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的蝸牛灬

    1974年陝西省臨潼縣的農民在打井時無意中發現了秦陶俑殘片以及青銅兵器。隨後考古人員經過勘察和清理,先後發現了4個兵馬俑坑,確定了秦始皇陵的墓址,由此,沉睡兩千多年的秦始皇陵重見天日,也使當代人看到了那個時候的秦朝士兵的風姿。

    剛出土的兵馬俑,個個神采奕奕,栩栩如生,都身披紫色戰袍和鎧甲,然而沒過幾分鐘,兵馬俑身上的顏色與空氣發生氧化,開始脫落消失。發現這一問題後,考古專家立刻叫停了挖掘,以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保證兵馬俑的顏色不脫落。中間又經歷了兵馬俑頭被盜,兵馬俑被毀壞等問題,挖掘工作一再中斷。

    而時至今日,以現在的技術,也無法完全攻克多項難題,比如解決幾十年土已乾燥的問題,色塊如何貼回兵馬俑身上等等問題。貿然的大規模挖掘,將會使這一世界奇蹟毀於一旦。

  • 2 # 歷史風物誌

    1974年3月29日陝西大旱,臨潼縣村民楊志發在挖井打水時意外發現兵馬俑碎片,當時村民稱這些陶塑為瓦爺。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十分鮮豔,非常好看,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在考古學家挖出土時,受空氣氧化影響,數分鐘內即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眾印象中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隊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人員,各項發掘工作全面開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

    實際上兵馬俑原漆有紫黑紅綠等十種顏色,但常出土與空氣接觸不到五分鐘即氧化剝落。2009年採用中德合作的彩繪保護技術成功將出土兵俑顏色留存下來;在2015年日本NHK特集節目裡,經處理的殘留顏色兵俑,已可暴露於空氣中展示。當中尤其以“漢紫”(Han Purple)最受矚目,1950年代合成紫色出現前,人們是用顏色調合方式配出紫色,然“漢紫”卻是人工合成的矽酸銅鋇顏料(BaCuSi2O6)。

    我們現在考古界的技術相對於建國初期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二十世紀對文物的保護手段是非常差的。1997年國家釋出了相關規定:

    目前,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

    因為在帝王墓葬定陵吃過虧,1950年代對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的主動發掘,造成大量文物難以保護,上了年紀的文物工作者對該事件基本都清楚,有工作者曾嘆息到,眼睜睜的看著文物氧化、快速腐朽、碳化無可奈何。文物保護手段的短缺,很難對複雜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進行挖掘。1976年當時有學者認為認為,中國當時的技術水平還不能應對規模巨大的秦陵地宮。在兵馬俑問題上,已經犯下了不少錯誤,如不能保護帶顏色的兵馬俑,致使其彩繪快速脫落。而地宮有怎樣的情況也不清楚,冒然發掘會帶來巨大的損失。也有人堅持認為秦陵已經被盜,談論是否應當發掘意義不大。

    關於秦始皇陵被盜的事情,史書上有很詳盡的記錄,古人一般認可秦陵被盜,盜墓者包括項羽、赤眉軍、石季龍、黃巢等: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

    “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

    《漢書·卷三十六 楚元王傳》:

    “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

    《水經注·卷十九 渭水》: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指赤眉軍),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

    《晉書·卷一百七 石季龍載記下》:

    “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銅柱鑄以為器。”

    明朝人都穆《驪山記》有關於黃巢盜秦陵的文字:

    始皇陵內城週五裡,舊有四門,外城週二十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並峙,人日:此南門也。右門石樞猶露土中,陵高可四丈,項羽、黃巢皆嘗發之。老人云:始皇葬山中,此特其虛冢耳。”

    此外,還有清朝道光年間土匪挖掘秦陵、民國時期軍閥劉鎮華挖掘秦陵的市井街頭說法。

    所以當年有人認為已經被盜了,沒有太多的挖掘保護意義。

    之後陸續有人提出秦陵可能未被盜掘。理由包括隨葬兵馬俑等皆完好、大量水銀存留、未找到大規模盜洞等等。有人認為漫長曆史中從未聽聞有始皇陵寶物流傳、內部景象流傳也證明了秦陵未被盜。根據勘查,確實在秦始皇陵周圍發現汞含量異常,學者認為如果地宮開啟過,汞會很快揮發。因此初步證實了秦始皇陵內含大量水銀的說法。也可能是因為有水銀,早期很多的探測儀器都無法探測到秦始皇陵的內部情況,所以就從這點上就做不到百分之百的挖掘保護準備。

    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

    實際上2009年中國考古人員開始對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再次進行發掘。 這是1978年到1985年間,陝西省考古所秦俑考古隊對一號坑進行了兩次大的發掘之後的第三次挖掘,因為秦俑博物館不久前取得了國家文物局的考古發掘資質,具備了對出土文物的保護能力。兵馬俑因為1978年被發現後不得不挖掘,

    兵馬俑坑實際上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因為70~80年代的挖掘,雖然有一些損失,但目前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保護技術,所以才敢挖掘,真正不敢動手的是秦始皇陵主墓葬。

  • 3 # 歷史鑑春秋

    秦始皇兵馬俑以其豐厚的歷史遺存和浩大的陵墓規模為世界罕見,多年來聞名遐邇,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自1974年被發現以來,當地政府雄心勃勃地準備大規模挖掘出土,以帶動旅遊繁榮和經濟發展,但後來卻緊急叫停。原因是當時中國的考古技術很弱,沒有詳盡科學的文物保護措施,千年來深埋地下的兵傭剛挖出來色彩豔麗,栩栩如生,可是一見空氣就立即氧化,導致色彩脫落,因此前期損失了好多文物,目前已挖掘面世的兵馬俑有幾千個,還有數萬個兵馬俑深埋地下,時至今日還沒有先進的保護措施,所以至今仍然不能挖掘,這些孤寂的兵馬俑何時重見天日,讓我們拭目以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是如何一步步讓自身陷入喪失國家信譽境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