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7918621226

    一、輪作倒茬

      燕麥和其它作物不同,不易連作,長期連作一是病害多,二是雜草多,三是易歇地,造成土壤裡某些養分嚴重缺乏, 因此必須進行合理的輪作倒茬。豌豆、山藥是燕麥最好的前茬。下溼灘地和二陰地進行麥豆間作,也是用地養地,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土壤養分是提高燕麥產量的一項有效措施。

      二、增施肥料

      增施質量較高的有機肥是確保燕麥苗壯、杆粗、葉綠、穗大、粒多、粒飽有顯著增產效果的主要措施。燕麥施肥原則要實行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科學的分期分層次的施肥方法。燕麥並不是低產作物,合理施足底肥,同樣可獲高產,在底肥不足時可以用4~5公斤銷銨作種肥。磷肥作底肥時必須和農家肥混合漚制後施用,如果直接施用易在土壤中固定,不便於吸收。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拔節後抽穗前,還應追1~2次磷、鉀複合肥,每畝5~10公斤,以保證後期所需。實驗表明0.5公斤種肥平均可增產3.1公斤,每生產100公斤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3.6公斤,磷素1.8公斤,氧化鉀1.5公斤。目前燕麥種植的施肥水平普遍較低,產量一直是低而不穩,如果能夠做到大糞滾籽,消滅了白茬下籽,就會有較大幅度的增產。

      三、深耕畜餉

      秋深耕是燕麥產區抗旱增產的一項基礎作業。前茬收穫後早應進行淺耕滅茬,並及早進行秋深耕,如果前茬收穫較晚為了保蓄水分不進行滅茬,直接進行深耕,並隨即耙耱保墒。燕麥區多為高寒山坡,水源奇缺,改春耕為秋耕,耕翻深度由3~4寸增加到7~8寸,採取秋耕施肥可保證全苗壯苗。耕翻後第二年春及早頂凌耙耱。播前用梨串2~3寸,串後耙耱2—3次即可播種。

      四、播種

      1、選種: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燕麥品種後,精選種子選出粒大飽滿成熟度好的完整籽粒作種子。目前適合左雲縣種植的燕麥品種有壩優一號、晉燕8號、白燕3號等。

      2、曬種:播前在太陽下曬種4~5天,可以殺死種子表皮上的病菌,同時能促使種子內部在播種前萌動,提高發芽率。

      3、拌種:用0.2%拌種雙拌種可防地下害蟲和堅黑穗病。

      4、播期:燕麥在小滿前後5天播種為宜,具體還可以根據當地氣候地理特點,靈活掌握。

      5、合理密植:一般高水肥地畝播量8.5~10公斤,中等肥力地畝播量7.5~8.5公斤,籽粒與秸稈的比例為1:1,這種結果比較合理,如果產100公斤燕麥籽粒其秸稈的重量也應100公斤。在推遲播種的情況下畝播量也應增加1~1.5公斤。播種方式有機播、耬播、犁播三種,機播有耬播和犁播的優點。播種深度一般為3~4cm,乾旱地可增加到5~6cm,下溼地可減為2cm。

      6、播後砘壓:無論何種播種方式都需進行砘壓,使土壤和種子密切接觸,防止漏風閃芽,同時兼有提墒作用,有利於發芽出苗。

      五、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燕麥苗期中心任務是保全苗,促壯苗,主要措施是早鋤、淺鋤,頭次中耕鋤草不僅能鬆土除草,提高地溫,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而且能調節土壤水分、溫度、空氣的矛盾,促進根系發育,早紮根,快扎次生根,建成發達的根系,中耕除草的原則是“幹鋤淺,溼鋤深”。透過鋤地可以保證燕麥苗期生長有一個適宜的土壤環境。

      2、分櫱期田間管理。這個時期的中心任務是攻壯株、抽大穗,促進穗分化,保證有效花的形成,主要措施是:早追肥、深中耕、細管理,防治病蟲害。

      A早追肥,在施足底肥,用好種肥的基礎上進行追肥1~2次,防止後期脫肥,燕麥高產的經驗在分櫱階段追一定數量的氮肥,不僅能促進幼穗分化,同時還能延長葉片壽命,防止早衰,提高葉片光合作用能力,增加有效分櫱。旱地追肥可在分櫱階段結合第二次中耕集中施入效果較好。

      B深中耕:根系的生長規律是前期深扎後期淺鋪,如果淺鋪根扎早了,易出現早死,致使葉片早枯,發生秕籽現象,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撥節前中耕兩遍,第二次中耕最好在分櫱階段,正是根系伸長的重要階段,所以需深鋤,拉斷盤鋸地表淺鋪的毛根,促進新根生長和向下深扎,使根系吸收水肥範圍擴大,增強抗旱倒伏能力。

      3、開花成熟期的田間管理:開花成熟期燕麥高產長勢應當是:苗腳清爽,葉色深綠,杆粗而壯,株直鈴垂,鈴多籽多,這個時期田間管理應做到防止葉片早衰,提高光合能力,促進營養物質的轉運積累,提高結實,增加千粒重,保證正常成熟,主要措施:“一攻”(籽粒飽滿)“三防”(防澇、防倒、防貪青)。

      A“一攻”:巧施攻穗肥—根外噴磷。需磷最多的時候是穗分化和開花,灌漿期,這時進行根外噴磷效果最好,一般掌握在早上或陰雨天進行。

      B“三防”:開花以後,營養體生長基本停止,根系生活力逐漸減弱,這時不僅怕乾熱風危害,而且怕雨澇積水和雨後烈日暴曬。後期倒伏會嚴重減產,所以應控制水肥,防風防澇,嚴防貪青晚熟。

      六、病蟲害防治

      燕麥多種植在天氣冷涼的高寒山區,病蟲危害相對較少,但有時也會發生,綜合的防治措施:1、合理的輪作倒茬可預防病害的發生。2、燕麥主要病害有堅黑穗病,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播種前用0.2%拌種雙拌種或0.3%的甲基託布津拌種可防地下害蟲和堅黑穗病。3、苦蕎蟲害有粘蟲、蚜蟲以及一些地下害蟲等,除了人工捕殺幼蟲、殺蟲網捕殺成蟲外,進行藥劑防治,2.5%的溴氰菊酯4000倍液或蟲卵克12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效果較好。

      七、收穫

      成熟過程中,麥苗顏色不一致,群眾把這個成熟過程叫做“花鈴期”,當花鈴期過後,下部小穗的籽粒進入黃熟期,即可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執壺明以前前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