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種花家的白胖子
-
2 # 小黎說歷史
北韓對明清兩朝的態度截然不同。對明朝,北韓尊重有加;對清朝,北韓是迫於形勢而不得不臣服,態度消極。
史料記載,明朝滅亡後,北韓任然沿用“崇禎”的年號而不用清朝賜的年號。服飾也沿用明朝的樣式,接納明朝的遺老遺少。甚至在清朝建國前,明與後金交戰於薩爾滸時,北韓眾臣願舉全國之力與明軍共同抗後金軍。
明朝與北韓之間血濃於水的交情深有原因。一、李氏北韓建國時便向朱元璋稱臣,太祖朱元璋對於李氏北韓撇開北元靠攏自己的行為十分滿意,並賜予其“北韓”之國名,將北韓列為“不得征討之國”,以示兩國親密關係。二、明朝為漢人王朝,尊崇儒學漢學,北韓學習明朝,既是宗蕃,也是師徒。三、萬曆年間,日本侵略北韓,致使其差點亡國,明軍義無反顧出兵抗日援朝,再造北韓。北韓上下大為感動,設“大報壇”以昭示明朝對北韓救命之恩。
而清朝在北韓眼裡一直是野蠻人的存在,後金經常侵略北韓,之後又趁明朝內亂出關滅明,奪取明朝天下。北韓尊崇明朝,但迫於清朝的壓力,不得不屈服。背地裡關起門來以“小中華”自居,認為自己是明朝的繼承者。
因此,北韓對待兩者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
3 # 夕陽下的晚楓
北韓往往以“小中華”自居,一直以來學習中國的儒家文化,更傾向於明朝對自己的宗主國地位。
北韓與中國一衣帶水。自唐朝之時,北韓半島上三國之一的新羅便向唐朝稱臣,並多次派遣唐使赴中國學習。
遼宋夏金元時期,北韓當時主要為高麗王朝,一直與中國延續宗藩關係。明朝建立後,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賜“北韓”國號,至此才有了“北韓”這一稱謂,並與中國一直保持宗藩關係。
(朱元璋像)
直至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日本開始逐漸向北韓滲透,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簽訂後,北韓完全淪為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
以上所述的便是北韓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問題。可以說,北韓自明太祖時期至1910年這長達近600年的時間裡,一直與中國保持宗藩關係。明朝也曾多次出兵,協助北韓打敗日本的侵略。可以說中朝之間關係十分緊密。
明初,為北韓的高麗王朝時期,已然與明朝建立關係,此後,隨著李成桂勢力的崛起,發動兵變,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封李成桂為國王,並賜國號北韓。北韓嚮明朝稱臣納貢。北韓在與明朝建立宗藩關係後,一直奉明朝為宗主,在明朝與北韓之間的實行密切往來,包括朝貢、嚮明朝派遣留學生、明朝開科取士之時,也曾錄取北韓人士。
(北韓使臣朝貢圖)
萬曆年間,明朝還曾兩次援助北韓抵抗倭寇進擊,保障了北韓的利益,行駛了大國對藩屬國的保護權利。至此,更堅定了北韓對明朝的信任與追隨。
後金崛起之後,為保障在東北地區的戰略需要,曾多次試圖離間北韓與明朝之間的關係,但無濟於事,北韓與明朝之間的關係已然十分密切,對於明朝所奉行的儒家文化同樣奉為圭臬。直至崇禎十年,後金攻破北韓京城,北韓國王李倧敗退南漢山城,投降之後,雙方簽訂城下之盟後,北韓才解除了與明朝之間的宗藩關係。
(南漢山城劇照)
儘管北韓最終與清朝建立了藩屬關係,但北韓一直以來便遵奉明朝的儒家傳統文化,並未因此而改變。且在北韓看來,清朝並非儒家文化圈中的民族,而被看作“胡”,甚至南韓學界往往將丙子之役,也就是後金攻佔北韓戰役稱之為“丙子胡亂”可見北韓當時對於清朝的態度了。
是故北韓雖向清朝稱臣,但只是表面上的服從,在文化認同方面,則持排斥的態度。即使稱臣之後,仍然沿襲崇禎皇帝年號。
不僅如此,其衣冠服飾也仍與明朝相近,對於清朝並沒有太多的效仿之處。
(崔鬥燦像)
此外,大批來京的燕行使,也多崇尚儒家文化,對於清朝之時表面上的認同,而並未從文化上予以改變。其中較為有名的如崔鬥燦等人。他們對於儒家文化的認同已經深入骨髓。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北韓也曾試圖借崇明反清的口號來宣揚自己是中華的正統,“小中華”一方面是對明朝儒家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也具有混淆儒家傳統的歸屬問題的意識,所以需要十分當心。
-
4 # 酒後看歷史
大明對於北韓就如家中的大哥,是從心底的親近,大清之於北韓就如家有惡鄰,雖懼卻又不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個人認為有如下幾點:
一、民族認同感;一直以來北韓都以中原王朝的番屬國形象而立,雖也不時發生戰爭,但總的來說北韓對中原王朝都是仰視的,這從他們對中原王朝的稱呼"上朝、天朝、上國、宗主國"中可見一斑,但需要注意的是北韓只認可漢人政權,對蒙元、滿清政權他們是排斥的,特別是對滿清,北韓上下是鄙視的,總有種面對野蠻人的即視感,他們在底下叫清帝“胡皇”,稱清朝的使者為“虜使”。
二、文化的歸屬感;北韓以儒家思想立國,而儒家思想的源頭就是中國,每個朝代北韓使臣進供回去時都會帶走很多的書籍,歷史上有很多北韓的讀書人都會到中原求學,甚至留在中原為官,這種一脈相承的文化極大的加強了北韓對中原王朝的向心力。
三、明、清兩朝對北韓的恩和怨;北韓跟明朝是以和平的方式建立宗藩關係的。朱元璋稱帝后北韓使者前來進供,朱元璋即賜了北韓這個名字。到了明朝中後期,日本入侵北韓,大軍直入平壤,北韓軍隊潰敗,如果不是明朝出兵,北韓就會被日本佔領。在北韓看來明朝於北韓有救國之恩。反觀滿清,在前期滿族人兩次入寇北韓,在北韓大肆掠奪,走之前還把別人洗劫一空,把別人的百姓掠奪過去充軍和奴役,差點滅了北韓,北韓稱之為丁卯胡亂和丙辰胡亂。北韓因為清軍的入侵恨透了清朝,到了滿清後期日本再次入侵北韓時清軍前去救援,卻大敗而回,北韓因此滅國。
最後借《行在雜錄》中的一段話:‘然而不謂上國者,何也?非中華也。”來結束吧。
回覆列表
北韓認同的是儒家文化,包括現在的南韓,依舊以東方禮儀之邦自稱。明朝儒家文化發達,和北韓交流也比較多,甚至科考的時候出現北韓考生。但,他們從來沒有認同滿清!成為清的附屬國,是因為真心打不過,大明爸爸也不給力,卻從來沒有認同過清。他們的官員穿著明朝的官服,北韓王同樣穿著明朝的親王服飾,即使到北京朝貢,也穿著明朝服飾。要說忠心,當時的北韓人做的真不錯,崇禎的年號用了兩百多年,直到他們被日本侵略!可比當時的中國儒家士人有骨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