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言都是外國網翻譯的

    種子島(鐵炮)、上刺刀的槍>刀劍+矛槍+鐮刀+忍者鏢。日本當時目睹黑船駛入日本海域的事件是最開始影響日本從武士官職向現代化機械戰鬥革命的事件。但是日本刀術依然是當今世界在殺傷力的排名前列的一種刀術,至於日本刀的工匠藝術,已弱化或者失傳,從武士制度到現代化技術改革之後後期並不需要大規模的劍鬥。

    它基於一種幾乎封閉的文明的特色,整個日本各家族爭奪領地,大量印刷刀劍。崔生了類似於宮本武藏這類劍豪,所以他們的劍術集合了各種兵法,用某些人來說就還是小聰明,因為武士當道,則當地大名的主要方針和策略融入了整個民間。

    我們都趕不上他們 於商道 於反擊的戰鬥、劍鬥、兵法 極具歷史珍藏價值 能和他們有的一拼的戰鬥和抉擇 屈指可數 就那段歷史

  • 2 # 歷史株式會社

    武士的風光過去

    明治維新前,江戶幕府(1603-1867)時代的日本社會被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而日本的“士”就是指統治階層——武士階層,居日本享保六年(1721年)的人口統計,全日本約有3000萬人,其中,武士約佔總人口數的6%-7%,也就是200萬人左右。雖然武士階級只是日本總人口中的少數,但是200多萬的人口數量,也絕對能說是一個小數目。

    日本的武士階級,是非勞動階級,他們的主要社會職責是充當職業軍人和警察,擁有“苗字帶刀”、“切舍御免”等凌駕於“農工商”等勞動階級的特權。也就是是說,日本武士不但可以不從事勞動生產,而且還可以享有佩刀、擁有姓名(即苗字權,古代的日本普通百姓是沒有姓氏只有名字的)、殺死百姓不犯法等特權,他們的責任就是保護藩主,為自己的主公征戰沙場,維護藩主的利益,而他們生存的經濟基礎便是藩主賞賜的俸祿,同時還是社會上備受敬仰的人物。

    明治維新日本武士走向消亡之路

    日本明治維新深刻地改變了日本的歷史走向和社會結構,日本的武士集團(主要是下層武士)本來是明治維新運動的主要推動者和參與者,但是,大時代的變革往往是不以某些個人或者某一階級的意志為轉移的。維新後的日本正在急速的從一個封建專制主義國家向近代資本主義國家轉型,消滅封建參與,建立資本主義的社會模式是大事所驅,不可阻擋,曾是明治維新運動功臣的日本的武士階層也不得不面臨逐步走向滅亡的道路。

    1.在政治上被剝奪特權——從“廢藩置縣”到“四民平等”

    1868年維新政府成立後,便開始著手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割據勢力。1869年1月在薩摩、長州、土佐、肥前四藩的帶頭下,20個藩聯名提出“版籍奉還”,要求將自己所屬的土地和人民歸還給明治政府和天皇統一管理,其後,剩餘的200餘個藩也紛紛效仿,版籍奉還以和平的方式廢除了封建領主制,切斷了武士與封建領主之間的聯絡,武士階層開始走向瓦解。

    1870年,日本明治政府開始推行廢藩置縣的政策,原有的藩國變成了縣,原來的藩領主變成了縣知事或者遷居東京成為了“寓公”,藩鎮割據徹底被消除了。之後,明治政府頒佈了“四民平等”令,取消了原有的“士農工商”的四種社會等級的分類。開始將日本社會的等級重新分為皇族、華族、士族和平民四個等級,而且在法律上規定“四民平等”,允許華族、士族、平民自由通婚、經商、遷徙。武士可以脫刀(在過去是不允許的),廢除了武士的“格殺勿論”令,武士不可以再隨地意殺害百姓。至此,武士在政治上的特權地位已經被剝奪了,但是,政府仍然要給士族階層(舊武士階層)發放俸祿。而這鉅額的財政壓力和維持舊武士們苟延殘喘的經濟基礎——俸祿,便成為了明治政府下一步要改革重點目標。

    2.在經濟上徹底消滅武士——致命金祿公債

    在武士們逐步放下佩刀之後,明治政府分四個步驟逐步的剝奪了武士的經濟基礎。

    首先是削減俸祿,其次是命令武士貢獻俸祿,再次是將原來的祿米改為貨幣支付,最後,也是最狠的一招,那便是發行金祿公債。

    金祿公債是在1876年8月,明治政府命令一切領取俸祿的人一律將俸祿獻出,政府一次性發放公債券,自發行之日六年起以抽籤的方式30年內償還。當時領取公債的武士約有31萬餘人,公債發行總額約為1.73億日元。

    但是絕大多數武士都沒法等到金祿公債的兌付之日,巨大的經濟壓力使得絕大多數計程車族武士,將公債底價提前賣給了商人和高利貸老闆,換取生活費和用於償還債務,甚至是飲酒作樂……。很多底層武士也因此直接淪為小生產者、工資勞動者、車伕、甚至成為了日本的近代無產階級。

    武士最後的反抗之路——西南戰爭

    其實,自1876年釋出《廢刀令》開始舊武士集團的“叛亂”活動就在一直持續發生,而這些運動的高峰便是,於1877年,由著名的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西興隆盛所領導的“西南戰爭”。

    1877年,西鄉隆盛領導4萬餘名日本不平士族發動叛亂,與政府軍在九州地區展開激戰,西鄉在鹿兒島城山兵敗自殺。此乃武士集團反抗活動的巔峰,也是最後一次以武士的名義,有組織、成建制抵抗運動。

    尾聲

    金祿公債發行後,在大部分武士沒落的同時,一些資本雄厚的華族和士族,在收購金祿公債和接受政府的“官產下放”的歷史際遇下大賺特賺,搖身一變成為了大資本家和銀行家。所以,如果說日本的武士完全的在這場變革中被消滅殆盡,其實也是一種偏激的想法,因為有一部分武士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以另一種姿態,重新回到了新的歷史舞臺的中央。

    這也給了我們當代人很多的啟示,大的社會變革將引導歷史的前進方向,是無人能夠左右的。但是,能否把握機遇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和價值,那就需要大智慧和華人洞見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生失聰有什麼辦法學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