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虎他爹
-
2 # 魏德雲
康梁乃師生關係,共同倡導搞了個百日維新,可惜好景不長,一百零三天也。後來兩人各奔東西,康繼續做保皇派,為帝制鼓與呼,袁世凱和張勳復辟,康有為扮演了重要角色。有趣的是,雖然康大人為張勳復辟鞍前馬後,盡心盡力,張勳只封了個弼德副院長,康大失所望,復辟失敗後,逃亡,東躲西藏,回家抱孩去了,一代風雲人物終於沉寂了。再說梁起超,變法失敗後,痛定思痛,放棄了保皇,傾向革命,在袁世凱手下出任過司法總長,但不支援袁搞復辟,後加入廣州南方軍政府,擔任重要職務,晚年從事詩文創作,開一代風氣,成一大家也。
-
3 # 腦洞大開的歷史
有人可能會感到奇怪,梁啟超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官,都在康有為之上,在歷史課本上是個進步人物,而康有為則是保守派。那麼,梁啟超怎麼就甘願認康有為當老師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梁啟超不管當學者還是當官都是後來的事兒,他剛認識康有為的時候,自己只是個寫手,還沒有形成獨立的理論體系,而康有為則有,因此梁啟超成了康有為的粉絲和弟子。
戊戌變法失敗,康有為和梁啟超都跑到海外——到底腦袋比變法重要。此後,兩人開始分道揚鑣。康有為把重心放在賺錢撈金上,但保皇“初心不改”,梁啟超覺得“保皇”行不通,逐漸改變立場。因為這事兒,兩人互相看不起:康有為認為梁啟超政治節操不行,梁啟超認為康有為迂腐,不懂與時俱進。
後來,康有為和梁啟超多次回到政壇,比如張勳復辟和吳佩孚過生日,康有為都跑回來,梁啟超則投靠袁世凱和段祺瑞等實力派,還利用蔡鍔培植軍事勢力,企圖藉助更好的平臺實現自己的當官夢(財政總長甚至內閣總理)政治夢。在這個過程中,康有為和梁啟超先後罵過對方一次,都發生在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段祺瑞主張對德絕交(宣戰),梁啟超本來是“德粉”,還寫了一本吹噓德國如何好的專著,但為了和段祺瑞保持高度一致,也力主對德絕交(宣戰),書也不出了。康有為知道這事以後,寫信“教育”梁啟超:你也變得太快了,不合適……梁啟超耍無賴:我不惜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宣戰。
張勳復辟,請康有為扎場子,康有為屁顛屁顛去了。這下可好,梁啟超逮著機會回罵康有為,而且是在媒體上公開罵,給康老師戴了頂高帽子——“大言不慚之書生”。梁啟超儘管沒有指名道姓,但康有為看到哪能不知,氣得跳腳。
康有為和梁啟超在政治上都不得意,但康有為生財有道,成了富翁,梁啟超則更專心於文化教育,成了著名學者。
回覆列表
二人一生關係發生了幾次比較重大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康梁並稱不在戊戌變法時,而是在二人逃到日本後,康並不太接受康梁並稱,因為在他的弟子序列中,梁既非大弟子,彼此感情亦算不上特別深厚。後來康梁發生分裂,終生不再往來,但只是外界抱憾,康本人並不覺得損失多大。
梁雖比康年齡小,但先考中舉人,一時梁在康上,但梁膺服康的學說,甘為弟子。康當時正急於擴大影響力,而梁撰文堪稱快手,對康很有幫助。
康喜歡走上層路線,常以大言唬人,高管們為給自己留後路,往往對其有一定支援,但多存觀望態度,不肯全力。“戊戌六君子”中,楊銳、楊深秀其實是張之洞的臥底,與康往來不多,他們也主張變法,但思路不甚同。
康有為在官場遊走十年,始終沒有大的突破,由於具有上奏權的官員拒絕代奏,所以光緒皇帝對他並不瞭解。
甲午一敗,主戰派翁同龢與光緒皇帝為了推卸責任,力推變法,康有為遂成為一枚棋子,被放置到棋盤中。值得注意的是,光緒衣帶詔並沒給康有為,給的是楊銳,因光緒認為楊銳少年老成,辦事比較穩重。可見,光緒對康有為始終是有所防範的。
康有為的一些奏摺由梁啟超代筆,此外梁有活力,善於組織和宣傳,但二人關係並不完全愉快。梁啟超認為康有為太迂腐,康有為則認為梁啟超太喜自主,二人之間在密切配合的同時也有摩擦。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在海外開辦保皇公司,透過吸收入股的方式,從海外華工、華商手中獲得大量資金。梁啟超卻生機艱難,他對康有為的主張不認同,傾向革命,被康有為一頓老拳,不得不留在維新黨中。
梁啟超與孫中山私下交好,康有為派梁到檀香山籌資,孫中山將哥哥孫眉介紹給他,孫眉全力幫助,自己帶頭加入維新黨,結果革命黨在檀香山等地的組織完全被梁啟超利用,引起革命黨人極端不滿,稱康有為反革命黨還在明面上,不像梁啟超這麼陰險。梁啟超因此與革命黨留下積怨。
回到日本後,康梁矛盾日益激化,一方面,康有為四處投資,大量任用自己的弟子來管理,結果屢屢失敗,引發信任危機,另一方面,康有為對梁啟超與革命黨關係密切耿耿於懷,對梁過度提防。康梁關係不久破裂。
梁啟超因文筆強健,在海外一度被奉為文章領袖,曾將革命黨壓制,遂有康梁之稱,後章太炎到日本,才將梁啟超打下神壇,但在康看來,梁並非重要任務,只是一個優秀的宣傳員而已。
梁啟超在東京生計艱難,但後來回國後,很快發財,他盤旋於各方政治勢力之間,曾對袁世凱抱有期望,還與段祺瑞苟合過,但變動過快,終被各派拋棄,後來基本淡出政壇,成了學者。
康有為晚年堅守原來的政治理念,亦逐漸被邊緣化。
康梁在將聲望兌現成金錢方面都是高手,所以晚景都好於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