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十大特徵
1.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
“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疫情對於以線下場景為主的傳統文化行業產生較大沖擊,但同時也促使了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催生出“雲看展”“雲旅遊”等新業態,帶來強勁增長動能。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啟動“上雲用數賦智”行動,透過提供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普惠性金融支援、搭建虛擬產業網路化協同平臺,助力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2.新模式新業態湧現
2020年,文化大資料、數字內容、媒體融合、智慧文旅、人工智慧、數字文博等領域成為產業融合的新熱點,並向文化遺產資源、場館教育、演藝娛樂、全媒體等行業滲透,不斷催生出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文化產業透過改變傳統產業生產方式,形成開放的、網路化和智慧化的新型文化生產體系,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援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啟用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推動15種數字經濟新業態發展,重點涵蓋線上服務模式、產業數字化、個體經濟、共享經濟等領域,進一步為新興文化產業的培育提供土壤。
3.數字領域投融資活躍
《2012年至2020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報告》顯示,2020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在經歷3年下行後開始回升。其中,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市場先於市場整體恢復。疫情影響下,社交隔離對於短影片、直播、遊戲、動漫、網文等依託線上消費場景的行業衝擊較小,並側面引導了線上文化消費。此外,數字化戰略的提出、文化產業政策紅利等多重因素,均刺激了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的活躍度。5G、文旅融合、電商、社交、垂直領域、VR、IP、AI、整合營銷等成為數字文化投融資市場的新熱點,展現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強大帶動力和發展潛力。
4.鄉村消費促產業升級
以鄉村文旅為代表的鄉村消費,促使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鄉村產業延長價值鏈條,以新業態、新模式豐富產業門類,促進城鄉之間生產要素流動,提高產業效率。鄉村消費有助於完善產業基礎設施配套,從而推動鄉村整體產業升級。此外,社會各界積極探索文化扶貧、藝術扶貧與消費扶貧的結合模式,從而帶動各類鄉村文化營造專案在各地繁榮,以鄉村歷史文化資源、創意生產要素為基礎,引導“一村一品”的鄉村文化品牌塑造,激發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5.文旅扶貧助力攻堅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文旅扶貧依託其輻射帶動效應和物質精神的雙扶貧良好效益,成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提出培育休閒旅遊精品、推介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3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消費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行動方案》,以專項行動提升貧困地區旅遊服務供給質量。至2020年10月底,中央預算投資共安排“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旅遊專案327個,下達資金32億元,大力推動改善貧困地區旅遊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各單位部門從多方發力促進文旅扶貧,也從側面反映出文旅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多重面向。
6.高質量文化需求增長
2020年疫情催化數字技術與文化傳播融合,也逐漸培養了使用者對高質量內容的消費習慣,各圈層的文化消費群體的品質化付費意願日益提高,呈現出從娛樂性消費向知識性文化消費的升級轉變。此外,科技單位、企業、科研團隊以及泛科普自媒體等紛紛加入文化科普領域,積極引導受眾認知和審美心理,創作出大量優質的文化科普音影片、圖書、圖文和展覽展品,以滿足全民在資訊碎片化時代對於高質量文化內容的需求,促進全民文化科學素質的提升。
7.數字文化引領出海
以遊戲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業出海表現突出。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和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2020年上半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75.89億美元。移動應用資料分析公司Sensor Tower資料顯示,30家中國手遊發行商11月在全球吸金20.1億美元,佔當期全球手遊總收入30.2%。數字文化產業出海的同時也推動了文化“走出去”,以手遊《江南百景圖》為例,優質數字文化內容及產品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和東方圖景,引發廣泛關注。各界紛紛從政策支援、版權服務、出海保障、戰略研究、貿易渠道等領域,積極探討數字文化企業出海路徑。
8.傳統文化活化傳播
傳統文化資源依託數字前沿技術,可以有效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價值提煉和文化再傳播。例如,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指導下,《王者榮耀》遊戲適應時代變化,推出了“榮耀中國節”系列文創活動,煥新傳統節日記憶,契合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內在需求,實現更具有現代意義的傳播效果和商業價值,達到傳統文化活化傳播的目的。
9.IP產業鏈閉環運營
IP運營企業積極探索從設計、孵化、生產、供應到零售終端的整個上下游產業鏈佈局,形成閉環運營的IP商業生態。此外,隨著網際網路、大資料等新興科技發展,社交媒體投放更加精準,提升了IP營銷、IP消費、IP衍生環節再開發變現的能力。產業有望透過高效多元的IP運營和開闢新的商業模式啟用傳統產業,有機參與並引導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推動實現產業共同繁榮。
10.非遺資源價值再生
非遺傳承關鍵在於有效提煉其文化核心,並將其融入到日益多元、快速變化的時代社會生活中,如“非遺+旅遊”“非遺+文創”“非遺+影像”就提升了文化旅遊的內涵價值。此外,非遺內容還可以融入到城市文化建設當中,藉助數字科技技術、新媒體傳播手段以及動漫、遊戲、直播等各種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廣泛且深入地連線更多人群,有效啟用非遺與現代文化之間的互動,為中國非遺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的中國特色素材,促進中國文化內容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更多關注
文化產業十大特徵
1.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
“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疫情對於以線下場景為主的傳統文化行業產生較大沖擊,但同時也促使了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催生出“雲看展”“雲旅遊”等新業態,帶來強勁增長動能。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啟動“上雲用數賦智”行動,透過提供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普惠性金融支援、搭建虛擬產業網路化協同平臺,助力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2.新模式新業態湧現
2020年,文化大資料、數字內容、媒體融合、智慧文旅、人工智慧、數字文博等領域成為產業融合的新熱點,並向文化遺產資源、場館教育、演藝娛樂、全媒體等行業滲透,不斷催生出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文化產業透過改變傳統產業生產方式,形成開放的、網路化和智慧化的新型文化生產體系,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援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啟用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推動15種數字經濟新業態發展,重點涵蓋線上服務模式、產業數字化、個體經濟、共享經濟等領域,進一步為新興文化產業的培育提供土壤。
3.數字領域投融資活躍
《2012年至2020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報告》顯示,2020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在經歷3年下行後開始回升。其中,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市場先於市場整體恢復。疫情影響下,社交隔離對於短影片、直播、遊戲、動漫、網文等依託線上消費場景的行業衝擊較小,並側面引導了線上文化消費。此外,數字化戰略的提出、文化產業政策紅利等多重因素,均刺激了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的活躍度。5G、文旅融合、電商、社交、垂直領域、VR、IP、AI、整合營銷等成為數字文化投融資市場的新熱點,展現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強大帶動力和發展潛力。
4.鄉村消費促產業升級
以鄉村文旅為代表的鄉村消費,促使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鄉村產業延長價值鏈條,以新業態、新模式豐富產業門類,促進城鄉之間生產要素流動,提高產業效率。鄉村消費有助於完善產業基礎設施配套,從而推動鄉村整體產業升級。此外,社會各界積極探索文化扶貧、藝術扶貧與消費扶貧的結合模式,從而帶動各類鄉村文化營造專案在各地繁榮,以鄉村歷史文化資源、創意生產要素為基礎,引導“一村一品”的鄉村文化品牌塑造,激發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5.文旅扶貧助力攻堅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文旅扶貧依託其輻射帶動效應和物質精神的雙扶貧良好效益,成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提出培育休閒旅遊精品、推介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3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消費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行動方案》,以專項行動提升貧困地區旅遊服務供給質量。至2020年10月底,中央預算投資共安排“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旅遊專案327個,下達資金32億元,大力推動改善貧困地區旅遊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各單位部門從多方發力促進文旅扶貧,也從側面反映出文旅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多重面向。
6.高質量文化需求增長
2020年疫情催化數字技術與文化傳播融合,也逐漸培養了使用者對高質量內容的消費習慣,各圈層的文化消費群體的品質化付費意願日益提高,呈現出從娛樂性消費向知識性文化消費的升級轉變。此外,科技單位、企業、科研團隊以及泛科普自媒體等紛紛加入文化科普領域,積極引導受眾認知和審美心理,創作出大量優質的文化科普音影片、圖書、圖文和展覽展品,以滿足全民在資訊碎片化時代對於高質量文化內容的需求,促進全民文化科學素質的提升。
7.數字文化引領出海
以遊戲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業出海表現突出。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和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2020年上半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75.89億美元。移動應用資料分析公司Sensor Tower資料顯示,30家中國手遊發行商11月在全球吸金20.1億美元,佔當期全球手遊總收入30.2%。數字文化產業出海的同時也推動了文化“走出去”,以手遊《江南百景圖》為例,優質數字文化內容及產品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和東方圖景,引發廣泛關注。各界紛紛從政策支援、版權服務、出海保障、戰略研究、貿易渠道等領域,積極探討數字文化企業出海路徑。
8.傳統文化活化傳播
傳統文化資源依託數字前沿技術,可以有效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價值提煉和文化再傳播。例如,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指導下,《王者榮耀》遊戲適應時代變化,推出了“榮耀中國節”系列文創活動,煥新傳統節日記憶,契合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內在需求,實現更具有現代意義的傳播效果和商業價值,達到傳統文化活化傳播的目的。
9.IP產業鏈閉環運營
IP運營企業積極探索從設計、孵化、生產、供應到零售終端的整個上下游產業鏈佈局,形成閉環運營的IP商業生態。此外,隨著網際網路、大資料等新興科技發展,社交媒體投放更加精準,提升了IP營銷、IP消費、IP衍生環節再開發變現的能力。產業有望透過高效多元的IP運營和開闢新的商業模式啟用傳統產業,有機參與並引導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推動實現產業共同繁榮。
10.非遺資源價值再生
非遺傳承關鍵在於有效提煉其文化核心,並將其融入到日益多元、快速變化的時代社會生活中,如“非遺+旅遊”“非遺+文創”“非遺+影像”就提升了文化旅遊的內涵價值。此外,非遺內容還可以融入到城市文化建設當中,藉助數字科技技術、新媒體傳播手段以及動漫、遊戲、直播等各種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廣泛且深入地連線更多人群,有效啟用非遺與現代文化之間的互動,為中國非遺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的中國特色素材,促進中國文化內容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