聯合已經成為全國排名第五的財險公司,其產險市場佔有率為0.50%,總保費市場佔有率為0.28%。到了2002年,中華聯合在新疆地區的保費收入,已經達到第二位,僅次於人保。中華聯合全年承保金額達到了1628億元,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28億元,同比增長33.13%。
當年,公司高層訪問歐洲8國、美國、墨西哥和中國港臺地區。
事實上,在2002年,中華聯合的負債總額已經超過了銀行存款,從當年的《中國保險年鑑》可以看出,2002年其負債總額為5.04億元,而銀行存款僅為4.45億元。從其2001年的資料來看,負債為6.52億元,大大超過銀行存款3.55億元。
高速擴張導致債臺高築,為今後的“崩盤”埋下禍根。
在新疆地區站穩腳跟後,2001年11月28日,中國保監會批准了中華聯合業務經營區域擴大到內地9省市。2002年9月16日,中華聯合成立杭州分公司,當年11月22日,成立成都分公司。雖然成立不久,但到了年底,這兩處的分公司分別完成保險業務收入1811萬元和444萬元,顯示出強勁的勢頭。
中華聯合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地的分公司,也都在熱火朝天地開展。
全國鋪開攤子以後,中華聯合採取了市場化的用人和激勵機制,全面實行向一線傾斜的激勵政策,在新疆的分支機構全面推行“績效掛鉤”的分配製度,在內地省市分公司採取“一司兩制”的政策,實行基薪、績效加獎金的薪酬制度。
受到薪酬制度的刺激,2002年超額完成計劃任務的分公司達到10個。
在加速向全國擴張的同時,中華聯合不忘把名字改成全國性的。
2002年9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和中國保監會批准,新疆兵團保險公司更名為“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