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鄰居家小孩認識半年了,和我家小孩差一天。常在一起玩。但是我發現一些問題。 兩家之間走動比較多,吃飯衣服啥的經常互相買著。但鄰居家小孩經常會給我家孩子說我爸請你吃飯的,把我媽送你的玩具還給我,我的玩具不能給你玩之類的,有一次竟然搜我家孩子的褲兜看有沒有裝他的玩具 玩的過程中也要按照他的意思來,不按就哭鬧 停車場馬路上也按自己性子亂躥亂跳,說了不聽,硬拉他還不高興,類似這樣事情時時都在發生。 我也不知道怎麼總結,這孩子怎麼了。 我不想給孩子找一個這樣沒有規矩感的玩伴。可他們家長經常叫我們一起,怎麼辦呢。 他們父母除了鬧時吵上幾句基本不給孩子講道理。
7
回覆列表
  • 1 # 焦慮老母之歌

    這類問題我也遇到過,開始時我也很生氣自家孩子被欺負,又擔心孩子跟著學壞。一個男孩(不是鄰居但同小區)令老公很討厭,趕走了兩三次就不來我們家了。這小男孩在小區裡已經沒有小朋友跟他玩了,因為家長的錯誤教育導致,想想也可憐。我曾立規矩講條件,說如果做不到就不歡迎來我家,他也守信。但有一次他帶著我兒子(他比我兒子大3歲)玩電梯、又踢電梯門,還帶我兒子出小區又不帶回。我覺得不安不對時趕緊追了出去。如果你不能拒絕倆孩子一起玩,建議你全程陪同,即使是孩子去鄰居家,也找藉口跟過去,發現孩子言行有錯的馬上嚴肅批評,講道理。這一方面是保護自己孩子,糾正問題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對對方家長的提醒。如果對方覺得你小題大作、道不同不相為謀,自然會減少來往。我一鄰居家小孩和女兒只差一個月,剛開始也一起玩,她也沒大毛病,但霸道,以自我為中心,幾次兒子都被倆女孩欺負得哭,我也生氣,要求她們必須必須才可以,那女孩自己可能覺得沒意思了,後來就不來了,她父母似乎也不樂意別人上她家玩。

    我曾看到尹建莉老師的書,她說不要干涉孩子交朋友,孩子有自己的判斷和需求,問題孩子對孩子的影響遠不如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而且到孩子上學、長大後,家長更難以干涉到孩子的交朋行為。

    我覺得應該和孩子分析對方孩子言行,引導孩子思考可不可以那樣,為什麼?另一方面,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多認識其他朋友,也可以減少與問題孩子的來往。

  • 2 # 懶媽育兒路

    現在孩子還小,可能不能有什麼問題,因為這個階段,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所以,就算你的鄰居家的孩子有多麼“熊”,除了帶出去跟他在一起覺得丟人外,對你家孩子影響不會太大。

    但當孩子大一些的時候,比如五六歲,對你家孩子的影響就大了。首先,鄰居家的孩子喜歡制定遊戲規則,並讓你家孩子時時刻刻聽他的,會讓你家孩子從小養成服從他人的習慣。沒有自己的思想,不會爭取自己的利益,這樣不好。

    其次,孩子的朋友的選擇也很重要,如果孩子有樣學樣,到時候也不好管理。如果兩家偶爾在一起玩,那沒什麼問題。但天天見面,長時間交流,對孩子影響就大了。

    第三,家長不會管教,孩子不懂規矩,估計這種情況不會因為孩子長大而改變,所以,還是改變自己吧。減少見面次數,直接告訴孩子,鄰居家的孩子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讓孩子明白錯誤的行為就是不能有。

  • 3 # 愛心輔導媽媽

    謝謝邀請。透過你的描述,這是一個無拘無束的孩子,雖然童言無忌,但他那種隨心所欲、以我為中心的做法也令人討厭。孩子本無過,有過的是家長,“子不教,父之過。”遇到這樣的孩子,除了敬而遠之,沒有太好的方法,因為別人的孩子不屬於你的教育範疇之內。

    孩子本來就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邊畫上鮮花,它就會開放,你在上邊畫上大樹,它就會成為棟樑,但前提是,後天的栽培與澆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有的家長非要在那張純淨的白紙上畫上垃圾,讓它發酵腐臭,這就是家長的罪過。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家長們的縱容、嬌慣而形成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不能掉以輕心。

  • 4 # 江南獨伊108572263

    謝悟空邀請。孟子的母親為了孟子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學習和成長,曾三次搬家。可見好鄰居是多麼的重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行要好伴,住要好鄰。充分說明和誰在一起很重要,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但能改變自己。如果你經濟條件可以,何不學一下孟子的母親做法,搬家遠離這位沒有素質的鄰居。另自己可以藉故說到同學家去玩,避免和鄰居家孩子在一起玩耍。或者把孩子放奶奶家照看,每天晚上接回睡,白天再送去,過段時間後,鄰居家孩子就會慢慢接受你孩子離家的事實,就不會再來找他玩了。

  • 5 # 婷媽育兒筆記

    其實每個熊孩子背後,都至少有一個同樣不講道理的家長。

    聽題主所說,孩子的父母基本上沒有跟孩子講過道理。一方面,父母不講道理,一味的沉默,無形中縱容了孩子的無理取鬧;另一方面,父母沒給孩子講過道理,導致孩子沒有相關認知,他意識不到,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能這樣做。再一方面,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言傳身教”的作用是很大的,我可不可以認為,平時孩子經常看到媽媽這樣翻爸爸的口袋,媽媽經常這樣說話呢?

    說實話,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也遇到過苦惱的事。鄰居家的孩子,不太講衛生,在我們家玩,玩到盡起,竟然跑到床上去跳啊,鬧啊。我是很生氣的,可是又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讓這個熊孩子從床上下來。後來我採取的辦法就是遠離她,不跟她玩。

    所以,題主如果有這樣的困惑,我覺得也可以採取這種遠離的措施。雖然孩子的家長經常叫你們一起,如果你嘗試著拒絕,或者提前告之,我們有其他安排,不一起玩了。這樣反覆幾次,孩子的家長,也會知難而退了。

    每個孩子,在他們小的時候,都是純潔如瑕的。一個好的玩伴,將成為他人生中的良師益友。

  • 6 # 書蟲笑笑媽育兒日記

    鄰居家小孩的言語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以自我為中心”是孩子成長髮展中出現的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現象,一味讓孩子的這種思維方式發展下去,孩子有可能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種人在社會上是不受歡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是難以施展的。

    那麼孩子的自私是怎麼形成的呢?家長該怎麼做?

    一方面是長輩的溺愛,家裡好吃的、好用的優先小孩,對孩子一昧的縱容,造成孩子唯我獨尊的意識。

    另一方面,可能父母用心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對孩子的感受基本忽略,孩子感受不到愛。若孩子為引父母關注,做了錯一事,父母也只會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又產生安全感缺失,才會有如此令人尷尬的言行!

    家長應多關注小孩的言行,出現不當表現時,應適時教育,教他尊重他人,好東西共同分享才快樂,朋友才會越來越多!

  • 7 # 雪原157424536

    兩個孩子都需要引導,既然你首先跟家長關係好,那為啥不能坦誠相見把孩子的問題說出來,把各人的道理講出來一起教導引導孩子呢?說不讓孩子一起玩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先斷絕來往,孩子都是好孩子,關鍵大人怎麼領導,如果是我,我會用道理與事實跟家長溝通,坦誠相待,而不是武斷的說啥不交往,除非家長不講理,那正好斷交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圈有哪些帥氣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