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說的是
蘇聯A-40信天翁水陸兩用飛機
在上個世紀,蘇聯對於近海敵方潛艇的反潛任務特別重視,作為擁有遼闊海岸線的聯盟,在進行海上巡邏任務的時候,也同樣急需一款出色的武器,並且在冷戰的背景之下,蘇聯和美國進行航天航空較量的時候,也需要對落在海面的航空航天器進行航空航天搜尋和救援服務,所以這款武器要足夠大,足夠讓美國震驚,在這個背景之下,蘇聯別裡耶夫設計局為蘇聯當局設計了一款海上巡邏機和反潛機用於蘇聯海岸線和內海的巡邏和反潛任務,這款飛機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雙發渦扇式多用途水陸兩用飛機-A-40信天翁水陸兩用飛機。
A-40於1983年開始設計工作,並在1987年開始準備批次生產,但是在1991年的時候蘇聯解體了,所以這款飛行器並沒有正式大批次生產,僅僅只生產了兩架原型機就停產了。
當時這款飛行器在1989年8月20日的土希諾機場上空舉行的航空節飛行表演中首次公開露面,表現出非常出色的效能,當時打破了現有的14項世界紀錄,並一舉拿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的稱號。
A-40水陸兩用飛機的機體設計上,主機翼採用的是常規雙梁中等展弦比後掠翼的設計,前緣後掠角23°13′,沒有設計下反角,翼展為 41.62米。
畢竟是作為水上飛機,機翼的下方翼端還設計有浮筒,這個浮筒的作用在水面上只是當做平衡機翼的作用,浮筒內沒有像我們在第180期介紹的美國P6M水陸兩棲一樣在浮筒內儲存燃油。
A-40的燃油是儲存在發動機短艙的扭力盒內的,扭力盒是飛機動力系統重要部件,這個機構位於發動機短艙的反推裝置處,在飛機降落滑跑時進行反推減速的時候,可以抵消對結構產生的扭矩,所以被稱為扭力盒。
尾翼設計成後掠式的可變水平尾翼安裝角度的大型T形尾翼,起到方向舵和升降舵的作用,基本上跟普通的運輸機設計類似。
不一樣的是機身設計,A-40水陸兩用飛機的機體長 43.84米、高11米,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單斷階船式機身,斷階設計是水上飛機獨有的設計,因為水上飛機在水上起飛或者是貼地飛行的時候要兼顧破浪航行的密封效能和與水脫開的能力。
因此水上飛機的機身前方是一個船型的設計,類似於快艇的船底結構,而在機身的某個部位透過一個臺階形成不連續面的船底外形,使得機身後方的機底斜向上方,而這個轉折點的設計就被稱為斷階。
透過斷階的設計,前船體的主滑行面和高速水流就會被強行截斷,並在後方形成低壓區,能夠在飛機不斷接近起飛臨界速度、機翼升力大幅度增加從而使機身吃水深度變小的時候,透過從斷階兩側不斷吸入空氣並逐漸形成空氣墊,用來隔絕高速水流對後船體的沖刷,從而起到大幅度減小飛行阻力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夠增加飛行穩定性,還能夠讓飛機更好的與海浪脫離起飛。
在機身下方,還有液壓式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前主起落架是四輪配置,安裝在機身下方,可以向後摺疊收進機身,後兩個起落架安裝在翼根下方,可以向後收進機翼下方的短艙內。在陸地跑道起降的時候可以使用。
動力方面,A-40的引擎安裝在後機身翼根偏後的位置,高高的在機身背部,這樣可以避免在水面飛行的時候,吸入大量水分,造成發動機效率降低乃至熄火的可能。
型號採用的是兩臺索洛維耶夫的D-30 KPV渦輪風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單臺能輸出117.7kn的推力。
作為一款大型水面飛機,這兩款發動機在應對複雜情況的時候會有動力不足的情況,因此在每臺引擎托架的整流罩內,還各安裝了一具推力為23 kN的Kolesov RD36渦輪噴氣發動機來提供助推力,其噴口有一個眼簾式的端蓋,安裝在主引擎噴口的下方,發動機的噴口都是向外偏,能達到很好的氣動效果。
配備這四具引擎,空重44噸的A-40水陸兩用飛機能夠實現800公里/小時的最大速度,實用升限9700米,在陸地起飛距離為1000米、著陸距離700米,而在水面上的起飛距離為2000米、著陸距離為900米,爬升率為30米每秒,最大載重86噸,可以說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運載裝置。
超大載重的情況下機內的燃油能提供4100 km的續航里程,並且機頭還配備有空中加油裝置,因此這款兩棲飛行器基本上能應對當年蘇聯的大部分需求。
當然,畢竟是一款軍用飛機,在斷階後部分機身內設計了一個彈倉,這個武器艙長6.50米、寬1.76米,能攜帶各種反艦導彈,魚雷和炸彈,在機翼下有武器掛架,可以攜帶KH-35反艦導彈,翼下總載彈量預計將會配備10發,作為海上巡邏和反潛反艦而言,武器配備非常蘇聯。
當年1989年至1998年間, A-40兩棲飛機創造了很多項世界紀錄,但是並沒有正式服役,不過這些年,俄羅斯有打算將這款飛機繼續改造進一步服役的意思,並且這款飛機的技術有很大的一部分促進了俄羅斯的新一代兩棲飛機Be-200的發展。
無論在未來軍用還是民用,這種兩棲飛機都將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這些年的很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或許未來不久這款最大起飛重量接近90噸、時速800公里、航程4000-5500公里的A-40將會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也說不定呢?
我想你說的是
蘇聯A-40信天翁水陸兩用飛機
在上個世紀,蘇聯對於近海敵方潛艇的反潛任務特別重視,作為擁有遼闊海岸線的聯盟,在進行海上巡邏任務的時候,也同樣急需一款出色的武器,並且在冷戰的背景之下,蘇聯和美國進行航天航空較量的時候,也需要對落在海面的航空航天器進行航空航天搜尋和救援服務,所以這款武器要足夠大,足夠讓美國震驚,在這個背景之下,蘇聯別裡耶夫設計局為蘇聯當局設計了一款海上巡邏機和反潛機用於蘇聯海岸線和內海的巡邏和反潛任務,這款飛機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雙發渦扇式多用途水陸兩用飛機-A-40信天翁水陸兩用飛機。
A-40於1983年開始設計工作,並在1987年開始準備批次生產,但是在1991年的時候蘇聯解體了,所以這款飛行器並沒有正式大批次生產,僅僅只生產了兩架原型機就停產了。
當時這款飛行器在1989年8月20日的土希諾機場上空舉行的航空節飛行表演中首次公開露面,表現出非常出色的效能,當時打破了現有的14項世界紀錄,並一舉拿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的稱號。
A-40水陸兩用飛機的機體設計上,主機翼採用的是常規雙梁中等展弦比後掠翼的設計,前緣後掠角23°13′,沒有設計下反角,翼展為 41.62米。
畢竟是作為水上飛機,機翼的下方翼端還設計有浮筒,這個浮筒的作用在水面上只是當做平衡機翼的作用,浮筒內沒有像我們在第180期介紹的美國P6M水陸兩棲一樣在浮筒內儲存燃油。
A-40的燃油是儲存在發動機短艙的扭力盒內的,扭力盒是飛機動力系統重要部件,這個機構位於發動機短艙的反推裝置處,在飛機降落滑跑時進行反推減速的時候,可以抵消對結構產生的扭矩,所以被稱為扭力盒。
尾翼設計成後掠式的可變水平尾翼安裝角度的大型T形尾翼,起到方向舵和升降舵的作用,基本上跟普通的運輸機設計類似。
不一樣的是機身設計,A-40水陸兩用飛機的機體長 43.84米、高11米,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單斷階船式機身,斷階設計是水上飛機獨有的設計,因為水上飛機在水上起飛或者是貼地飛行的時候要兼顧破浪航行的密封效能和與水脫開的能力。
因此水上飛機的機身前方是一個船型的設計,類似於快艇的船底結構,而在機身的某個部位透過一個臺階形成不連續面的船底外形,使得機身後方的機底斜向上方,而這個轉折點的設計就被稱為斷階。
透過斷階的設計,前船體的主滑行面和高速水流就會被強行截斷,並在後方形成低壓區,能夠在飛機不斷接近起飛臨界速度、機翼升力大幅度增加從而使機身吃水深度變小的時候,透過從斷階兩側不斷吸入空氣並逐漸形成空氣墊,用來隔絕高速水流對後船體的沖刷,從而起到大幅度減小飛行阻力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夠增加飛行穩定性,還能夠讓飛機更好的與海浪脫離起飛。
在機身下方,還有液壓式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前主起落架是四輪配置,安裝在機身下方,可以向後摺疊收進機身,後兩個起落架安裝在翼根下方,可以向後收進機翼下方的短艙內。在陸地跑道起降的時候可以使用。
動力方面,A-40的引擎安裝在後機身翼根偏後的位置,高高的在機身背部,這樣可以避免在水面飛行的時候,吸入大量水分,造成發動機效率降低乃至熄火的可能。
型號採用的是兩臺索洛維耶夫的D-30 KPV渦輪風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單臺能輸出117.7kn的推力。
作為一款大型水面飛機,這兩款發動機在應對複雜情況的時候會有動力不足的情況,因此在每臺引擎托架的整流罩內,還各安裝了一具推力為23 kN的Kolesov RD36渦輪噴氣發動機來提供助推力,其噴口有一個眼簾式的端蓋,安裝在主引擎噴口的下方,發動機的噴口都是向外偏,能達到很好的氣動效果。
配備這四具引擎,空重44噸的A-40水陸兩用飛機能夠實現800公里/小時的最大速度,實用升限9700米,在陸地起飛距離為1000米、著陸距離700米,而在水面上的起飛距離為2000米、著陸距離為900米,爬升率為30米每秒,最大載重86噸,可以說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運載裝置。
超大載重的情況下機內的燃油能提供4100 km的續航里程,並且機頭還配備有空中加油裝置,因此這款兩棲飛行器基本上能應對當年蘇聯的大部分需求。
當然,畢竟是一款軍用飛機,在斷階後部分機身內設計了一個彈倉,這個武器艙長6.50米、寬1.76米,能攜帶各種反艦導彈,魚雷和炸彈,在機翼下有武器掛架,可以攜帶KH-35反艦導彈,翼下總載彈量預計將會配備10發,作為海上巡邏和反潛反艦而言,武器配備非常蘇聯。
當年1989年至1998年間, A-40兩棲飛機創造了很多項世界紀錄,但是並沒有正式服役,不過這些年,俄羅斯有打算將這款飛機繼續改造進一步服役的意思,並且這款飛機的技術有很大的一部分促進了俄羅斯的新一代兩棲飛機Be-200的發展。
無論在未來軍用還是民用,這種兩棲飛機都將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這些年的很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或許未來不久這款最大起飛重量接近90噸、時速800公里、航程4000-5500公里的A-40將會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