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量大海法師

    第一,北齊統治者其實也不算漢人了。六鎮起義本身那地方就是胡漢交雜,高歡,高陽本身就是雜胡,可能父系是漢人,但是文化認同和語言都是鮮卑化了。

    第二,六鎮起義的主力是鮮卑人,而且軍事強大。而且大部分六鎮起義的鮮卑人都投靠了高歡,鮮卑人主導的政權必然鮮卑化。

    第三,宇文家族的部隊本身就是偏師,只有2萬人鮮卑軍隊。在對抗高歡時候力不從心,只能大量與漢人豪強融合。行成了關隴貴族集團,但是集團上層漢人也是鮮卑化的,首先都有鮮卑名字和姓氏。

  • 2 # 小鵬友學習

    北魏為十六國時期北方拓拔鮮卑建立的,早期政策與其他五胡國家一樣,實行胡漢分治政策。此時胡族處於上層地位。

    隨著孝文帝遷都洛陽,開始漢化,漢族的勢力地位開始上升,極大的觸動了鮮卑族保守勢力的利益。至此北魏內部開始出現分裂與對立,即以偏北舊都平城為首的保守勢力和以偏南新都洛陽為首的開化勢力。

    在此期間,有一個著名的"六鎮起義"事件,此次起義的實質是鮮卑保守勢力的反擊。原因在於在舊的胡族政治體系中,武士階層是處在文人階層之上的,而北魏建國初期為了防止處於更北方的柔然人的襲擾,設定六鎮戍邊。因為舊都平城偏北,故皇室對六鎮很重視,六鎮軍人社會地位很高,很多貴族也都以到六鎮戍邊為榮。而遷都洛陽以後,遠離北方,六鎮的地位日益下降,最後淪落為犯人的流放地,大量的保守派舊貴族迫切希望維護自身利益,因此推動了六鎮起義。

    起義的具體過程不在此贅述,我發表的文章中有專門講解,其可分為三個階段,破六韓拔陵--葛榮--爾朱榮,最後這隻重要的軍事力量,落到了爾朱榮手裡,其也藉此掌握了北魏政權。

    而此時,北齊的高歡、北周的宇文泰都在爾朱榮手下軍中任職。

    爾朱榮在掌權過程中,發動河陰事變,屠戮洛陽鮮卑漢化貴族,而其本身為契胡人,因此被保守、漢化兩邊的鮮卑人所不容,最後被皇室伏殺。

    因洛陽漢化鮮卑被屠戮殆盡,保守勢力掌握政權,擁有兵權的高歡順勢而起成為新的權臣。後北魏孝武帝元修不願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關隴軍閥宇文泰。高歡暫時擁立元亶主持朝政,但回京後以輩分錯亂為由廢除元亶的權力,改擁立元亶的世子,年僅十一歲元善見為帝,即魏孝靜帝,自此北魏分裂,東、西魏開始。再往後就是北齊北周。

    北齊的上層統治勢力為鮮卑保守勢力,而北周為了與之對抗,選擇了鮮卑漢化勢力的支援。因此一個逐漸鮮卑化,一個逐漸漢化。

    高歡雖為漢人,但從其祖父開始移居懷朔鎮,已為鮮卑化漢人,而宇文泰,本人就是鮮卑人。

  • 3 # 孔先生非老二

    胡人漢化或著漢人胡化都是表象,本質就是統戰工作:不論是北周還是北齊,地理上都處在胡漢雜居區,不論是漢族統治者還是胡人統治者都需要安定團結的內部,都沒有佔絕對人口的主體民族,不團結不融合就要被其他勢力吃掉。而相互融合就能發展壯大,甚至問鼎天下。

    所以漢化胡化的底層邏輯都一樣。而且兩者都是在累累白骨的試錯中得出最優選擇。

  • 4 # 藍色的影子zxc

    其實吧,一切行為都是為政治服務!並不是代表他們心裡真得喜歡胡化或者漢化。胡人漢化通婚之類的行為是為了更好的拉攏漢族世族勢力,魏晉南北朝正是世族勢力最鼎盛的時期,沒有他們的支援,政權很難穩定。反之的漢人政權胡化形為也是在拉攏胡人勢力。

    後世宋朝的党項西夏政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漢人外戚當政時期,總是竭力的胡化,身體力行的去執行,比如梁氏集團,儘管在家時候還是喜歡漢人的奢華,但是對外總是強調保持党項樸實作風,否則幾代人就會亡國……而這時期的傀儡皇帝李秉常一旦政變當政後,卻在執行漢化的政策。

    總歸一句話,政治家的立場,都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

  • 5 # iass634

    1高歡是鮮卑人,只能說族源是華人,到了高歡已經是鮮卑意識了,就是鮮卑人。

    2北齊北周都是胡化。最重因為孝文帝南遷漢化的影響,都掙脫不了歷史的漩渦,最後那一波頑固的鮮卑人也自然地漢化了。

    搞明白北魏人口就都清楚了,胡人是部落制,核心本部圍繞大汗居住,北魏的本部就是平城,遷徙全國各族人口,主要是胡人,人口200萬,包括三四十萬漢人。

    其次是六鎮,六鎮多少人?六鎮起義被北魏聯合柔然鎮壓,此時六鎮被柔然摧毀,人口遷徙到河北,不過二三十萬。

    平城200萬南遷洛陽被漢化了

    六鎮頑固的鮮卑人就二三十萬,

    很少一部分到了北周,所以北周搞府兵制,但是府兵制明顯是部落制遺風,

    體現在

    1十二大將軍掌握各自計程車兵,好比小部落,

    2漢人全部有鮮卑姓,士兵隨將軍的鮮卑姓,濃濃的部落味。

    3胡人統治中原胡漢分治,胡人有軍籍負責打仗,不計入州籍,胡漢的區別就是州籍和軍籍的區別,如果胡人計入州籍,統一管理,早就漢化,不存在胡人矛盾了,最初的府兵制,延續了這種軍籍和州籍分治,楊堅時代才取消軍籍,統一計入州籍,也就沒有胡漢區別了。

    所以說北周是鮮卑化,畢竟人口太少,最重逃不過歷史,只能漢化。

    北齊是六鎮鮮卑保守實力當政。

    但是北齊鮮卑人也不多,也就二三十萬,加上戰爭大量戰死,北齊也是大量徵召漢兵的,20歲的丁男要服兵役。

    而且北齊只是頑固的六鎮鮮卑靠軍事力量控制征服,可是政府的主體就是北魏的洛陽政府延續,政府裡主體那都是漢人官僚。

    北齊統治者在固執,守舊派系在怎麼打壓漢人,都是表象。最後人口太少,政府裡也不佔優勢,只能漢化。

    北方漢化的關鍵就是孝文帝。

    高歡宇文泰無論多麼漢化,他們的鮮卑意識沒有消失,都不是真正的漢化,

    可是他倆抵不過歷史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約第一百個春天,創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