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筆尖懸在空中,它早已忘記了記錄的使命,只剩下愕然與驚詫。
玉凌霄長長地嘆了口氣。她的故事說完了,漫長的講述本該讓這有些蒼老的尼姑感到疲憊,然而她的臉上,只有如釋重負的神情。我們兩人沉默了良久。她關心地望著我,又過了一會,還是她先發問:“先生還有什麼要問的麼?”
“啊、嗯,”我一時也沒反應過來,“那麼最後,賀約瑟也沒有把君子蘭……”
這是明知故問。之前的調查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月月紅妒殺秋海棠,可見玉凌霄所述的最後一段詳情,並未對外人有所洩露。玉凌霄也不計較我的疏失,低聲回答:“是的。”不等我再問,她就自顧自地說起來:“賀先生那人,雖說有些好色,可終究還是念情。他其實覺察到什麼,但他都沒有說。那一夜,我提到秋海棠扇子遺失之時,他拼命解釋扇子的去處,其實他下意識在替君子蘭掩飾——他就是這樣的人,看情面。就因了這一份情,他把那一夜的事情壓了下去。可話說回來,壓不壓,也是一樣,我去見了君子蘭後不久,也就三兩月吧,她就病死了。”
她繼續說道:“君子蘭死了,槐根便回了鄉下,抽上了煙土,過得很是潦倒。”她頓了頓,“賀先生遠走南洋,久無音訊了。金淇衛如今成了個小老頭,天天管著他的兒子們,不許他們看戲玩樂——也不看看他自己當年是什麼的模樣。”
說這話時玉凌霄語速微微快了起來,她刻意用了快活的語調,好像在掩飾些什麼。我看著她,心中在思索一個問題。她被我看得有些不安,似乎覺得偽裝被我看穿,微妙的尷尬中,這身披素緇衣的尼姑站起身來:“君子蘭的墳就離此處不遠,先生要不要去看看?”
我自然是同意。玉凌霄便帶我離了玉家小院,經過我剛才看過的廢物場,沿江而行,不多遠便看見一處小土坡。坡上光禿禿的,都是些木牌立的孤墳。唯有一個立了石碑,那便是君子蘭的墓。玉凌霄引我走近,看那墓碑,碑上沒有照片,只用隸書刻了名字——按說此處,應該刻的是墓主人原本的閨名。然而石碑上卻只以深邃的紋路,雕著六個大字。
“玉家班 君子蘭”。
看到這六個字的瞬間,一種模模糊糊的感覺頃刻間在我心中湧起,我拼命地捕捉著它,甚至用上了全身的力氣。我在腦海中拼命奔跑,在抓到這思緒的瞬間,一道閃電將我擊穿,我的表情都變得扭曲起來。
玉凌霄覺察到我的不對,扭頭問道:“你還好吧?”
我當然還好。不如說,是非常好。剛才聽講述時,我就一直有個疑問,君子蘭得知月月紅與秋海棠誤將玉琳琅害死,才決心痛下殺手,清理門戶。玉琳琅有救下百花殺之恩,她又是玉家班大姐,這行為雖說可以理解,可未免下手太重。有那麼一時半刻,我甚至懷疑,君子蘭是否也如秋海棠般,深戀著玉琳琅,這個說法被玉凌霄堅定地否決了。她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像那天她去玉家小院是做好絕交的準備那樣,君子蘭想必也做好了剖白一切的準備。如果她心中當真有那麼一絲微妙的情愫,她絕不會隱而不言。我也做如是想,可這樣一來,盤桓在我內心的謎題,便無法解開了。
但是此刻,在君子蘭的墳前,我突然回憶起幼年隨祖母看玉家班演戲的場景,那晚演的是《西廂記》,君子蘭是張君瑞,而玉琳琅是崔鶯鶯。當時我還是個孩子,聽不懂戲文,也不通人事。可即便是這樣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觀眾,也能明白,臺上這個男的,滿心想著的是要娶那個女的回家做新娘子。這當然是因為玉琳琅扮演的女子明豔動人,更是因為君子蘭眼中,那一絲複雜的“燈”光,拿捏得更是好處。現在想來,那是一束混雜了愛、慾望、佔有與放手的眼光,那是真正的戀人的眼光,若在塵世,或許只有愛戀到最深的片刻瞬間才會出現,可君子蘭卻總能在戲臺上覆制,每一場都能準確無誤地現出那樣的視線。這種情狀,絕不是單純靠技藝和努力可以做出的。
所以我斗膽有個猜測,君子蘭也愛著玉琳琅——不過,不是戲班裡的那個男子玉林郎,而是舞臺上那個動人的角兒。賀約瑟曾說,只有君子蘭才能接住玉琳琅的戲。玉琳琅是個無所不用其極的戲痴,君子蘭又何嘗不是?自古舞臺便是這樣一個地方,燈光一亮,音樂一起,人就會飄飄忽忽,整個人進到戲裡去,不到謝幕難出來,更何況是他們這樣瘋魔的人?《紅樓夢》裡曾寫過,菂官與藕官在戲裡常扮夫妻,都是女孩子,竟相戀起來。所以我想,君子蘭也是一樣。平日裡,她是大姐,八面玲瓏,獨撐戲班,嚐盡了許多苦楚,縱使玉林郎,也不過只是她需要處理諸多事務中的一項。她只有在臺上,在演繹愛恨情仇之時,她才能感受到一絲應該享有的愛情和溫暖,而給予這些,便是戲臺上那個角兒玉琳琅。她對玉林郎不為所動,可玉林郎去了,臺上的玉琳琅也因此消逝,這不僅是殺害了君子蘭臺上的戀人,還是徹底摧毀了她的精神寄託,溫暖的家園,甚至是後半生的希冀——她,怎能不恨?
聽了我這一番滔滔不絕的論辯,玉凌霄靜默無聲。她立著,立在那光禿禿的土坡上,幾乎立成了一尊雕像。我不知她在想什麼,也不知她是否同意我的論斷,只能小心翼翼地站在她的旁邊。站的久了,我也有些不安,於是只得邁開腳步,繞過呆立的玉凌霄,繞過墓碑,到它之後去張望,就在我走到墓碑後之時,我聽見了一聲清唱——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那是玉凌霄的聲音。久未開嗓,有些沙啞。可其中仍舊有些蜿蜒曲折,餘香滿口。我靜靜地聽著,彷彿也成了離魂的杜麗娘,走入一個錯綜複雜的花園,走入玉家班曾經的盛景。我走著,看著,迷離著,美麗的花朵入了我的眼入了我的心,可我心底清楚地知道,在這一曲結束後,夢就會醒。到時候,只有一個土坡,一個墓碑,一個惶然的寫者和一個哭泣的老尼。還有——
還有碑背面的陰影。
在那裡,一叢幾乎不曾凋謝的玉色野花,開得正盛。
我的筆尖懸在空中,它早已忘記了記錄的使命,只剩下愕然與驚詫。
玉凌霄長長地嘆了口氣。她的故事說完了,漫長的講述本該讓這有些蒼老的尼姑感到疲憊,然而她的臉上,只有如釋重負的神情。我們兩人沉默了良久。她關心地望著我,又過了一會,還是她先發問:“先生還有什麼要問的麼?”
“啊、嗯,”我一時也沒反應過來,“那麼最後,賀約瑟也沒有把君子蘭……”
這是明知故問。之前的調查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月月紅妒殺秋海棠,可見玉凌霄所述的最後一段詳情,並未對外人有所洩露。玉凌霄也不計較我的疏失,低聲回答:“是的。”不等我再問,她就自顧自地說起來:“賀先生那人,雖說有些好色,可終究還是念情。他其實覺察到什麼,但他都沒有說。那一夜,我提到秋海棠扇子遺失之時,他拼命解釋扇子的去處,其實他下意識在替君子蘭掩飾——他就是這樣的人,看情面。就因了這一份情,他把那一夜的事情壓了下去。可話說回來,壓不壓,也是一樣,我去見了君子蘭後不久,也就三兩月吧,她就病死了。”
她繼續說道:“君子蘭死了,槐根便回了鄉下,抽上了煙土,過得很是潦倒。”她頓了頓,“賀先生遠走南洋,久無音訊了。金淇衛如今成了個小老頭,天天管著他的兒子們,不許他們看戲玩樂——也不看看他自己當年是什麼的模樣。”
說這話時玉凌霄語速微微快了起來,她刻意用了快活的語調,好像在掩飾些什麼。我看著她,心中在思索一個問題。她被我看得有些不安,似乎覺得偽裝被我看穿,微妙的尷尬中,這身披素緇衣的尼姑站起身來:“君子蘭的墳就離此處不遠,先生要不要去看看?”
我自然是同意。玉凌霄便帶我離了玉家小院,經過我剛才看過的廢物場,沿江而行,不多遠便看見一處小土坡。坡上光禿禿的,都是些木牌立的孤墳。唯有一個立了石碑,那便是君子蘭的墓。玉凌霄引我走近,看那墓碑,碑上沒有照片,只用隸書刻了名字——按說此處,應該刻的是墓主人原本的閨名。然而石碑上卻只以深邃的紋路,雕著六個大字。
“玉家班 君子蘭”。
看到這六個字的瞬間,一種模模糊糊的感覺頃刻間在我心中湧起,我拼命地捕捉著它,甚至用上了全身的力氣。我在腦海中拼命奔跑,在抓到這思緒的瞬間,一道閃電將我擊穿,我的表情都變得扭曲起來。
玉凌霄覺察到我的不對,扭頭問道:“你還好吧?”
我當然還好。不如說,是非常好。剛才聽講述時,我就一直有個疑問,君子蘭得知月月紅與秋海棠誤將玉琳琅害死,才決心痛下殺手,清理門戶。玉琳琅有救下百花殺之恩,她又是玉家班大姐,這行為雖說可以理解,可未免下手太重。有那麼一時半刻,我甚至懷疑,君子蘭是否也如秋海棠般,深戀著玉琳琅,這個說法被玉凌霄堅定地否決了。她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像那天她去玉家小院是做好絕交的準備那樣,君子蘭想必也做好了剖白一切的準備。如果她心中當真有那麼一絲微妙的情愫,她絕不會隱而不言。我也做如是想,可這樣一來,盤桓在我內心的謎題,便無法解開了。
但是此刻,在君子蘭的墳前,我突然回憶起幼年隨祖母看玉家班演戲的場景,那晚演的是《西廂記》,君子蘭是張君瑞,而玉琳琅是崔鶯鶯。當時我還是個孩子,聽不懂戲文,也不通人事。可即便是這樣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觀眾,也能明白,臺上這個男的,滿心想著的是要娶那個女的回家做新娘子。這當然是因為玉琳琅扮演的女子明豔動人,更是因為君子蘭眼中,那一絲複雜的“燈”光,拿捏得更是好處。現在想來,那是一束混雜了愛、慾望、佔有與放手的眼光,那是真正的戀人的眼光,若在塵世,或許只有愛戀到最深的片刻瞬間才會出現,可君子蘭卻總能在戲臺上覆制,每一場都能準確無誤地現出那樣的視線。這種情狀,絕不是單純靠技藝和努力可以做出的。
所以我斗膽有個猜測,君子蘭也愛著玉琳琅——不過,不是戲班裡的那個男子玉林郎,而是舞臺上那個動人的角兒。賀約瑟曾說,只有君子蘭才能接住玉琳琅的戲。玉琳琅是個無所不用其極的戲痴,君子蘭又何嘗不是?自古舞臺便是這樣一個地方,燈光一亮,音樂一起,人就會飄飄忽忽,整個人進到戲裡去,不到謝幕難出來,更何況是他們這樣瘋魔的人?《紅樓夢》裡曾寫過,菂官與藕官在戲裡常扮夫妻,都是女孩子,竟相戀起來。所以我想,君子蘭也是一樣。平日裡,她是大姐,八面玲瓏,獨撐戲班,嚐盡了許多苦楚,縱使玉林郎,也不過只是她需要處理諸多事務中的一項。她只有在臺上,在演繹愛恨情仇之時,她才能感受到一絲應該享有的愛情和溫暖,而給予這些,便是戲臺上那個角兒玉琳琅。她對玉林郎不為所動,可玉林郎去了,臺上的玉琳琅也因此消逝,這不僅是殺害了君子蘭臺上的戀人,還是徹底摧毀了她的精神寄託,溫暖的家園,甚至是後半生的希冀——她,怎能不恨?
聽了我這一番滔滔不絕的論辯,玉凌霄靜默無聲。她立著,立在那光禿禿的土坡上,幾乎立成了一尊雕像。我不知她在想什麼,也不知她是否同意我的論斷,只能小心翼翼地站在她的旁邊。站的久了,我也有些不安,於是只得邁開腳步,繞過呆立的玉凌霄,繞過墓碑,到它之後去張望,就在我走到墓碑後之時,我聽見了一聲清唱——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那是玉凌霄的聲音。久未開嗓,有些沙啞。可其中仍舊有些蜿蜒曲折,餘香滿口。我靜靜地聽著,彷彿也成了離魂的杜麗娘,走入一個錯綜複雜的花園,走入玉家班曾經的盛景。我走著,看著,迷離著,美麗的花朵入了我的眼入了我的心,可我心底清楚地知道,在這一曲結束後,夢就會醒。到時候,只有一個土坡,一個墓碑,一個惶然的寫者和一個哭泣的老尼。還有——
還有碑背面的陰影。
在那裡,一叢幾乎不曾凋謝的玉色野花,開得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