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說這句話的人,怕是沒有良心的吧。

    關於林徽因,我相信絕大多數人與她最熟悉的便是和徐志摩之間的八卦,和金嶽霖之間的八卦,再加上她的《你是人間四月天》,是的。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些所有所有之前,她首先是中國最偉大的女性建築家之一。

    林徽因家境殷實,學歷豐厚,她和老公梁思成皆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出生(因為建築系不收女生,所以林徽因註冊為美術系,但選修為建築系)。這裡大夥請注意了,林徽因和徐志摩產生感情的時間為1921年,這個時候林徽因不過17歲,正是少女情懷總是詩的時候,還不允許談個戀愛了?

    然後是1922年-1924年的兩年之間,她在回國後由於同徐志摩、胡適的新月社有來往,故而才繼續和徐志摩有著大量交集。但是1924年其和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學之後,跟徐志摩之間基本就已經斷了,直到1928年同梁思成結婚。但其實早在一年之前,徐志摩已經和陸小曼結婚了。

    這算是林徽因婚前的感情史。

    然後是1928-1930年,這段時間主要是林徽因的學術研究時間,並受聘東北大學建築系。1931年的時候,她設計了北平大學的地質館和學生宿舍,並在此期間發表多篇學術論文,而徐志摩正是說要參加林徽因的學術報告才導致飛機失事去世的。

    好的,如果說在這之前林徽因確實沒給中國貢獻什麼,接著你就需要睜大眼睛了。

    其實早從1930年到1945年,在這十五年的時間裡,林徽因和梁思成放棄優越的家境,環境和報酬,兩個人走遍了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並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比如我們在課本中學到的趙州橋、延福寺、應縣木塔、佛光寺等,都是經由他們夫妻兩個的研究才確定年代,才知道中國有如此巧奪天工的木結構古建築,由此才開始保護的。並且他們兩個共同著作《清式營造則例》是中國研究古建築必備書籍。

    換句話說,林徽因對中國古建築的貢獻,不管是認知還是保護,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女建築學家,就問這樣的貢獻大不大,值不值得我們記住。

    對了,林徽因為什麼會因為肺結核去世,就是在考察途中疾苦勞累,並且木結構古建築含有大量灰塵所致。

  • 2 # 鍛彰趣義

    林徽因是中國最早的現代女建築師,最早引介西方現代建築理論來分析、研究中國建築的建築思想家之一,說她沒有貢獻的,先想清楚自己幹過些什麼。

    林徽因是才女無疑,17歲考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因為賓大建築系是不招收女生的,所以她註冊的專業是舞臺美術,選修建築學,回國後長期從事建築測繪、研究、理論普及等工作。

    她在建築學領域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最早開展了中國建築歷史和理論的研究,並嘗試將其納入國際建築理論體系來加以審視。在《營造學社彙刊》第三卷一期上,林徽因發表了“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這是該類研究中最早的一篇,有首倡之功。

    同時借用德國藝術史學家溫克爾曼的“迴圈理論”來構建嘗試—成熟—因襲—墮落的中國古代建築史的書寫正規化,這種嘗試也屬首次。

    她還理清了中國古建築的主要特徵,使建築師們——尤其是西方的建築師們意識到,中國建築是與西方的磚石、壘砌建築不同的,是以木造建築為主要特徵的。這糾正了長期以來的偏見和誤解。

    二是她用詩意和豐沛的筆調勾勒出了中國建築的美,這在“平郊建築雜錄”一篇中有突出的體現。同時她關注民居,對晉汾的民居尤其關注,並對照當時的西方建築理論、吸取古典民居的養分,提出了當代住宅設計的相關理論,這也是開創性的研究。

    三是她作為建築師,和丈夫梁思成一起做了大量測繪工作,若沒有二人的努力,很多古代木造建築的結構如今是搞不清楚的,沒有林徽因拖著病體,十五年如一日的工作,僅靠梁思成一人的力量,這項工作的完成恐怕遙遙無期,那麼中國建築史恐怕就不是現在這幅模樣了。

    實踐方面,東北大學、昆明大學都留有林徽因的設計作品,那種帶遊廊的學生宿舍,那種帶有中國古典元素的、講究天人合一的建築,如今又成了建築界的強有力的思潮,這一點上,林徽因不知道領先了多少年,若她有餘力多帶幾個學生,說不定中國建築界會呈現另一番面貌。

    她幾乎是中國最早的現代詩女詩人,十四行詩才華橫溢,後來的一些片段、短詩、遊記、建築相關的隨筆文字,都閃爍著驚人的才華。直到今天,文學界對她依然還有研究,多少可以說明一點問題。此外,她在繪畫、戲劇等方面也都有所成就。

    她還是清華大學建築系實際的創辦人之一,而她幾乎是躺在病榻之上完成這項工作的,根據朱自煊先生的回憶,他們經常在梁、林的家裡召開系務會,“常常是我們在梁家西邊客廳開會,林先生臥室在東面,隔著過道喊‘思成’,梁先生聽到後馬上趕過去,過一會兒回來轉達林先生的意見和建議。”而後來拿出如今的國徽設計方案的,就是梁思成、林徽因率領的清華建築系設計團隊。

    而她最突出的貢獻,可能就在於向無數同時代的女性和後來者證明,女人可以是這樣活著的,可以恣意地舒展自己的才華,讓所有人驚歎。她出生舊式家庭,地位不高,早年的家庭生活讓她非常崩潰,她曾在給費慰梅的信中這樣說:“晚上就寢的時候我已精疲力竭,差不 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沒有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那早年的爭鬥對我的傷害是如此的持久,它的任 何部分只要重現,我就只能沉溺在過去的不幸之中。”

    她無時無刻不處在新舊兩種生活的拉扯之中,這種時代和文化對個人的割裂是很痛苦的,但她依然走過了這樣一條道路,向世人證明了一個女人可以活得有多麼漂亮,這大概是林徽因其人最值得紀念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牡丹花為國花,您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