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小妮讀財經

    【評價海底撈就是評價食品安全問題】

    近年來,海底撈被各大媒體推上了風口浪尖,由於媒體的曝光,政府的監管,餐飲行業尤其是海底撈被人們與食品安全牽扯在了一起。媒體臥底餐飲行業已經成為了一個慣例,2017年8月25日上午10點55分,《法制晚報》發表了《記者歷時4個月暗訪海底撈:老鼠爬進食品櫃 火鍋漏勺掏下水道》的報道,引起了巨大的社會輿論。

    海底撈曾幾何時人們把它貼上“國家免檢”的產品,但此次海底撈暴露的問題,讓人們擔憂連海底撈都出了問題,那讓我們消費者該如何是好呢,還有什麼品牌能讓人放心呢。事發後北京食藥品監局要求海底撈總部一個月內進行整改整頓,給出解釋並提出解決辦法,我要說的是如果只是突擊檢查來解決餐飲存在的問題,那麼只能治標根本不能治本,只是殺一儆百罷了。

    都說民以食為天,如果飲食都不能安全了,不僅僅是生命健康問題,而是社會穩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問題了。面對海底撈甚至整個餐飲行業,我們政府監管部門應該深刻認識、高度重視,深層籌謀,制定一套完善且有效的治根又治本的方案策略,加上行之有效的監管,不能越過食品安全的標準紅線,消費者要零容忍問題餐飲企業,發現問題舉報問題,徹底杜絕食品安全問題,建成我們“食不擔心,食之安心”的餐飲行業。

  • 2 # 使用者93761061178

    作為重慶火鍋的美食愛好者,我覺得海底撈的味道一般般,人們選擇他更多的還是衝著他的個性服務吧!

    其實現在餐飲發展特別明顯:

    1、口味好的態度差,排隊幾小時老闆直接兇你一口,愛買不買!

    2、味道差的難存活,基本這樣的店,能堅持半年已經不錯了,味道不好,服務再好我也不會去。所以味道不好的店,想要改善店鋪經營,一定要好好學習技術,把味道給整好了才能翻身呀。

    3、味道一般服務好,這樣的店,如果環境、服務等方面做的好的,還是能積攢一部分回頭客的,

    4、還有一種就是搞個性的店,海底撈就是屬於這種,味道不算特別差,一個人吃海底撈還搞個熊,確實挺有意思的,還有重慶的火鍋KTV,邊吃火鍋邊唱歌,而且人氣還不錯。

  • 3 # 愛吃肉的璐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無論是高官還是平民,華人,在吃上都是十分講究的。可以說,餐飲業,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行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餐飲業市場份額從50億到接近40000億,攀升近700倍,實現了質的飛躍。

    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對餐飲的消費比重將持續提高,而這其中,火鍋,因為它的熱鬧屬性,加之烹飪方式簡單,最受華人喜愛。在火鍋品牌中,海底撈作為後起之秀,在眾多的火鍋店中異軍突起,一躍成為標杆企業,門店數量超過300家,甚至把火鍋店開到了臺灣、香港、新加坡、南韓、日本和美國,引來了同行業甚至是其他行業來學習其管理經驗。

    海底撈,究竟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用差異化服務,“一桌一桌抓客人”

    海底撈的“差異化”服務是有淵源的,海底撈初期時,一位顧客來吃飯,鞋子髒了,於是老闆張勇安排服務員幫這位顧客把鞋擦乾淨,從此以後,這種“變態服務”成為了海底撈的特色。在海底撈,這種差異化的服務隨處可見,他們送顧客辣椒醬,根據一桌顧客的人數來確定牛丸的個數,他們甚至為顧客去外面買冰激凌吃……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海底撈員工滿滿的熱情。

    在海底撈工作過的員工,都知道這樣一句張勇語錄,“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為了抓住每一位客人,海底撈鼓勵所有的員工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一次一個大姐在牌號後想去理髮店洗個頭,北京五店的店長李小梅不僅親自送客人去,中間下雨了她還親自給客人送傘,正是海底撈這種“創造性思維”、“創意化服務”,為海底撈抓到了一桌又一桌的客人。

    我想,如果不是真的把海底撈當做是自己的家,海底撈的服務員是不會將服務做到這樣極致的,不會有拼命保護海底撈的楊小麗,不會有為顧客送結婚玫瑰花的彭梅,更不會有為海底撈發明各種創新創意的每一位員工,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才無法與海底撈競爭。

    二、信任每一位員工,“把他們當人對待”

    海底撈的另一特色,是他們信任每一位員工,而信任的唯一標誌是授權。在海底撈,每一位員工都有授權,這直接讓海底撈人人變成了管理者,海底撈成為了大家“共同管理的公司”。

    海底撈首先給員工的,是員工對於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而這一切,都要從海底撈給員工的“超級福利”說起,海底撈的員工住的是餐廳附近的單元樓,還有人負責宿舍管理,清潔,甚至連工作服都有人洗乾淨,甚至還給員工的父母“發工資”。正是海底撈的這些溫暖人心的舉措,讓員工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

    管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流失率”,是指員工主動離開企業的比例,資料表明餐飲行業的流失率最高,但願意在海底撈留下來的人,把自己的同鄉、親戚都介紹到海底撈來打工,我想,這正是海底撈的魅力所在,因為認同海底撈的文化,所以人們才願意自己身邊的人一起來這裡。

    三、“天助自助者”,員工用雙手改變命運

    在海底撈,每一個員工都有從底層幹起,透過不斷的學習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他們幫助不識字的吳阿姨學數字看秤,幫助做清潔的張耀蘭學習在服務組看臺,為的就是改變每一個“海底撈人”的命運。

    謝英是海底撈的一個小區經理,管理員工近千人,是海底撈的“高”齡幹部。然而就是這樣的謝英,之前只是一個農村婦女,加入海底撈時只是做員工餐的師傅,在張勇的慧眼識珠下,謝英一步一步,從做飯師傅做到了大堂經理、小區經理,甚至把家安在了北京。

    我想,海底撈最牛的地方,就是讓像謝英這樣的普通人相信,透過雙手,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且這樣的人,不是隻活在概念當中,他們活生生的就在身邊,讓員工可以看到希望和未來。

    從簡陽到北京,從麻辣燙到海底撈,在這裡,聚集了一群有夢想併為之付出努力的年輕人,海底撈並不完美,但它卻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讓人忍不住探究,但謎底,卻很簡單,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以人為本,這個不變的主題,希望每一個學習海底撈的管理者,真的從其中學到些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如何選擇一種人生,如何放棄另一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