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徒永聖

    永聖以為:

    既生瑜,何生亮原句出自《三國演義》,不見於正史,因此可以算是小說家言吧。

    《三國演義》原作者羅貫中,在小說中是尊劉貶曹的,因此在小說中,對蜀國之事,都是做了美化處理的。經常透過移花接木的手段,把蜀華人物形象拔高了寫。

    諸葛亮作為蜀國重要人物,自然著墨甚多了。從歷史上來看,周瑜的名聲,在三國早期,比諸葛亮響的多。羅貫中為了壯大諸葛亮的形象,就把周瑜寫成氣量狹小,嫉妒賢能的俗人。

    其實在《江表傳》中記載:東吳大將程普,以自己年紀大、資格老,是頗為不服周瑜這樣一個小鮮肉的。但周瑜每每寬容,不與程普計較,到最後程普敬服而親重之。試想若周瑜氣量狹小,程普豈不早就被整的不成樣子了啊。

    所以,這句話,在當時其實是不會出現的。在今天,各行各業人才輩出,總有些一時瑜亮似的人物。大家都多一點容人之度,合理競爭,豈不大美耶!

  • 2 # 大志讀書

    這句話是《三國演義》周瑜臨死前說的。我的觀點:這是心態問題。面對一個才能和智謀都高過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討教,而是選擇了嫉妒和想方設法的與之爭鬥甚至陷害,這種要不得的心態最終害了自己。日常生活中,這種偏激和嫉妒的心態要不得,應該多跟本領高的人學習,學習其優點,為我所用。

    這句話也是三國演義為了凸顯出諸葛亮高大形象所虛構的一句話。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廣,足智多謀,深受孫策,孫權及文武百官乃至後世英雄的敬重與懷念。

    這句話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捏造的,歷史無法考證,也沒有出處。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著名的褒蜀,抑魏,貶吳的文學作品。透過羅貫中的描述,周瑜形象以及在世人心中的歷史功績大打折扣,改變了人們的看法,而把諸葛亮捧成了一個近乎於神的傳說。我個人更喜歡周瑜,足智多謀,風流倜儻,英雄蓋世。歷史上關於周瑜英雄事蹟的詩詞很多,但論氣概和描述首推蘇東坡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從這首詩來看,詩人對周瑜是十分讚賞的。從而可以看出周瑜的功績和地位。 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是根本沒有交集的兩個人物,諸葛亮出山時周瑜早已是東吳的開國功臣,威名遠揚,而諸葛亮當時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赤壁之戰也是周瑜一人指揮的,與諸葛亮完全無關,而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甚至捏造出一個“借東風”的故事來,把諸葛亮寫得像個神仙,按魯迅的說法,演義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既是無奈,也是心態的失衡。自古以來,競爭激烈,人才輩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應該多學習別人長處,多請教別人,不斷學習,為已所用。而不是去嫉妒和陷害,那樣只會讓自己更被動。

    “學不可以已”,多學習別人的優點,既是謙虛,也是進步。多理解,少生氣,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正道。

  • 3 # 龍華中

    對於諸葛亮與周瑜的智鬥一生,最後的總結既生瑜何生亮,成為民間的一句名言比語。

    這是因周瑜年少,智謀地確不是孔明的對手,更沒司馬懿的耐力,?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的野史書類都不少,有關周瑜之書類很少見。也可能是羅慣中的寫書,為了突出忠義智慧人物的重點主題有關,都是以蜀華人物為主題。

    但是諸葛亮有些發明和書傳,到是現實,我本人曾解讀他的諸葛武后傳,對不少人物澦側到是準確無誤,?從此書可以看出他對八卦與兵書的滲透之深,可能他從小就是一個愛讀八卦兵書的人才,又是一個專鞏研究軍事的學家,所以說周瑜的年輕智鬥,與孔明的功底據離還是很大的。

    對於一個寫書者,一些事實是不能歪曲的,因為三國的內容,都是有根有據的,姓氏,家族,地點等等的事實,一但歪曲事實,可能會造成家族姓氏的仇恨,都會有人告法作者的汙害罪名,招來橫禍,在過去說書唱戲者,也是經常入到砸飯碗的麻煩。

    但是從事實點虛構誇大是有的,這是作者吸引讀者的手法,對一本小說的才筆演義,就是恆量作者展示才藝水平的平臺。

    吸引讀者不留罵名,不造成姓氏民族仇恨,就是名著之說。

  • 4 # 嶽麓雜談

    民間傳說,諸葛亮一步三計,而周瑜是三步一計。周瑜年輕氣盛,好大喜功,虛榮心強,又從不接受他人意見,硬撐頭皮與諸葛亮鬥,最後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被活活氣死。

    對於周瑜的英年早逝,悲慘結局,完全不能怪任何人,是自已性格決定的!

    性格決定人的命運,這話沒錯。多大能耐做多大事,不與天違,不拿命鬥!

  • 5 # 專搶第一的小強

    “既然有我周瑜在世,為什麼老天還要一個諸葛亮啊? 是主人公對自己的才華比不過諸葛亮的一種嘆息。

    周瑜以其經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為君子所不齒。原因很簡單,因為其沒有正確的心態。面對一個才能和智謀都高過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討教,而是選擇了嫉妒和想方設法的與之爭鬥甚至陷害,這種要不得的心態終究使自己心願難遂下英年早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色斑、黑痣,新生兒身上的胎記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