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但是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呢?
24
回覆列表
  • 1 # 漫談歐洲EuropeTalk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 第十五》裡孔子的言論,這句話被後人轉述為“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意思是:君子莊重又謹慎,而不與別人爭執,雖然合群而不結黨營私。用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做人要隨和低調, 不要拉幫結派搞小團體。也就是以平等心對待所有的人,不諛上欺下,不畏強凌弱。

    這裡提到的“矜而不爭”,意思是說,與人相處要莊重謙和,處處忍讓,不要爭強好勝。關於“群而不黨”,必須搞清“黨"的意思。這裡的黨,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帶有黨派之意,而是具有更寬泛意義的因共同利益而結成的團體、派系等。所以,“群而不黨""是說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要合群,但不搞小團體,不去拉幫結派。

    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人們因為不同的關係總會形成各式各樣的團體或小圈子。有些圈子中的成員因著共同的興趣和愛好,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這叫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別於拉幫結派。這種小團體的存在是良好有益的,也能促進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團體屬於拉幫結派的性質,在某種利益的驅使下結成,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利益,而對有著不同利益的人,則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打擊,手段非常惡劣。

  • 2 # 學林金喜鵲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是指個人修身而言的,大意是不爭私利,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孔子這句話雖好聽,卻不中用,現實中沒有鬥爭精神你就做不成君子。

    我認為“君子”文化進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君子是合格的中共黨員,浩然正氣,充滿正能量,為了人民利益,民族利益,階級利益,人類利益,敢於鬥爭,敢於擔當。

  • 3 # 商道觀察零零發

    出自 春秋 孔子《論語 衛靈公》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孔子說:“君子矜持莊重而不與人爭執,合群而不與人結成宗派。”

    【解讀】

    群而不黨

    這裡提到的“矜而不爭”,意思是說,與人相處要莊重謙和,處處忍讓,不要爭強好勝。關於“群而不黨”,必須搞清“黨"的意思。這裡的黨,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帶有政氵臺跬的黨派,而是具有更寬泛意義的因共同利益而結成的團體、派系等。所以,“群而不黨""是說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要合群,但不搞小團體,不去拉幫結派。

    在人類社會中,因為不同的關係,人們總會結成各種各樣的集體或小圈子。有些圈子中的成員有著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有共同語言,能夠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這叫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不是拉幫結派。這種小團體的存在是良跬的,有時還能促進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但是,也有一些團體屬於拉幫結派的性質。這種小團體是在某種利益的驅使下結成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利益,因而對有著不同利益的人,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打擊,手段非常惡劣。這種幫派很多,比如社會上盜竊團伙、黑幫,組織內的小幫派等,他們的存在,不論是對社會還是組織都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個區域或組織內,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派別,他們的利益必然是有衝突的。這樣一來,就會產生矛盾與衝突。這種衝突,會嚴重影響正常的社會與組織秩序,要不了多久,這個組織就可能會被這種內訌拖垮。

    歷史上,有很多朝代都存在著黨爭,他們的鬥爭加速了國家的滅亡。其中,以唐末的“牛李黨爭""最為有名。“牛黨""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其成員大多是庶族,門第卑微,靠寒窗苦讀考取進士,獲得官職;“李黨""以李德裕為首,其成員大多是士族,門第顯赫,依靠父祖的恩蔭進人官場。從表面看,牛黨和李黨之間的鬥爭似乎是庶族與士族之間的權力鬥爭,實際上兩黨的政見也多有分歧,分歧的焦點主要幾種在兩個方面:一是如何選拔官僚。牛黨多透過科舉進身,因而王張科舉取士:李黨多恩蔭進身,因而主張恩蔭入仕。二是對藩鎮採取何種態度。李黨主戰,主張對那些不聽朝廷命令的藩鎮以武力鎮壓,鞏固唐朝的統治地位:牛黨與之相反,主張遷就忍讓。

    除了政見的分歧,兩黨之爭還卷人很深的個人恩怨。牛黨的牛僧孺李宗閔評論時政,得罪了當時的宰相李吉甫,遭到貶斥。而李吉甫恰恰是牛黨代表人物李德裕的父親,因此,牛黨認為這是李黨打擊本派措施。自此,雙方結下了樑子,牛黨一直在尋求時機,排擠打擊李黨。唐穆宗長慶年間,牛僧孺做了宰相,就想盡辦法把李德裕從朝廷中排擠出去,把他貶為匹川節度使。李德裕任四川節度使期間,工作做得很好,接受了吐蕃將領的投降,收復了維州,本應受到朝廷嘉獎。但是牛僧孺卻不以為然,還強迫李德裕把吐蕃降將和收復的城池還給了吐蕃。這使得牛黨和李黨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了。唐武宗時,李德裕做了宰相,動用權勢,把牛黨的代表人物牛僧孺、李宗閔放逐到南方去了。唐宣宗即位後,牛黨成員白敏中做了宰相,牛黨又被紛紛啟用,李黨成員則遭到了全面的肅清。李黨代表人物李德裕被放逐到遙遠的崖州,最終憂鬱而死。

    這場黨爭起於政見不合,後來演變為恩怨糾葛和意氣之爭,凡是牛黨贊同的,不論是否合理,李黨一概反對,反之亦然。而且,李黨一旦上臺,不管牛黨人物是否優秀稱職,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貶斥,牛黨也是如此。這場鬥爭,到最後沒有一點正當性,完全成了邪惡權爭和鬥氣,大大加深了唐朝末期的統治危機。事實上,唐朝的最終覆滅,黨爭是重要原因。

  • 4 # 坐照入神

    孔子時代,春秋亂局之下,諸侯國戰亂紛爭,像孔子周遊列國就發現很多問題。

    有很多當時的所謂能人,開始是好像光明磊落,後期突然成了陰險小人奪了國家大權,各種家族坐大亂國時有發生。

    在孔子看來,你做為一個國家官員,不能像周公那樣無私,可也不能為所欲為。最終的目標是天下大同。需要每個人正本清源。

    孔子就把君子這一觀念亮相給大家看,做為君子要莊重做事,不要遊戲人間。做為君子要團結周圍的人卻不可以結黨營私。

    或許當年的呂不韋聽了孔子的話也要大笑三聲,不結黨營私就不是呂不韋了。

    君子觀念沒有停留在春秋時代,而是跨越時間影響了後人,人們慢慢認可了這種觀念,還常說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現實中,拉幫結夥大有人在,真君子也不在少數。每一個創業的團體,如果有很多不正常的小幫夥小派別就易造成內部各樣散沙或者頑疾、造成內部虛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寧德師範學院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