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過一過當部長的嘴癮再說。
我們必須清楚教育面臨的問題有一些什麼?出現了問題的原因有什麼?並提出解決建議。
第一,職稱掛鉤薪金制度不僅是教育體制毒瘤,還是人禍,不僅滋生腐敗,而且導致領導祖宗化現象難以滅絕,因為領導們擁有絕對的分配權力。
這是教師工資簡單粗暴的只與職稱掛鉤出現的以下現狀。1.從來沒有上過講臺的中級、高階教師比比皆是,這個在機關部門表現突出,一般單位也有;2.有高階教師的教學成績差得離譜,甚至每次排名全縣靠後,嚴重侮辱高階這個稱謂;3.走完高階職稱評選後就開始不思進取,反正只要活著,工資就會越來越高;4.職稱這個玩意已經成為刺激教師進入偏遠地區,抑或補償某些偏遠地區教師的獎勵。
改革建議:1.職稱需要有,它是可以反映教學水平高低的榮譽稱謂,但待遇應該表現在課質不一樣,例:語文高階教師教語文,每堂課比中級語文教師高n元,語文高階教師教其它科目,屬代課型別,低一職稱算課質;2.刺激偏遠地區或鄉村教師的方式,以交通補助、誤餐補助、通訊補助等名義或方式發給;3.職稱評選應該設立硬指標,所教學生綜合評價佔全縣域m名範圍之內,拿成績說話,教師不拿教學效果說話就是耍流氓;4.工資改革解綁職稱,至少不能唯職稱論,應該把工作量、工齡、立功等等因素綜合考慮,並加以累積;5.行政、後勤、工勤人員應該另立一個待遇體系,可以按照崗位拿崗位工資,如校長年薪n元,以此類推;6.那教師寫的論文,課題研究,教學比武怎麼辦?和潛能生轉化一起納入到立功表現中,組成工資的一部分;7.職稱要能上能下,以n年為一考核期,如果考核成績一直保持在硬指標之內,直接晉級,如果保持2/3年,保原級,如果連1/3都保持不了,就要接受下調職稱。8.如果考慮老教師的精力不夠,設定年齡線後,適度減少其工作量,將老教師的工資重點稍微偏向立功。比如原來一直教兩個班的數學,年齡線到後,教一個班的數學,工資偏向年輕時候立功多少來肯定他一輩子為教育事業所做貢獻。
第二,社會妖魔化教師隊伍。網上天天有討論教師待遇的,每任領袖都會有幾次提高教師待遇的鼓勵性講話,而職稱薪金制產生了一小批教師工資確實很高,導致社會篤定認為老師賊有錢,但令人不解的是還要去搞培訓撈外快,還要收紅包...,進而懷疑全體教師人品。更令人氣憤的是這群貨怎麼還異常的小氣,而極少數不良教師的惡劣行為又被網路力量無限放大。所以導致社會包容性降低,出現了一大批以損老師者為榮,打、罵老師者為英雄的人,其中包含自己的學生和學生家長。
解決建議:一,社會對老師羨慕嫉妒恨的原因是高工資、輕鬆、還單純,那麼就真的落實到位好了,讓社會真正的感受到當教師的優越,讓老師也闊綽大方一點;二,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學生和老師定期參加心理輔導講座,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三,教育局設立教育糾紛調解室,調解室外聘兼職律師做調解員,出現問題到局一級解決,如果一定要到學校鬧,可以以擾亂教學秩序的理由報警,直接走法律程式;四,落實懲戒權細則,不能讓孩子沒有約束,也不能讓教師沒有章法的發洩對熊孩子的不滿,規範懲戒恰好是互相約束的有力法寶。沒有懲戒的愛就是放縱,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護與愛。
第三,教師創業現象嚴重。現在的普遍現象是老師做兼職創業的不少,有以上工資低到難以養家的原因,晉級無望灰心教育的原因,去高工資外地應聘教師,而本地教育機構強力阻止的原因,也有能力確實較強,感覺當教師委屈了自己的原因,可以叫當教師不能,不當也不能,逃到外地也不能,全職出去創業,政策不允許之外,風險還特大,於是就搞個兼職嚐嚐,正好處於二者兼顧的狀態,反正你工資只和職稱掛鉤,我上班認真拿這麼多,不認真也拿這麼多,有什麼關係呢?
建議:1.除了提高教師待遇地位以外,要允許教師自由創業,除了自己交年金,單位可以保留編制n年;2.工齡在出去創業時要停止,復職後再續計;3.教師去外地應聘考試,本地教育機構不要阻止,正常的人員流動,可以吸引外地優秀人員正常流入流出,都阻止就都是一潭死水,會越來越腐臭;4.由於工資體系是按照工齡,立功,工作量和職稱一起計算的,外出的這幾年,完全沒有積累,等於也捨棄了很多,但絕不能再兼職體系外的事物了,一旦發現,可以免職。說白了就是你要不就好好在本地教書,要不你到更高工資的外地教書,要不你就純粹的去創業,一旦回來繼續教書,必須是全心全意。
嗯,我說完了,真過癮。
哈哈,過一過當部長的嘴癮再說。
我們必須清楚教育面臨的問題有一些什麼?出現了問題的原因有什麼?並提出解決建議。
第一,職稱掛鉤薪金制度不僅是教育體制毒瘤,還是人禍,不僅滋生腐敗,而且導致領導祖宗化現象難以滅絕,因為領導們擁有絕對的分配權力。
職稱二字已被嚴重扭曲,它本身是反應職員水平高低的稱謂,應當只表現在教學課質的不同,就像你看病找主任醫師、主治醫師掛號費不一樣類似,但絕不應是一勞永逸的工資標準。這是教師工資簡單粗暴的只與職稱掛鉤出現的以下現狀。1.從來沒有上過講臺的中級、高階教師比比皆是,這個在機關部門表現突出,一般單位也有;2.有高階教師的教學成績差得離譜,甚至每次排名全縣靠後,嚴重侮辱高階這個稱謂;3.走完高階職稱評選後就開始不思進取,反正只要活著,工資就會越來越高;4.職稱這個玩意已經成為刺激教師進入偏遠地區,抑或補償某些偏遠地區教師的獎勵。
所謂只提意見,不出主意的做法都是發牢騷。基於以上原因,工資體系多樣化就必不可少了。改革建議:1.職稱需要有,它是可以反映教學水平高低的榮譽稱謂,但待遇應該表現在課質不一樣,例:語文高階教師教語文,每堂課比中級語文教師高n元,語文高階教師教其它科目,屬代課型別,低一職稱算課質;2.刺激偏遠地區或鄉村教師的方式,以交通補助、誤餐補助、通訊補助等名義或方式發給;3.職稱評選應該設立硬指標,所教學生綜合評價佔全縣域m名範圍之內,拿成績說話,教師不拿教學效果說話就是耍流氓;4.工資改革解綁職稱,至少不能唯職稱論,應該把工作量、工齡、立功等等因素綜合考慮,並加以累積;5.行政、後勤、工勤人員應該另立一個待遇體系,可以按照崗位拿崗位工資,如校長年薪n元,以此類推;6.那教師寫的論文,課題研究,教學比武怎麼辦?和潛能生轉化一起納入到立功表現中,組成工資的一部分;7.職稱要能上能下,以n年為一考核期,如果考核成績一直保持在硬指標之內,直接晉級,如果保持2/3年,保原級,如果連1/3都保持不了,就要接受下調職稱。8.如果考慮老教師的精力不夠,設定年齡線後,適度減少其工作量,將老教師的工資重點稍微偏向立功。比如原來一直教兩個班的數學,年齡線到後,教一個班的數學,工資偏向年輕時候立功多少來肯定他一輩子為教育事業所做貢獻。
第二,社會妖魔化教師隊伍。網上天天有討論教師待遇的,每任領袖都會有幾次提高教師待遇的鼓勵性講話,而職稱薪金制產生了一小批教師工資確實很高,導致社會篤定認為老師賊有錢,但令人不解的是還要去搞培訓撈外快,還要收紅包...,進而懷疑全體教師人品。更令人氣憤的是這群貨怎麼還異常的小氣,而極少數不良教師的惡劣行為又被網路力量無限放大。所以導致社會包容性降低,出現了一大批以損老師者為榮,打、罵老師者為英雄的人,其中包含自己的學生和學生家長。
切實提高教師地位,扭轉社會風氣,把一個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搶回來,保護老師和保護未成年人一樣重要。是當前馬上要做的事情。解決建議:一,社會對老師羨慕嫉妒恨的原因是高工資、輕鬆、還單純,那麼就真的落實到位好了,讓社會真正的感受到當教師的優越,讓老師也闊綽大方一點;二,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學生和老師定期參加心理輔導講座,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三,教育局設立教育糾紛調解室,調解室外聘兼職律師做調解員,出現問題到局一級解決,如果一定要到學校鬧,可以以擾亂教學秩序的理由報警,直接走法律程式;四,落實懲戒權細則,不能讓孩子沒有約束,也不能讓教師沒有章法的發洩對熊孩子的不滿,規範懲戒恰好是互相約束的有力法寶。沒有懲戒的愛就是放縱,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護與愛。
第三,教師創業現象嚴重。現在的普遍現象是老師做兼職創業的不少,有以上工資低到難以養家的原因,晉級無望灰心教育的原因,去高工資外地應聘教師,而本地教育機構強力阻止的原因,也有能力確實較強,感覺當教師委屈了自己的原因,可以叫當教師不能,不當也不能,逃到外地也不能,全職出去創業,政策不允許之外,風險還特大,於是就搞個兼職嚐嚐,正好處於二者兼顧的狀態,反正你工資只和職稱掛鉤,我上班認真拿這麼多,不認真也拿這麼多,有什麼關係呢?
教師出路多樣化,優秀人才正常流動,讓其找到合適自己的事業,比強制性留在任上不作為要好得多。建議:1.除了提高教師待遇地位以外,要允許教師自由創業,除了自己交年金,單位可以保留編制n年;2.工齡在出去創業時要停止,復職後再續計;3.教師去外地應聘考試,本地教育機構不要阻止,正常的人員流動,可以吸引外地優秀人員正常流入流出,都阻止就都是一潭死水,會越來越腐臭;4.由於工資體系是按照工齡,立功,工作量和職稱一起計算的,外出的這幾年,完全沒有積累,等於也捨棄了很多,但絕不能再兼職體系外的事物了,一旦發現,可以免職。說白了就是你要不就好好在本地教書,要不你到更高工資的外地教書,要不你就純粹的去創業,一旦回來繼續教書,必須是全心全意。
嗯,我說完了,真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