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村官阿麗
-
2 # 我是方文
能怎麼辦?獨生子女面臨的共性問題。父母還在工作或退休後身體尚好,自己生活沒問題的時候,子女平時多加問候,條件允許時去探望一下。當父母獨立生活有困難的時候,子女只能將父母接到自己身邊盡孝道了,即便是請人照顧也需要親屬監督的。
-
3 # 康工3
大量空置房為什麼有些長時間不賣?有的是為下一代提前同地買房,有的是為老人同地買房,有的是老人自己為近處異地養老買房,高房價未來留給子女,
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人口的流動使子女與父母異地生活的狀況存在和增加。即使是國際上的移民,很多也不可能很多二輩人移民,這是一個很深的社會問題,專家們回答這個問題更好,但我們不能不思考,因為很多人現在或未來都要應付這個問題。
無論是農村進城,城裡人移居,性質是一樣的,都存在老年人所在地方養老社會服務問題,因此己經有開始關心這個問題的措施了,即使僅能幫上不太大的忙。例如上海梅隴鎮某些小區,居委會組織的老年人午飯專用提供,平價自購。
而專業養老機構正在犮展,為有退休工資的老人提供低中高不同檔次的服務,公辦機構遠遠供不應求,說明了這種形式的發展需要,民營機構即使有政府扶持還有太多問題,往往低端條件差,中高階費用與退休人員工資低不符,而以房養老未來如果房價大降或賣房稅高使以房養老成為泡影?
所以專業養老長時間不足或太多人更願居家養老,使很多有條件改善用房的人考慮供老人短時或長時居住的空間,而房產稅如人均面稅優惠很小給這方面帶來很大成本。但大多數子女與父母同往一城就不錯了,離的近更好。
總之老人在兒女近處或進養老機構是更好辦法之二。
-
4 # 使用者遼河人家
養兒膽養老人,是中華民族傳統養德。
由於生存所迫,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大部都遠離父母,但也有把父母接身邊,以便更好照顧。
本人就是兒女接城居,其實不然老人並不願進城,農村住習慣了,剛進城實在上火,天天無所事事,每天有點蒙。現在習慣了強了些,在城也是自己過,兒女都工作也沒時間陪你,也就一個電話問候。
兒女在城裡,父母在農村挺好,身體好房前屋後種點菜,從小到老的老哥們在一起。吹吹牛,有時爭個臉紅脖子粗,最後哈哈了事。每天心情愉暢。
在城裡人有點瞧不起你農村人,開口每月開4,5,6千元,農村人不願聽。
兒女在城,父母在農村,你們儘量經驗常來家,由其年節,陪一下父母,有些父母不需兒女接濟,自已夠用。但大多數還需兒女幫助一下,有條件經常接濟一下,因一般父母再困難也不會張口向兒好要錢,所以希望這亇事不要忘了,你的舉動老人們非常開心。和自豪。
-
5 # 路曼的跨境日記
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農村老家的空巢老人問題日益突出,也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至今為止,還是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暫時還得藉助個人力量摸索出自己父母養老的最好方式。
我也是在外地工作安家,父母在老家,我們周圍也有很多這種情況的,關於父母養老問題,大致有這幾種方式供參考:
-.父母在老家自給自足,逢年過節的子女儘量趕回來探望父母。我周圍大多屬於這種情況,這樣子女有子女的生活,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各得其樂,當然前提是老人健康,能夠自己照顧自己。
二.父母跟老家的子女住在一起,這樣外地子女出錢,老家子女出力照顧父母,這種方式挺好的,老人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外地的子女也省心省力了,而老家子女也盡孝了。
三.父母身體有點小狀況,但又不願跟子女住在一起,而子女又不放心的,父母和子女一起出資或子女單獨出資在子女家周邊買套小居室或租房,一碗湯的距離最好。
四.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忙於工作,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全天照顧父母,所以花錢送老人去敬老院。我家大姑就是這種情況,前幾年因中風癱了,之前有姑丈全天照顧,但是後來姑丈走了,大姑子女又忙於工作,只好湊錢讓大姑去敬老院了,大姑其實並不願意,但又沒辦法。
養老方式很多種,我認為養老問題需儘量跟老人商量,需儘量遂老人願,做子女的才能心安。
-
6 # 劉志安20
人各有所長,能達到孝心的人幾乎微乎其微。為親人擔心是人之常情。能叫父母省心放心就是不錯的後生了,關心父母就要給他們創造他們想要的環境和愛好才是孝心人的責任。
-
7 # 信子250
我覺得看個人能力,有條件的接過來一起過,老人習不習慣另當別論,沒有條件的那也沒有辦法,但是老家有兄弟姐妹的可以讓他們養老,自己出錢,他們出力,沒有兄弟姐妹的等老人自理困難了必須回老家去照顧或者接過來!
-
8 # 樂齡家
代表個人意見 建議社群居家養老
社群居家養老是指在社群建立一個支援家庭養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即建立一個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居家養老的一切服務。其和傳統的家庭養老不同點在於服務是由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所提供的,而不是由家庭成員所提供的。
不知道老人家的小區內是否有這樣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老人生活可以自理時,可以住在家裡,其他服務可以在社群機構裡享受到,例如三餐,年紀大了也不想自己做飯,也可以到社群養老機構就餐。當然,老人家想在家體驗服務,也可以讓社群服務人員上門服務,例如上門家政、上門護理、上門理髮……等等服務,當然這些服務也是需要付費的。如果社群能夠配備醫養結合的護理中心會更佳,這對於老人來說,居家社群養老是晚年比較幸福的狀態了。除此之外,社群裡針對老人也有多種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老人可以交到不同的朋友,所以不用擔心晚年孤獨無聊。
此外,居家養老安全問題第一,所以,居家適老化改造是必要的,隨之年紀增長,老人身體各項機能隨之下降,生活不再像以往一樣便捷。例如如廁,起身都十分困難,這時可以在馬桶兩側安裝扶手,起到借力助力的作用,讓老人起身更方便。老人最怕摔倒,所以家裡的防摔、防滑、防撞都是重中之重。當然更多細節化的設計你可以找相關的專業機構瞭解一下。
最後,如今智慧化居家養老也逐漸走進大家視野,一些智慧產品也是很有意思的,例如一些老人只需要佩戴或者使用這樣的智慧產品,大資料庫就會將老人的健康資料傳輸到子女的手機上,讓子女能夠隨時監測老人的健康狀態。
所以別擔心,養老的方式越來越多,總有適合的一種養老方式。。最最重要的是希望父母晚年身體健康平安,祝福!
-
9 # 魚重同學
這個問題應該是未來大部分子女都要面臨的問題,贍養父母,給父母養老是每個兒女必須承擔起來,不可推卸的責任。
雖然我還沒到可以養老的年紀,但我對未來養老生活是這樣計劃的:
一、自己身體好,先居家養老。反正有退休金,也不用兒女給生活費。平時自己想幹點啥,就做點啥。兒女要是讓自己幫忙帶孩子,就帶孩子去,不用,就在老家繼續過自己的小日子。兒女逢年過節,來看看就行。
二、身體變差了,歲數也大了的話。要麼把家裡的房子賣了,拿錢去兒女所在的地方買個小平米房子住,在僱個保姆照顧自己。要是買不起房子,就在兒女家附近找個養老院住。這樣也方便自己有個意外啥的,兒女能及時到場,省得來回奔波,還耽誤工作。
總之,不管怎樣是不會和兒女住在一個屋簷下的,省得因為一些觀點不合,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影響感情。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阿麗來回答。
子女外出工作已經安家,農村的老父母獨自居住在老家,這個問題應該是所有外出兒女,尤其是70、80後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父母50~60歲,如果沒有什麼疾病,可能自己還能照顧自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70、80歲了,即使沒什麼疾病,作為兒女也不放心留他們獨自在老家生活。
那麼子女外地工作安家,老家父母養老怎麼辦呢?阿麗孃家和婆家都是題主所說的這種狀況,我來說說我自己的看法:當父母身體還算硬朗,沒病沒災時,呆在老家也是可以的。作為父母那一代人,在農村老家生活習慣了,鄰里街坊的都很熟悉,如果讓他們去外地反而不習慣。尤其是大城市的生活,對面鄰居也可能不認識、不拉話,老一輩人打心底是不喜歡的。
所以如果老家的父母身體較好,年齡也不是很大,那呆老家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也挺不錯的。現在不是有很多城裡人或者根在農村的退休幹部都想到農村養老嗎,這也充分說明一點,農村的淳樸慢生活真的很適合養老。
當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行動不便的時候,外地兒女最好把父母帶到身邊為他們養老。上面說到父母年紀不大身體尚好,那呆老家是養老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七老八十了(尤其是隻剩父親或者母親一人),作為外地安家的兒女,肯定不放心老人獨自在老家生活。
這種情況下,最好是把年邁的父母接走和兒女一起生活。因為人老了說病就病了,說動不了就動不了了,突發狀況隨時有可能發生,把父母帶到身邊,總能防患於未然。而且讓老父老母安詳晚年也是我們兒女該盡的責任。
總結:當前農村空心化嚴重,常駐人口基本都是留守老父母。如果他們年齡不大,還能自給自足,自己給自己養老;但隨著年齡增加,他們的手腳不靈活了,疾病纏身了,作為兒女如果在外地安家,最好把老父母也帶在身邊,這樣方便照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