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都上垚文化
-
2 # 劉十勇
我來回答魯迅一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轉折點
今天是魯迅先生逝世八十三年紀念日回顧他的一生
魯迅在人生道路上有三次重大轉折:
第一次,家庭由小康墜入窮困,18歲便旅行到南京,從考入南京水師學堂到“改進礦路學堂”,想走“實業救國”之路,這是作者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在晚清,魯迅這種出身的青年最大的出路就是科舉考試。其實魯迅幾兄弟參加過科舉,但成績不佳。魯迅後來離開家鄉,先後進入江南水師學堂、南京路礦學堂學習。在南京他閱讀了許多新書刊,這些報紙和譯著改變了魯迅的思想。他當時很崇拜康有為、梁啟超這些人,也接受了進化論的思想。後來魯迅考取官費留學生,於1902年赴日本留學。魯迅在日本最初學醫是為了救國,因為他始終關注的是國民性。據許壽裳回憶,魯迅認為中國的問題是缺少愛與誠,這正是中國文化晚清所面臨的關鍵問題。由此魯迅開始不認同清政府,在東京留學時,他剪掉了自己的辮子。
在留學期間,發生了一件影響魯迅一生性格和命運的重要事件,那就是婚姻。他奉母親之命回國,與一位名叫朱安的舊式女性結婚。魯迅給朋友寫信說,這一次回家是給母親娶婦,而不是給自己。據有關回憶資料,魯迅堅持不跟朱安同居,並且在第三天就返回了日本。今天有人攻擊魯迅,認為他對朱安女士始亂終棄。其實魯迅這樣做,是為朱安和母親著想,而自己靜受痛苦,這也是貫穿他一生的犧牲精神。他曾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古代並沒有“愛情”這個詞,而魯迅這一代人恰恰是剛剛接受愛情這個觀念。魯迅的婚姻道路在當時很有代表性,這一代人恰好生於歷史的轉折點上,時代還不能提供實現新思想和新追求的機會。所以我們評價前人,應該有一個歷史的態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評價。
第二次,到東京留學,決意學醫,為了祖國的強盛,民族的振興,走上醫學救國的道路.這是作者思想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第三次,棄醫從文,學文學,走文學救國的道路,這是作者思想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最重要的當然是第三階段了.
1927年1月間,魯迅接受中山大學的聘請,從廈門來到了廣州,擔任中山大學教務主任和文學系主任的職務。當時的廣州是大革命的策源地。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尚未公開破裂,但革命陣營內部的鬥爭已越來越尖銳。
周令飛:祖父在中大完成人生目標
在研討會開始前,魯迅的嫡孫周令飛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他表示,祖父在中山大學時曾經是非常有名的教務處長,這是他工作意義上的,但他人生意義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即人生的轉折點,就是和我祖母團聚,開始新的生活,最初時兩人約定,能夠用兩年的時間去奮鬥,打下一個新的基礎,這是他們離開北京最重要的原因。但這種約定半年他們就守不下去了,就走到一起了,這也是祖父魯迅對祖母許廣平的一個思念吧。廈門和廣州這段時間,祖父在文學創作上有很多奉獻,對他來講這是人生中非常具有重要意義的時候。
另外魯迅先生思想的轉折點更為重要
魯迅一生偉大的鬥爭業績,是在定居上海後的十年。也就是說,從一九二七年九月離開廣州,至一九二八年是一個轉折點。
我想,對魯迅思想轉折點的探究,定會進一步明確魯迅思想的意義與學術理性。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魯迅的巨大轉變和飛躍?魯迅的思想,又是怎樣將轉折點醞釀衝高呢?
魯迅在廣州期間,廣州正處在大革命時代,他冷靜地迎著風暴,讀進步書籍和報刊。廣州大屠殺震驚中外,魯迅以憂憤冷峻的筆調,沉痛地敘述了白色恐怖的見聞。魯迅思想的激烈變化,完全是社會環境逼出來的。
作家需要思想的高度,解剖自己是關鍵。
魯迅說:“我有一件事要感謝創造社的,使他們擠我看了幾種科學文藝論,明白了先前的文學史家說了一大堆,還是糾纏不清的疑問。”
魯迅顯然是在解剖自己,從進化論到階級論,內心力量的急劇轉變,讓他實現了世界觀的根本轉變。“從別國裡竊得火來,本意卻在煮自己的肉。”這是一句多麼耐人回味的話語,糾正了他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
我們應該認識到,魯迅雜文的巨大歷史地位與價值,具有強烈的戰鬥性和深邃的思想性。這些雜文的產生,是詩與政治結合的武器,毫不猶豫,一針見血。
作家是逼出來的,而不是養出來的。
魯迅在上海生活的最後十年,正值國內國際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異常尖銳複雜的時期,他參加了一系列的進步團體和組織。作為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發起人之一,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重要領導人,他無所畏懼,毫不屈服,大力發表團結和言論自由的宣言。在左聯成立大會上的講話,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意義,是指導文藝運動的綱領性文獻。
魯迅先後參加編輯過多種雜誌叢書,還領導了新興的木刻運動,介紹了蘇聯及歐洲各國的版畫,並同胡適、梁實秋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想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和論爭。
出門不帶鑰匙,是當時魯迅的一個習慣,除了居無定所,躲避追捕的原因之外,更是顯示出他勇於犧牲的決心。“只要我還活著,就要拿起筆,去回敬他們的手槍。”
正是處在這種內外矛盾相激盪的大時代中,才激發了魯迅用文學作品,去激發青年們內心的正能量,成為文化革命的偉大旗手和空前的民族英雄。
在上海期間,魯迅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再一次迸發出來。他後期寫作以雜文為主,雜文在他手上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現代文體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周令飛:祖父在中大完成人生目標
在研討會開始前,魯迅的嫡孫周令飛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他表示,祖父在中山大學時曾經是非常有名的教務處長,這是他工作意義上的,但他人生意義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即人生的轉折點,就是和我祖母團聚,開始新的生活,最初時兩人約定,能夠用兩年的時間去奮鬥,打下一個新的基礎,這是他們離開北京最重要的原因。但這種約定半年他們就守不下去了,就走到一起了,這也是祖父魯迅對祖母許廣平的一個思念吧。廈門和廣州這段時間,祖父在文學創作上有很多奉獻,對他來講這是人生中非常具有重要意義的時候。
-
3 # 演一言音
魯迅先生同情中國革命。
同情左翼人士。
拿出錢來支援左翼文人出版著作。
毛主席說:魯迅先生骨頭是最硬的。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時候它顯示那種寶貴的性格:不卑躬屈膝。
魯迅先生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
他是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真實,最熱情的民族英雄。
-
4 # 爾來
棄醫從文。
魯迅先生認為,當時的國民之病,在心不在身。心的問題在於認知,所以他毅然投身教育,從事思想文化傳播。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的這次轉折,不只是個人事業的轉折,對新文化的發展也有影響。
回覆列表
應該魯迅到日本留學並受到西方先進文化思想的影響,先生意示到只有發展文化和教育才能拯救當時受苦受難的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