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是詞語,讀音是jié rì。
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聖誕節。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節。
擴充套件資料
傳統節日簡介
春節
春節是中國民間非常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之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除夕
除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
寒食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惟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清明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陽曆制定的,陽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且吳越之地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
2012年,烏丙安、葉舒憲等專家共同倡議將七夕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重陽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會都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族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節日是詞語,讀音是jié rì。
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聖誕節。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節。
擴充套件資料
傳統節日簡介
春節
春節是中國民間非常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之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除夕
除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
寒食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惟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清明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陽曆制定的,陽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且吳越之地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
2012年,烏丙安、葉舒憲等專家共同倡議將七夕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重陽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會都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族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