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加拿大家園
-
2 # 生命就像小酒桌
謝邀,外國父母沒有像中國父母這麼寵孩子的,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不是全用分數來衡量的,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早日獨立、哪怕是很小的孩子都要學會自己動手、自己解決問題,孩子在學校也是從玩中學知識,只要孩子有了進步家長就表揚鼓勵,這樣孩子才會進步也尊重你們家長。而我們中國的家長往往對孩子要求太高,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各種的報補習班,往往一多部分不是孩子的興趣而是家長硬給加上去的興趣。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已朋友的那種形式跟孩子相處。這樣才能贏得尊重。
-
3 # 錢進滴鑫薪
沒有什麼好借鑑滴?國情不同,民俗不同。就比如說我們普通家庭滴小孩,非得培養所謂滴貴族禮儀,那個真滴有用嗎?還不如告訴小孩,長大了,靠自己走正路,做個普通人就好了。當然有條件滴話,就是把孩子當總統培養都可以,如果沒那條件怎麼借呢如何鑑哦。像那種學又學不來,多少又知道點滴個人感覺挺那個。
-
4 # 不如莫言
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和社會價值觀的不同,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方法以及思維心態都有所不同的,平時說到的外國大多數指的是西方世界,大腦很容易聯想到美國和歐洲列國,屬於較早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資本主義國家,無論從經濟軍事或者科學教育等等,其中大多數領域都走在世界前列,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現在還在引導著世界前進的趨勢,特別是他們的那裡大學教育機構,每年都吸引一大批異國學子懷著一顆虔誠的心遠渡重洋不辭艱辛去到國外求學,可見國外當然有很多值得好好學習的東西了。就拿美國社會的教育文化來說吧,美國的父母從小就給孩子傳輸了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孩子讀小學了父母會從日常中給予思想引導,會和孩子一起討論將來長大了該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讓孩子一邊成長一邊思考著將來要如何去改變世界,讓世界更加的美好,所以國外的孩子大多數都很獨立堅強,生活中遇到問題了,父母會先讓他們自己獨立思考事情的對錯,然後一起探討如何解決問題,父母只是以朋友的身份用朋友的口吻和態度參與討論而已,最後讓孩子自己決定事情的處理方式,當年齡到了16週歲成為年輕人後,這時每個人都要學會獨立生活,父母已經沒有義務供養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了,他們必須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長養活自己,在未來的時光裡,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是好朋友,好閨蜜,也有可能是陌生人,美華人是有著濃厚俠義情懷的,無論男女,他們從小就會有社群教父給予精神心靈上的開導,終於自己的愛人,忠誠於自己的部落國度,更懂得忠孝於自己的父母,鍾愛自己的兄弟姐妹,西部牛仔與日落大道的遊俠騎士精神造就了他們的俠肝義膽,也培養了他們彪悍的風格,那裡的所以大多數美華人從小就不會在任何一個舞臺有怯場,特別是他們那深邃的眼神裡,總能看到一種自信坦蕩的情懷,嗯,我們再看看我們自己,其實中國的文化水土更優悅於其他地方,我們有自己的一套與人相處之道,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拜天拜地拜父母,看了這句話就無需多說其他,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於是我們有了自己的一世年華,所以和父母相處,要一路心懷至尊至敬的感恩以及用心盡孝,所以華人的父母是最偉大仁厚慈祥的人,無論孩子你今年幾歲,在父母眼裡永遠是長不大孩子,父母只想用無盡的愛給孩子於呵護,父母家的大門永遠為他們的孩子開啟著,是父母的無盡關懷讓每個人的記憶都保留著一段父愛如山母愛甜美的燃情歲月,這種文化難能可貴,極致美好,感恩,你好時光,你好生活!
回覆列表
與父母相處三原則:一是我是我、父母是父母,我們是獨立的個體,特別是人格和尊嚴獨立的個體。二是我不是我,父母不是父母,我們是相親相愛的家人,沒有彼此,沒有差別。三是對父母應講孝道,就是文中所說的學做“渣男”,甜言蜜語加大方花錢加內心尊重。
1,少發脾氣。2,不時問候。3,適當驚喜。中國式父母都有這樣的問題,他們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掌控孩子一生,不怪許多孩子成為巨嬰。我50歲了,父母以各種理由不讓我搬出去單過,現在我的小家庭出現了很多問題,焦慮、身心疲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我的悲劇在新一代發生。
1、真誠的好話不嫌多,多讚美父母;2、他們尊重我,從來給我的意見最後都加一句僅供參考,不強制,讓我感覺到真正的被愛,所以我也會如此待他們愛他們;3、多些肢體接觸,擁抱,親臉,像美劇裡一樣,這是直接表達愛的方式,在我們家毫無違和感;4、家庭裡的氛圍,其實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營造的,活躍,輕鬆,平等,還有自然的幽默,這些都需要最初由父母來主導;5、在外上班,以前的以前,多寫信回家,後來是打電話,現在可以隨時發影片,有牽掛在,不需要很多客套話,家長裡短說一說,就很好。
結婚一年多,和老媽一起住,我工作平時不在家,媳婦和老媽難免會有衝突,有過矛盾,都被我化解了。遵循一條,別讓父母覺得你不在乎他們了。反過來看,能想想自己作為父母,可能會存在哪些問題。
既要保證父母的開心,又要保證自己的獨立人格,有時候對父母是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的。對於父母的不恰當干預甚至逼迫,可以用“撒謊”的方式來應付,比如對待逼婚,語言安撫完,路還是要自己走,具體怎麼做/做什麼,還是要自己定。
我覺得和諧的家庭關係,來自於父母與子女雙方的尊重和愛,以我為例,我父母從小就沒有棍棒教育,更多的是教導,他們會尊重我的原則,我也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這樣才是好的尊重的提現。我認為男生的性格更容易像父親,但是品格很容易像母親,謝謝我的父母。
成年後,我們與父母的關係從附庸到同盟,我的處理方式:事緊著辦,話哄著說。有點兒像對領導,功勞您的,事兒我來辦。用產品思維打造自己,用使用者思維設計父母。心理學的,營銷學的知識,該用就用。最好的結果:父母獲得成就感,但結果是你所預期的。最差的結果:一顆丹心兩行淚!經典例句:“我這都是為你好,你怎麼不明白?
有感:關於學習.傳統模式,從資訊到概念然後儲存,此法需俯案秉燭、靜讀細思,有條件式學習;現代模式.從感受到感受然後輸出,體驗感受、歸納感受、提煉感受,隨心所欲、化之無形,寬泛式學習。二者缺一不可,唯有結合融合,才能縫合認知縫隙,久之建立認知體系。我嘗試與父母溝通「人人都是個體」的觀念,所幸他們尚能理解一二,但很多時候我們是互相依存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