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阿拉丁神燈丁叮咚

    一是明中期的倭寇中確有一批真倭,這些出自日本的浪人驍勇善戰,刀法詭異,給明軍留下了深刻印象。二是倭寇頭目王直等明朝海盜故意扮作日本人的樣子,讓官軍無法分辨,以求以假亂真,掩護自己的走私行徑。雖然王直等人落草為寇,但是他們的家人大都還在大陸上,如果被官軍認出細細排查,家人很可能會被連累,因此,為了掩護家人和自身,王直等人不得不屈尊剃髮易服,扮作日本人。三是明朝將領為了冒報戰功,虛張聲勢。因為斬殺一個真倭所得的賞錢遠遠大於斬殺一箇中國海盜,所以當時:“官兵利於斬倭而得重賞,明知華人,而稱倭夷。”

    所以,將當時主要為明朝人的海盜隊伍稱為倭寇,純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對歷史事實的一種混淆。

  • 2 # TouT123

    當談及明朝中期的歷史,“倭寇”這個詞就會浮現在我們腦海裡。尤其在嘉靖年間,倭寇成了當時除不掉的邊患之一。嚴重危害了中國沿海地區人民的正常生活。倭寇主要是以海盜和日本浪人為主的透過燒殺搶掠來從中得到巨大利益的人。

    “爭貢事件”是倭寇之亂的直接原因。對於朝貢,明朝為遠播明朝的美名。對於朝貢使團帶來的貨物會高價購買。朝貢使團又將換來的錢買明朝的的貨物,回國之後再賣給本華人民。他們從中獲取更多利益。為減少接待朝貢使團帶來的財政支出。明朝限制了朝貢次數。這對正處於戰國時期的日本是不利的。

    細川氏和大內氏兩大家族為了爭貢獲利。寧波市舶司大太監賴恩受賄偏向本不在理的細川使團。致使大內使團氣急敗壞,大鬧了一場。此次事件讓明朝損失慘重。嚴行海禁在朝廷中被提起。這也就成為了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倭患。

    此外,導致倭寇活動加劇的原因還有幾點。其一,戰爭造成日本的大量人民失業,多改當賊盜。二、日本當時正處於動盪時期,各個勢力對財力的需要加劇。三、本時期有大量的中國商人、破產農民等因各種原因留在日本,使“聯夷肆劫”的現象出現。海禁也導致不少沿海的中國居民難以為生,造成了不少“假倭寇”的出現,使本就不平靜的沿海地帶更加躁動。

  • 3 # 唯一8452

    爭貢事件”是倭寇之亂的直接原因

    其一,戰爭造成日本的大量人民失業,多改當賊盜。二、日本當時正處於動盪時期,各個勢力對財力的需要加劇。三、本時期有大量的中國商人、破產農民等因各種原因留在日本,使“聯夷肆劫”的現象出現

  • 4 # 手機使用者66915794014

    明成祖晚年,由於北方威脅解除,明成祖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以傳頌大明的盛世繁榮。鄭和下西洋不僅促進了文化交流,也帶來了海上貿易的繁榮。激增的海上貿易往來致使東南沿海倭寇盛行,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土地兼併的嚴重,迫使大批的農民破產,國內階級矛盾激化,一部分主要分佈在沿海的農民加入了倭寇的隊伍,從而壯大了倭寇的勢力。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明朝與葡萄牙入侵者爆發西草灣之戰;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爆發了寧波之亂,此後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機,明朝遂宣佈中斷一切貿易,期望以圍堵的政策來減輕倭寇的威脅,明朝不合時宜的海禁政策致使貿易地下化,商業糾紛無從解決,遂轉成武力報復,倭寇之亂不減反增,造成了嘉靖倭亂。

    另一方面,15世紀70年代到16世紀是日本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當時日本正處於各國紛爭時代,各小國之間戰亂不斷髮生。由於各藩國殘酷的剝削和不斷進行戰爭,農民大量破產,人民生活困苦。同時一些封建主卻發展迅速,為了彌補戰爭中財力的不足和自己的貪慾,需要更多的物資和貨幣,他們尋求向外發展海外貿易,而當時從明朝進來的商品數量極其有限,價格較高。於是他們就竭力支援、資助一些商人、武士、浪人到中國沿海進行走私和掠奪。那些破產的農民、失業的流民、無業的浪人也乘機加入了隊伍。為了行動的方便,他們往往勾結中國奸民,為他們提供資訊和根據地。這樣就形成了龐大的倭寇隊伍。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秋,倭寇在江南賊首陳東引領下,突襲劉家港。次年,汪直又引倭船十一艘,掠寶山、闖瀏河、登岸劫掠;此後,蕭顯又引倭寇2000多人大舉登陸,沿婁江襲擊江蘇太倉、崑山,轉而掠嘉定、青浦、松江,進犯上海;接著徐海又領倭寇數百人,直入青浦白鶴進犯太倉,還有一股倭寇700餘人,在何八帶領下,直奔太倉,兩股倭寇協同作戰,合圍太倉城。可以說日本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深刻社會矛盾是倭寇盛行的根本原因。

    日本倭寇興起之初,明朝官兵根本無法抵抗,究其原因,首先是政治腐敗和軍隊腐敗,將領貪生怕死,士兵疏於訓練,軍隊根本沒有戰鬥力;一些官僚甚至公開和倭寇勾結,這就助長了倭寇的囂張氣焰,例如有一些派往東南沿海抗倭的官員,不是積極想法設法抗倭,反而侵佔御倭的軍需。當時的督察尚書趙文華就侵佔數量高達十萬四千計。其次,是日本冶金技術遠遠超過中國,而中國冶金技術逐朝下滑,每況愈下,以至於兵器脆弱,無法與倭寇交鋒。直到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出馬,整軍經武,改進武器,重新佈置戰略,才扭轉了頹勢,逐步佔據上風。

    與此同時,明朝開始恢復水軍,以便剿滅倭寇。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戚繼光調任浙江參將,於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工,組織了一支3000多人的新軍。他治軍有方,帶領新軍屢立戰功,被譽為“戚家軍”。在剿倭方面,明軍的最大勝利就是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這一年,汪直被明廷以“招撫”之名,從日本誘騙到大陸,次年,被投入按察司大獄,隔年被斬。如果把此前戚家軍接連不斷的剿倭大捷和接下來的汪直的被誘捕與被殺聯絡在一起,可以說,大明抗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嘉靖四十年,戚家軍在龍山大敗倭寇,掃平浙東。次年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與其他將領進攻平海衛。次年春剷平福建倭患。嘉靖四十四年殲滅廣東倭寇。東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達摩手卷的七十二絕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