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高麗允

    腸息肉癌變的機率涉及到息肉的大小、數目、病理型別。息肉在兩釐米以上,癌變機率可達到50%以上;息肉的數目在一百個以上,癌變的機率相當高,如果不治療,家族性的息肉病的病人40歲左右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的癌變率;絨毛狀的腺瘤,癌變機率高,管狀息肉,管狀腺瘤的息肉或者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癌變率相對比較低。

  • 2 # 暖胃大叔田豔濤主任

    簡單介紹各型胃息肉。胃息肉通常在胃鏡檢查中偶然發現,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然而,部分胃息肉具有惡變潛能,因此其診斷和適當的治療都十分重要。胃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纖維樣息肉、胃腺瘤、胃底腺息肉等。

    炎性纖維樣息肉被認為是一種反應性的非腫瘤病變,但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腫瘤形成的過程。

    腺瘤性息肉是一種腫瘤性病變,據估計8%-59%的胃腺瘤與胃同時性癌相關。腺瘤中是否存在浸潤性癌與腺瘤的體積增大、絨毛狀輪廓以及異型增生的程度有關。扁平狀腺瘤的惡變風險更高。

    散發性胃底腺息肉幾乎不存在惡變潛能,即使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雖然30%-50%的胃底腺息肉顯示異型增生,然而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腺瘤不同,胃底腺息肉極少進展為癌症。

    總結起來,對於存在孤立性小胃息肉的患者,我們推薦對息肉進行活檢並儘可能切除,以明確其組織學特徵(Grade 1A)。單純行活檢不能徹底排除高分級異型增生病灶或者早期胃癌病灶,因此應切除所有已知的腫瘤性息肉和所有直徑大於等於1cm的息肉。對於多發性息肉的患者,應切除最大的息肉,並在其餘息肉中取代表性活檢。

    (參考自UpToDate)

  • 3 # 腫瘤科向醫生

    當然有一部分息肉息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這種型別的息肉可能會像癌症方向轉化,比如腸道息肉病、子宮息肉等對於這一類息肉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切除,或者燒灼,將獲得的息肉組織送去病理檢查,對於是良性的組織則僅需要觀察就好了,而惡性的則需要進一步治療。

    總之,癌症和息肉是有區別又有關聯的兩個疾病,但是息肉也可能像癌症的方向發展,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在腫瘤科非常常見的疾病就是癌症的,部分癌症就是由於息肉的轉化過來的,因此應該慎重。

  • 4 # 杏花島

    息肉是我們人體中某個部位上多長出來的一塊肉,子宮內膜、鼻腔、胃、腸、聲帶、膽囊等都可以見到,也是息肉好發的部位。一般的息肉生長速度都比較慢,在生長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不易被發覺。除非聲帶的息肉引起了聲音嘶啞、子宮內膜息肉引起了異常出血、腸息肉引起了出血,才會被人們察覺。

    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就是腸息肉,這類患者大多在出現血便來醫院就診時被發現有腸息肉,多表現為多個。發現了息肉後要積極處理的原因在於緩解症狀,也是為了防止癌變。95%的大腸癌都是由腸息肉引起的,在出現症狀後基本都是癌症晚期,治療比較困難,只能延緩患者壽命。

    但是,有了息肉並不代表著一定會發生癌變。良性息肉還是佔絕大多數的,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威脅。從良性息肉到癌變,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息肉在短時間內生長速度很快,或者息肉的體積是寬基廣蒂狀,或有家族性的息肉遺傳史,那麼一定要注意是否發生了癌變。

    對於息肉癌變的機率近年來呈現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檢查手段的進步,可以及時發現息肉並及時處理,在息肉癌變的這5-15年間,如果進行了切除,就沒有癌變的可能了。但是大家一定要警惕息肉復發的可能,尤其是在40歲以後做好體檢,切除息肉後在3-6月後進行復查。

  • 5 # 熊露醫生

    膽囊息肉

    一般症狀輕微,在體檢B超時才會被發現。膽囊息肉可能與膽結石、膽囊炎有關,高脂飲食、飲酒、飲食不規律也是膽囊息肉的好發因素。膽囊息肉又分為膽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

    大多數的膽囊息肉為良性,但腺瘤性息肉是潛在的癌前病變,與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膽囊息肉直徑>10釐米,年齡>50歲,單發,息肉的蒂較大,基底較寬以及合併膽囊結石,已被認為是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建議積極手術治療。

    胃息肉

    指突出於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變。胃息肉可能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遺傳因素、長期刺激性食物攝入等原因導致。早期若無併發症,則沒有臨床症狀後期息肉變大或變多會出現腹脹、腹痛、噁心等症狀。

    胃息肉約80%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約20%為腺瘤性息肉。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的癌變率較低,而腺瘤性息肉癌變率相對較高。一般來說,胃息肉一旦被發現,都建議取活檢,以確定其病理型別。

    如息肉直徑大於0.5釐米進行內鏡下完整切除,對大於2釐米的寬基或無蒂息肉建議外科手術。是防止其癌變十分有效的措施。

    腸息肉

    長期便秘,經常使用刺激性瀉藥,常攝入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等就會誘發腸息肉。多數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症狀,只有少部分人會出現腹痛、便秘等異常表現。

    腸息肉可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主要是指腺瘤,是公認的腸癌癌前病變,據統計,約80%結直腸癌源自腺瘤惡變。

    一般來說,一兩個腸息肉癌變機率不高,但數量越多,癌變機會越高;息肉越大,癌變機率也越高。發現腸息肉,應儘早切除,以防癌變。

    宮頸息肉

    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長期刺激的結果,也與體內激素變化、性生活、陰道環境、流產及分娩時導致的宮頸損傷有關。息肉可單發或多發,大小不等,直徑多在1釐米以下,較大的息肉可能出現一定的臨床症狀,如陰道流血、白帶增多等症狀,會影響受孕。較小的息肉可無任何症狀,只是在婦科檢查時被發現。宮頸息肉極少惡變。

    因此要注意改善陰道環境,積極控制宮頸炎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喜歡現在的你,還是過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