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法超越的足跡

    一個傳說中的版本是,發現原來自己的老公暗地跟自己的親姐妹有關係,還讓對方懷上孩子不讓生下來,最終導致她的親姐妹鬱鬱寡歡,最後選擇自殺,明白的說就是自己的親姐妹因為情而死,物件竟然是她的丈夫,這讓郭沫若的妻子震驚和痛苦,最終選擇自殺。

    當然正規的說法是她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自殺是因為恩愛的丈夫突然的去世,讓自己心理和精神受到了打擊,最終觸物生情,看到自己丈夫郭沫若的遺物,傷心過分了導致心裡傷心精神崩潰,最終走上了自殺的道路,正規的說法就是精神疾病導致的。

    具體是怎麼樣的呢,可以從歷史同時期的一些人對郭沫若的態度看法來分析,首先其實郭沫若的為人,好多人都說是比較多情的,因為是才子有才華,容易獲得女性的愛慕,有多少人想要這樣的待遇,從歷史的說法來看郭沫若的為人處事的確跟他的才華比不了,魯迅怎麼評價郭沫若的呢。

    而郭沫若結了三次婚,前兩次都丟下了妻子,第一個妻子是父母包辦的,郭沫若後來出國留學就再也沒有關心過第一任妻子,而她並沒有因為這樣而離開,守寡幾十年照顧郭沫若的母親和家庭,直到去世都一樣孤老一生,郭沫若離開去日本後到回國都沒有跟她有交集。

    第二個妻子是日本女子,是郭沫若在日本的時候認識的,並生下了四個孩子,後來郭沫若回國,跟這個日本妻子和孩子徹底斷絕來往,直到二戰結束後不久,他妻子帶著孩子來中國找郭沫若,但是並沒有得到接納,最終國家解決了她們的國籍問題加入中國國籍,這樣才在中國定居安定下來。

    第三個就是自盡的這個,是一個影視演員,兩個人結婚還是重要人物主持的,曾經調侃過希望他是最後一次結婚,這任妻子跟郭沫若生了六個孩子,也是最終陪伴郭沫若到生命盡頭的人,但是這樣在其他地方有沒有其他的女性有關係不得而知了,從那麼多的經歷來看,的確是風流才子啊!

  • 2 # 淺海深處

    1979年2月25日,文壇巨擘郭沫若病逝8個月後,妻子於立群於北京故居自縊身亡。

    於立群名氣雖遠不及郭沫若,但也是近代少有的才女,能歌善舞,精通書畫,秀外慧中,內外兼修。

    郭沫若夫人於立群,圖源網路

    她自絕於世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

    坊間傳聞是因為她在整理郭沫若遺物之時,發現了丈夫郭沫若與姐姐於立忱的書信往來。透過這些白紙黑字,她得知二人之間曾有過一段愛恨糾葛,並且姐姐於立忱的離世與郭沫若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一時之間,於立群無法接受,遂決定自行了斷。

    這種說法其實經不起任何推敲。

    為什麼這麼說?

    這事,還得從郭沫若的四段感情說起。

    結髮之妻,空守68年

    郭沫若20歲那年,受父母之命,於1912年的正月十五那天,與一名叫張瓊華的女子草草完婚。

    作為接受過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郭沫若對封建婚姻制度十分不滿,與張瓊華結婚後的第五天,便毅然離家出走,遠赴成都讀書求學。

    期間,兩人的婚姻關係一直存續。

    27年後,郭沫若還鄉,向張瓊華鞠躬道歉。

    從1912年嫁到郭家,到1980年離開人世,張瓊華為實際上僅維繫了5天的婚姻空守了整整68年,膝下無子無女。

    你可以說這是封建婚嫁觀的弊端,也可以說這是傳統女子一往情深的執著。

    張瓊華與郭沫若之母

    異國妻子,獨身一人帶5個孩子

    郭沫若的第二段感情,是與一位叫佐藤富子的日本望族女子發生的。

    1916年8月,24歲的郭沫若在東京聖路加病院,認識了小他兩歲的佐藤富子。

    這姑娘也很有個性,老媽未經她允許給她訂了親,她毫不猶豫地離家出走,到醫院做了一名護士。

    風華正茂的郭沫若才華橫溢,對佐藤富子一見鍾情,「像是看到聖母瑪利亞那樣的心情」。

    當時郭沫若在岡山學醫,佐藤富子在東京做護士,兩人相見恨晚,僅僅4個月就書來信往40多次。

    與其說是書信,毋寧說是情詩。滿腹才華的郭沫若,讓出身名門望族的佐藤富子深深為之著迷。

    之後,佐藤富子辭去工作,到岡山和郭沫若同居。父母極力反對,怎奈佐藤富子痴心一片,為和郭沫若愛海泛舟,與父母斷絕了關係。

    富家千金出身的她,和郭沫若過起克勤克儉的苦日子來,從無半句怨言。洗衣做飯,忙裡忙外,吃苦耐勞,賢惠至極。

    從1916年到1937年,二人在一起共同生活21年,育有四兒一女五個孩子。

    1937年,郭沫若回國參加抗日戰爭。自此,二人斷了聯絡。直到1948年,佐藤富子偶得郭沫若音訊,攜兒帶女到中國尋夫,卻發現郭沫若已與於立群成婚十年有餘。

    誠如五月天在《溫柔》裡唱道的那樣: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她亭亭玉立,才貌雙全,談吐不俗,親切可愛,去拜訪過當時在日本的郭沫若,郭沫若也帶著郁達夫去回訪過她。

    至於二位是文人之間的互相欣賞,還是有著共同的理想抱負,如今已不得而知。

    總之,郭、於關係匪淺。1937年5月,於立忱留下「如此國家,如此社會,如此自身,無能為力矣」十七字絕命書自縊身亡後,郭沫若曾寫過一篇《斷線風箏》,聊以紀念。

    名門閨秀,知名才女

    1937年,郭沫若回國。不多久,經林林介紹,結識了於立群。

    於立群是於立忱的親妹,祖父是廣東學臺于式枚(相當於如今的教育廳長),外祖父是兩廣總督岑春煊。

    於立群的人生經歷頗為豐富:念過電影學校,演過話劇,拍過電影,當過明星。

    而年長於她24歲的郭沫若與於立群相識之時,已是功成名就的文學家,又是其胞姐摯友,自然深受於立群敬重。

    之後郭沫若建立《救亡日報》,於立群任報社編輯,二人漸生感情,終成眷侶。

    作為郭沫若的賢內助,這個出身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當過明星演員的曼妙佳人,心甘情願地抄文章、查資料、起草檔案、招待客人、當聯絡員、交通員、炊事員……

    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1979年2月,於立群自縊於北京故居。

    人物爭議

    聊完了郭沫若的幾段婚姻和感情,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回到開頭提的那個問題,為何「於立群發現了郭沫若與於立忱的信件之後決定自行了斷」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

    因為姐姐於立忱與郭沫若的關係,妹妹於立群大機率是清楚的。

    而且這層關係,並不是外界傳言那般「郭沫若兩性關係混亂,對於立忱始亂終棄,1979年於立群知情後自殺」,而是正常的朋友關係。

    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1984年謝冰瑩在臺灣《聯合報》發表了一篇《於立忱之死》。

    文中諸如上文提到的這些觀點缺乏有力的佐證,與郭沫若、於立群另一共同好友林林的回憶截然相反。

    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謝冰瑩的文章是否別有深意,令人不得而知。

    所以綜合來看,題主提到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經不起推敲虛構和假設。

    對於郭沫若妻子於立群的離世原因,至今仍無準確定論。但我個人更傾向於這種觀點:

    1978年,她失去了摯愛的丈夫;再往前推十年,她失去了兩個兒子。回望這一生,時至今日,已覺得有些孤獨和蒼涼。選編完郭沫若的詩集《東風第一枝》,整理好郭沫若的文集,塵世再無留戀之人、之物、之處,不如優雅告別,完美落幕。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築測量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