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史回聲
-
2 # 董狐筆
時代不同,則攻守之勢異也。劉邦出漢中,中原地區名義上由項羽統蜀,實際上卻四分五裂,齊國趙國都在和項羽打仗,彭越英布與項羽貌合神離。關中地區由章邯董翳司馬欣三分,這三人原本都是秦朝故將,靠投降項羽封王,所部秦軍全被項羽坑殺。關中人民恨章邯董翳司馬欣入骨,卻對劉邦當年約法三章的仁義之師印象深刻,期盼劉邦大軍趕緊打回來解放關中。在此種情形下,劉邦又任命了當時第一軍事家韓信負責挺進中原事宜,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當漢軍再次出現在咸陽附近的時候,三秦人民簞食壺漿歡迎劉邦,彼時劉邦的建漢大業就此成功了一大半。反觀諸葛亮,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統一的中原政權,關中百姓歸心曹魏,對手是曹操司馬懿這樣和他水平不相上下的軍事家,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不住,即使他出祁山成功,後續徵魏也難以為繼,何況東邊還有個貌合神離的吳國,蜀國坐大不符合其基本利益,一旦諸葛亮長驅中原,後院必定失火,這樣的情形,諸葛亮的進攻其實就是為了自保,哪裡還敢有恢復大漢江山的雄心?也就是嘴上喊喊口號罷了。
-
3 # gjjnnbggdccggg1233
劉邦與諸葛亮都居於巴蜀漢中,劉邦能輕鬆出川 ,而諸葛亮確不能,主要原因是他們的團隊成分不一樣所以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結果。
劉邦的團隊,大部分都是從他家鄉沛縣帶出來的,還有就是劉邦入住關中的時候,在當地大量招募的關中人士。這些人進入漢中後,時間久了就開始想念家鄉 ,父母,妻子還有兒女,心中都有一股思鄉之情。當劉邦拔營漢中,進軍關中時,他們猶如猛虎下山,蛟龍浦海各個冒死殺敵無人不拼命,都期盼能早日打回家鄉。
劉備.諸葛亮的團隊成員一部分是荊州的江南人士,還有就是劉備入蜀時在當地大量招募的巴蜀人。團隊基本上也就是巴蜀幫和荊州幫,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並丟掉荊州之後,荊州幫由於沒有根據地,回家也有了後顧之憂,再加上後來諸葛亮的曲線回家,讓他們回家之路更加渺茫,也徹底寒了他們的心,所以諸葛亮掌權後荊州幫基本上都是出工不出力。以至於後來諸葛亮攻打魏國基本上依靠的都是巴蜀幫,本來巴蜀人對中原也就沒有多少感情,再加上他們發現離家越來越遠,而前路確越來越艱難感覺自己以弱凌強,前景黯淡所以士氣和信心都陪受打擊。最後也導致了諸葛亮屢出祁山而不成功。
-
4 # 知未是也
從劉邦看,"一燒一修"奠定了勝局。想當年,項羽違背楚懷王"誰先入咸陽誰王之"的約定,不但把關中王沒有封於劉邦,還把劉邦貶到偏僻人稀的巴蜀為漢王,礙於項羽淫威,劉邦不得意從了霸王,從子午小道進入巴蜀時,聽從謀士張良之計,火燒了沿途棧道,一讓項羽斷了對他的懷疑,二可以防止從棧道侵襲,這一燒,迷感了霸王項羽,從此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和防犯。幾年過後,劉邦具備了和項羽一決雌雄的實力,為了在戰術上達到出奇制勝的作用,劉邦聽從韓信之計,一邊明著命令心腹大將樊噲率一萬人在被燒棧道之處重新修建棧道,並責令半年務必完成修建任務,一邊俏俏率主力從故道向西迂迴(陳倉穀道)偷襲防守薄弱的陳倉,爾後由西向東直取關中,先後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一舉拿下了三秦,佔居了關中寶地。這一修,不但迷惑了在關中西部防守的章邯,更奠定了與項羽逐鹿中原的勝局。
從諸葛亮看,北伐中原,重在首先奪取隴右諸鎮,使其與蜀漢疆域連成一片,成為蜀軍進一步向東直取關中的立足之地。守住街亭,就可以切斷街亭以西曹軍與以東曹軍的聯絡,讓蜀軍主力有機會奪取隴右諸城,完成蜀軍立足隴右的戰略意圖。街亭失守,讓蜀軍直接受到來自隴右和街亭以東曹軍的東西夾擊,所以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二次北伐中原,是在第一次北伐中原失敗後不到半年時間進行的,孔明之所以這麼快再次北伐中原,原因是東吳陸遜在石亭與曹魏發生衝突,曹魏從秦嶺防線抽調部分兵力增援長江防線,導致秦嶺防線兵力不足,讓諸葛亮從中捕捉到了戰機,故孔明二次北伐,改從陳倉道直取陳倉,但由於曹魏守將郝昭提前做好了防守準備,堅守陳倉二十多天,後因蜀軍糧草供應欠缺,加之曹魏援軍已到而收兵。以後幾次北伐,蜀軍幾乎就沒有了取勝的把握,由於蜀軍前兩次北伐,讓曹魏加強了對秦嶺一線的防守,使諸葛亮首先奪取隴右的戰略意圖難以實現。
從以上可以看出,劉邦主要勝在燒棧道迷感敵人和修棧道暗渡陳倉上。由於計謀的成功運用,讓敵人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和防禦,在戰術上達到了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效果。而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戰略意圖比較明顯,加之曹魏在隴右、秦嶺一線組織了嚴密的防守,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在戰術上使北伐難以達成突然襲擊的效果,諸葛亮不論從那個穀道殺出,都會遭到曹魏軍隊正面防禦和東西夾擊,使蜀軍難以有立足之地,無法二次得到糧草補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回覆列表
時代不同了,不可同日而語。劉邦,西漢的開國皇帝,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兩人雖同樣是身處巴蜀,也同樣是從漢中出兵,但他們面臨的敵人和情況毫不相同。
怎麼說呢?先要從他們各自的敵人說起。劉邦的敵人,毫無質疑,就是西楚霸王項羽,秦亡後,項羽大肆分封諸侯,作為滅秦的功臣劉邦卻被封到人煙稀少的巴蜀地區,是個貧瘠之地,在當時所有人看來,一個巴蜀,劉邦能夠翻出什麼浪花來,並且劉邦為了消除項羽的戒心,還把漢中同往關中的棧道給燒燬了。可是不到一年,劉邦又重出漢中,一下子消滅了關中的三王(章邯等人),他正是拜了當時毫不起眼的韓信為帥,韓信也不負所托,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了關中三王一個措手不及,由此開啟了劉邦與項羽五年的的楚漢相爭。而劉邦之所以能夠輕鬆出川,除了項羽沒了戒心之外,還和項羽封地彭城離得太遠有關,加上當時各諸侯各自為政,並沒有做什麼準備,得以讓劉邦趁機出川。
而諸葛亮面臨的敵人就難多了。雖然當時天下是三國鼎立,但是北方還是處在魏國控制之下,也就是北方還是比較穩定的。而關中又是魏國重兵聚集之地,目的就是防範蜀國出兵。所以諸葛亮六次北伐都困難重重,都失敗了。
簡單來說,導致他們一個出川容易,一個出川困難,其原因在於敵人是否有做好準備,是否把巴蜀看成心腹大患有關。劉邦時期,項羽誤以為劉邦待在巴蜀這個貧瘠之地,加上棧道燒燬,這一生是不可能出川,可現實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諸葛亮時期,魏國雄踞北方,兵強馬壯,為了防範蜀國和吳國,分別在關中和淮河一帶佈下重兵,一則抵擋兩國,二則只待兩國出現動亂,將此作為南征大本營。
只能說諸葛亮時運不濟,時代不一樣了。現實生活中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