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亮劍》是對我影響極大的一部劇。一直想為她寫點什麼。
《亮劍》首播於2005年,至今已經11年多,但似乎從未為觀眾所忘記:她幾乎一直是各大頻道常播和暑期熱播的劇目,其婦孺皆知程度直不亞於《西遊記》《還珠格格》等老牌神劇,“亮劍”一詞也從此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比較常見的用語。甚至於李幼斌的李雲龍和六小齡童的孫悟空等角色共同成為“改革開放三十年最受歡迎的三十個熒幕形象”之一,這對於一個晚出至05年的劇來說是極其難得的榮譽。(其他幾部有《上海灘》《血疑》《紅樓夢》《渴望》等)
事實上,《亮劍》是一部優點和缺點都很鮮明的劇。先說缺點。如果從嚴格戰爭劇、抗戰劇的角度來說,《亮劍》是拿不到高分的,最多是及格。她存在的太多的硬傷,即使軍史黨史知識淺陋如我,也能挑出不少:一個普通的團居然有一次性用3600顆手榴彈的資本;毫無隱蔽的直衝式自殺式衝鋒;李雲龍多次抗命、殺俘而不被嚴懲(八路軍紀律之嚴格今人很難想象);從始至終全部冬裝;以及作者對冷兵器對決的酷愛和yy,原著中李雲龍組織的所謂特種部隊…雖然這並不符合史實。等等。有人說它是抗戰劇的巔峰云云,這是筆者實在難以苟同的。(但是另一方面,有人又把它說成是抗日神劇的開端。我亦不能同意。《亮劍》的些許虛構還到不了“神劇”的程度。即使與後起的神劇有關,那也是後來者因功力不逮而遺其糟粕,失其精華而已,這個鍋《亮劍》不背。按這些人邏輯,86版《西遊記》大約也可算後來三流神話劇的鼻祖了。豈不可笑。)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放寬評價的標準,甚至根本不去用嚴格戰爭片的標準去看待它,而是把它看作是一部小說的改編劇,那我們會發現《亮劍》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劇。
首先說人物。一部小說,一部電視劇,人物塑造好了,成功與否先不論,把握住觀眾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方面《亮劍》滿分。李幼斌的李雲龍確實令人大呼過癮,他精彩的表現,成功表現出了農民出身、文化水平很低但又靈活狡黠且霸氣十足、重情重義的共軍將軍李雲龍身上的正氣、匪氣、霸氣和靈氣(此四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是李雲龍)。試想,我們這些生活在人情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限於教育、倫理、社會規範等因素的制約,大多很難做到那樣的個性飛揚,那樣的敢說敢做,敢愛敢恨,敢怒敢悲,敢笑敢哭。從心理學和文藝學的角度來說,鬱積在身體和精神中的情緒,無論是什麼,都一定要得到某種途徑的抒發,整個人才會覺得暢快。其中,文藝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和電視劇,是最易被選擇作為這種抒發途徑的載體:人們在看小說看劇的時候,會自覺不自覺地代入進去,把自己想象成書中或劇中的某個人(通常是主人公),進而與之同喜同悲,同哭同笑。自然,當這個人物的經歷真正打動你讓你心有慼慼焉的時候,你就很難不去喜歡他。這就是為什麼如李雲龍、孫悟空、李逵、小燕子、白景琦等非常離經叛道、天不怕地不怕的虛構人物會經久不衰地受到人們的喜愛,就是因為人們透過代入的方式,很大程度地體驗了生活中所難得或沒有的人生體驗,心裡鬱積的許多感受和想象得到了難得的抒發和噴薄。試想當我們和李雲龍一起笑傲江湖、痛擊日寇之時,當我們和他一起為了媳婦、兄弟敢於不顧一切大開殺戒之時,當我們體驗著他幾乎沒有任何阻礙的喜怒哀樂,看著他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充滿魅力的人生時,有誰能不從心裡大呼一聲“爽”呢?尤其是這樣舒爽的觀劇體驗,是我們看通常的主旋律作品,看那些文質彬彬、道德爆表如孔夫子般的我黨將領時所根本沒法擁有的。如此一比,李雲龍形象就顯得尤為珍貴,儘管他是那樣的不完美,那樣的缺點一堆,但我們仍然會由衷喜歡這個真性情的漢子。當然,儒雅而不失勇武的趙剛,智勇雙全深明大義的楚雲飛,沉著而不失霸氣的孔捷、丁偉,質樸勇敢又有點小狡猾的和尚,赤膽忠心的段鵬,乃至冷酷又充滿一種獨特魅力的山本一木……都是那樣的令人難以忘懷。一句話,把人當人來寫,寫出人的真實和複雜,是一切成功的敘事作品的共性。還值得一提的是,此劇中出現了幾位我黨的真實將領,他們分別是陳賡、彭德懷、左權、劉伯承、粟裕,與別的許多劇裡他們那文縐縐的說教不同,這些形神兼備程度絲毫不亞於正牌紅劇的演員,在《亮劍》裡讓我們看到的只是這些將帥們那粗獷霸氣豪邁的職業軍人素質,那氣衝牛斗敢笑敢罵的鮮明人格。試問這樣一群完全不同以往、令人眼前一亮的革命軍人群像怎能不獲得觀眾的青睞?成功的人物塑造是《亮劍》最吸引人之處。
其次是情節。事實上,看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抗日的部分只佔原著的一半不到,而且描寫遠沒有電視劇細膩可看(原因後面會說),如果不是原著者都梁和編劇江奇濤在再創作時的艱苦加工,而只是照搬原著,電視劇版恐怕不會如今天這般好看。而成片的《亮劍》把焦點對準了李雲龍的抗日生涯,大大小小的戰鬥和人物豐富的生活細節貫穿全劇,高潮一撥接一撥,令人慾罷不能(不少人覺得建國後的戲份沒有之前好看,主要原因就是沒什麼高潮了。當然也和原著的被閹割有關係)。好看的人物,好看的情節,有此二者,作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劇,《亮劍》已然成功。但她的優秀之處還不止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亮劍》是對我影響極大的一部劇。一直想為她寫點什麼。
《亮劍》首播於2005年,至今已經11年多,但似乎從未為觀眾所忘記:她幾乎一直是各大頻道常播和暑期熱播的劇目,其婦孺皆知程度直不亞於《西遊記》《還珠格格》等老牌神劇,“亮劍”一詞也從此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比較常見的用語。甚至於李幼斌的李雲龍和六小齡童的孫悟空等角色共同成為“改革開放三十年最受歡迎的三十個熒幕形象”之一,這對於一個晚出至05年的劇來說是極其難得的榮譽。(其他幾部有《上海灘》《血疑》《紅樓夢》《渴望》等)
事實上,《亮劍》是一部優點和缺點都很鮮明的劇。先說缺點。如果從嚴格戰爭劇、抗戰劇的角度來說,《亮劍》是拿不到高分的,最多是及格。她存在的太多的硬傷,即使軍史黨史知識淺陋如我,也能挑出不少:一個普通的團居然有一次性用3600顆手榴彈的資本;毫無隱蔽的直衝式自殺式衝鋒;李雲龍多次抗命、殺俘而不被嚴懲(八路軍紀律之嚴格今人很難想象);從始至終全部冬裝;以及作者對冷兵器對決的酷愛和yy,原著中李雲龍組織的所謂特種部隊…雖然這並不符合史實。等等。有人說它是抗戰劇的巔峰云云,這是筆者實在難以苟同的。(但是另一方面,有人又把它說成是抗日神劇的開端。我亦不能同意。《亮劍》的些許虛構還到不了“神劇”的程度。即使與後起的神劇有關,那也是後來者因功力不逮而遺其糟粕,失其精華而已,這個鍋《亮劍》不背。按這些人邏輯,86版《西遊記》大約也可算後來三流神話劇的鼻祖了。豈不可笑。)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放寬評價的標準,甚至根本不去用嚴格戰爭片的標準去看待它,而是把它看作是一部小說的改編劇,那我們會發現《亮劍》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劇。
首先說人物。一部小說,一部電視劇,人物塑造好了,成功與否先不論,把握住觀眾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方面《亮劍》滿分。李幼斌的李雲龍確實令人大呼過癮,他精彩的表現,成功表現出了農民出身、文化水平很低但又靈活狡黠且霸氣十足、重情重義的共軍將軍李雲龍身上的正氣、匪氣、霸氣和靈氣(此四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是李雲龍)。試想,我們這些生活在人情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限於教育、倫理、社會規範等因素的制約,大多很難做到那樣的個性飛揚,那樣的敢說敢做,敢愛敢恨,敢怒敢悲,敢笑敢哭。從心理學和文藝學的角度來說,鬱積在身體和精神中的情緒,無論是什麼,都一定要得到某種途徑的抒發,整個人才會覺得暢快。其中,文藝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和電視劇,是最易被選擇作為這種抒發途徑的載體:人們在看小說看劇的時候,會自覺不自覺地代入進去,把自己想象成書中或劇中的某個人(通常是主人公),進而與之同喜同悲,同哭同笑。自然,當這個人物的經歷真正打動你讓你心有慼慼焉的時候,你就很難不去喜歡他。這就是為什麼如李雲龍、孫悟空、李逵、小燕子、白景琦等非常離經叛道、天不怕地不怕的虛構人物會經久不衰地受到人們的喜愛,就是因為人們透過代入的方式,很大程度地體驗了生活中所難得或沒有的人生體驗,心裡鬱積的許多感受和想象得到了難得的抒發和噴薄。試想當我們和李雲龍一起笑傲江湖、痛擊日寇之時,當我們和他一起為了媳婦、兄弟敢於不顧一切大開殺戒之時,當我們體驗著他幾乎沒有任何阻礙的喜怒哀樂,看著他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充滿魅力的人生時,有誰能不從心裡大呼一聲“爽”呢?尤其是這樣舒爽的觀劇體驗,是我們看通常的主旋律作品,看那些文質彬彬、道德爆表如孔夫子般的我黨將領時所根本沒法擁有的。如此一比,李雲龍形象就顯得尤為珍貴,儘管他是那樣的不完美,那樣的缺點一堆,但我們仍然會由衷喜歡這個真性情的漢子。當然,儒雅而不失勇武的趙剛,智勇雙全深明大義的楚雲飛,沉著而不失霸氣的孔捷、丁偉,質樸勇敢又有點小狡猾的和尚,赤膽忠心的段鵬,乃至冷酷又充滿一種獨特魅力的山本一木……都是那樣的令人難以忘懷。一句話,把人當人來寫,寫出人的真實和複雜,是一切成功的敘事作品的共性。還值得一提的是,此劇中出現了幾位我黨的真實將領,他們分別是陳賡、彭德懷、左權、劉伯承、粟裕,與別的許多劇裡他們那文縐縐的說教不同,這些形神兼備程度絲毫不亞於正牌紅劇的演員,在《亮劍》裡讓我們看到的只是這些將帥們那粗獷霸氣豪邁的職業軍人素質,那氣衝牛斗敢笑敢罵的鮮明人格。試問這樣一群完全不同以往、令人眼前一亮的革命軍人群像怎能不獲得觀眾的青睞?成功的人物塑造是《亮劍》最吸引人之處。
其次是情節。事實上,看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抗日的部分只佔原著的一半不到,而且描寫遠沒有電視劇細膩可看(原因後面會說),如果不是原著者都梁和編劇江奇濤在再創作時的艱苦加工,而只是照搬原著,電視劇版恐怕不會如今天這般好看。而成片的《亮劍》把焦點對準了李雲龍的抗日生涯,大大小小的戰鬥和人物豐富的生活細節貫穿全劇,高潮一撥接一撥,令人慾罷不能(不少人覺得建國後的戲份沒有之前好看,主要原因就是沒什麼高潮了。當然也和原著的被閹割有關係)。好看的人物,好看的情節,有此二者,作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劇,《亮劍》已然成功。但她的優秀之處還不止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