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憶揚的爸爸

    有個小品講的是爺爺總喜歡給小孫子講從前自己使用糧票的故事,搞得小孫子不厭其煩——老人總是戀舊的,當那位老人失去了家庭中心的經濟地位,便喜歡用糧票的故事來確認自我價值,很多家庭中的老人多少也有這樣的情況。

    我把人生分為三個階段:你生下來時一無所有,看著這個新鮮的世界,整個童年,你都在和新事物相遇,你都在獲得,所以童年如此幸福;青年和中年時,你在一邊告別,一邊迎接,迎接的喜悅往往會沖淡告別的悲傷;到了老年,你大概已經擁有了你這輩子所能擁有的一切事物和同伴,能做的,就只有失去而已。當新事物足夠多的時候,我們往往會不在意舊事物的消逝,而無法接收到新事物時,人便會戀舊。

    戀舊的人,喜歡回憶過去,不願意面對現實。戀舊的本質,是人在某種困境中失去了當下,也走不進未來,無所適從,只好淹留在確鑿的美好回憶中尋求一點遙遠的安慰。因而難以跟上時代的老人更容易戀舊。

    心理學家的表述是:“老年人由於機體組織出現退化,因此就會對儲存在大腦中的往事反覆敘述,來填充記憶力的不足。 ”這種戀舊的機理,心理學上叫做“迴歸心理”。

    適當的戀舊並無不妥,可就像小孫子厭倦爺爺的反覆敘述一般,還是會有很多在生活中高歌猛進或充滿著新鮮和希望的人,不太喜歡戀舊者,認為他們憂鬱、“退化”、孤獨、落伍、“活在過去”、生活單調、沒有當下,是一種心理亞健康狀態。

    他們認為,那些無實際意義的追索,那些排除了現實功利的沉湎,只是一種心理上的飲鴆止渴,對此刻的人生毫無幫助。

    於是常能聽到對戀舊者這樣的相勸:要活在當下,豐富生活云云。但興許是我的心態也老了,或者說我本是那樣的性格,我不認為戀舊是一件不好的事,我非常能共情那位講糧票故事的爺爺,並且認為“反覆敘述”這件事,沒有老少之別,而是人類共同的本能。

    對戀舊這事,不止是老人,就算是我這樣20多歲的年輕人,也常常會追思一些往事。比如當我看著同齡人結婚,心中就總有一種“他們在排話劇過家家”的不真實感。心想昨天我們不都還是孩子和少年嗎?什麼時候大家都這樣暗暗地順利長大成人了?好像大家對過往的狀態沒有優柔的留戀,也沒有間隙的猶疑,就這麼準確穩健地跨過來了。好像只有我還固執地停留在從前的此岸,拉著童年和青春的裙邊緊緊不放。

    想來因為我是寡斷之人,年紀越大,昔日時光的漩渦就越深,往事的後勁就越難消化,我總在消化過去,再消化消化本身。我愛親切的熟稔甚於新鮮的陌生,是那些充滿溫度的舊事舊物舊心念塑造了最初的我,我與它們情感深重,因此捨棄不掉。

    固然我已經被時間推送著,踉蹌來到今天,可心裡卻還在回味著從前的溫存,品讀往年的幽玄,重溫曾經的閃爍。在不斷前進不留情面的時間裡,人的精神卻是無限遞迴,而難以迭代的。這樣的反芻本能讓我幾乎難以與年齡共時地前進,我必須分割一些自我到過去,才不至於感到空落和囫圇。

    這可理解為對未來的逃避,但其實更像對記憶的窮舉。短短20年的吸收,已足以讓我咀嚼一生,因此便應付不了更浩瀚洶湧的明天。或許是我太笨太執拗,總覺得一天和一輩子一樣值得反覆驗算,我的日子都是相互雜糅,互為表裡的,非線性敘事,實在無法輕巧切分出這個階段和那個階段,無法像旅人般決絕地與過去告別,坦然去到新一站。

    比起無法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我大概更害怕自己成為一個沒有來處和根底的漂萍,我更害怕自己在嶄新的激烈中背叛過去,甚至逐漸遺忘自我。

    我以為戀舊,不全是對當下和未來的逃避,而更像是對過往記憶的捍衛,更像是對本真初心的堅守。

    因而戀舊的“反覆敘述”也一樣不全是“老爺爺的糊塗”,它更接近一種扎牢的經驗和穩固的智慧。人類甚至為“反覆敘述”創造了一種學科,叫做歷史。歷史學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戀舊,歷史之外,還有民俗習慣、傳說故事、傳統風物等等,也都是戀舊。

    當下正值春節,過年其實就是在“反覆敘述”,就像糧票的故事一樣,春節也是一個老故事,一年一年,都在被每個華人翻來覆去地述說。

    過年,以具體的形式和習俗為戀舊心理作了精妙的隱喻,很好地體現了戀舊的本質:我們已經來到了霓虹燈時代,但華人還是會在過年時掛燈籠;唯物主義已經普及了許多年,但我們還是會祭祖祈福,盼望明天;年輕人每年都在吐槽年味淡了,但快過年時,在外的遊子還是會盼望能回老家吃一頓年夜飯。

    戀舊的本質,就是明知道那是舊的,那已經是過去式了,但你依然離不開。

    華人過春節,雖然會嫌棄它古板麻煩囉嗦,但年景將至時,大家都是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誠實。你知道,春節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直覺、潛意識和肌肉記憶。春節,就是最大的戀舊儀式。

    這個時代再新,我們也還是像千年前的古人一樣,阻擋不了傳統情愫的泛起,隔絕不了過往路徑的湧現。還是會在宏大的社會表徵和個體的人情溫暖裡,再度沉浸在和祖先穿越時空的文化溝通中,再度感受那些富於歷史張力的厚重餘脈和人間況味——是從小到大的春聯、水餃、鞭炮、臘肉、紅包、糖葫蘆凝結成了當下的我,又叫我如何不戀舊呢?

    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新,也不可能完全舊。真正的情況是,人是新與舊的交集。舊年月飄蕩在新時代的風煙,是從前的化石,也是未來的航標。即便新燈光終將爭輝舊星空,可舊夕陽亦在照耀新世界。

    我想所謂戀舊的本質,更是一個人記得自己從哪裡來,也會記得要回去看看的樸素情感。是這種情感背後,與世間萬事萬物永不斷裂的關聯和羈絆。

    總是滯留,大概是一種瑟縮,但無法迴歸,恐怕則更為難堪。放心戀舊好了,祝大家新春快樂,戀舊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產新零售,是趨勢還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