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當年秦始皇
-
2 # 其實難付
這裡需要分清一個事情,就是《三體》是屬於科幻題材,而科幻題材的國際大獎是雨果獎,這個三體已經得了。
諾獎則主要是針對嚴肅文學的,一般來講,它不是頒給哪部作品,而是給作家本人,比如莫言,他不是憑具體哪本書得獎的,而是根據他發表的所有作品的價值來綜合衡量的。
科幻作家想得諾獎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諾獎設立有一百多年了,按照它的頒獎傳統來講,它也不大可能頒給科幻作家,畢竟科幻小說這種題材還是近幾十年來才真正興起。
再一個就是那些嚴肅文學的作家都排著長隊等,就算排隊也排不到科幻作家這裡來,畢竟術業有專攻,不可能隨便發。比如諾貝爾獎裡就沒有數學獎,像非虛構類寫作也不會得諾獎,但他們都有自己行業的大獎。所以諾獎並不是一切行業的大獎,也只是一個小圈子的獎。
-
3 # 七夜夢維
《三體》的偉大,遠遠超過了科幻的範疇,已經到了不可言說的地步,我們應該鑄成一部金書,將其封存在南北極地下,永久保留,做為遙遠地球歲月偉大文明見證的象徵,或者將其製成晶片,植入人類、AI 或機器人體內,讓他們認識到這是人類多麼偉大的非物質遺產!或者把它拍成電影,讓那些對流浪地球嘖有煩言的人後悔莫及。長遠的看,三體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無遠弗屆,而對外星文明的影響即使在今天也尚未完全展現。所以,諾貝爾獎又算得了什麼,它應該獲得的獎以現代人類的內涵根本頒不出來,所以我建議,就設一個三體獎好了,只此一屆,自然獲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壽與天齊!
-
4 # 靜靜地觀魚
《三體》之前我對科幻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凡爾納身上。美國電影基本上就是視覺刺激。至於中國的科幻基本上是戴著一個一千度的眼鏡,穿著白大褂,或者腦袋上有一圈小燈泡閃閃發光的印象。
直到《三體》,我才驚訝世上居然有這麼好看的小說。幾乎有兩年的時間沉浸在小說之中,當時是這樣一種狀態,我常常將書鋪於膝頭而不忍開啟,唯恐一旦將書看完,就再也沒有可看的東西了。就象一個孩子對著愛吃的小蛋糕不敢下嘴,唯恐吃完就沒有了的感覺。
《三休》幾乎滿足了一個男人所有的精神追求,他那放蕩不羈的眼光與想象,就象你自己的夢終於被別人畫出一樣;他那英雄般的堅毅與孤獨,如章北海,羅強,伊文斯都是夢想中的偶像;還有就是戰鬥,高階的戰鬥,使你熱血沸騰。
但是,我覺得要獲諾獎好像不能。好的東西不一定會獲諾獎,諾獎的評判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正如一部電影,你覺得太好了,市場反應也超棒,票房也超高,但不會得奧斯卡獎,因為他不附奧獎的評判標準。文學獎項大多關注人文,我們都覺得《三體》第二部,第三部較於第一部更精彩,但偏偏第一部獲獎,原因就是第一部對人的描寫更立體,更深刻。無論任何形式的藝術現象,無論科幻,偵探,還是玄幻等,終歸都是寫人,體裁只不過形式外表而己,根本的還是要反映人的最深處靈魂的東西。雖然二三部從情節上更吸引人,但在人物塑造上稍遜第一部。
基於以上原因,我認為《三體》在人物塑造,人物心理及人物成長上過於臉譜化,人物性格的變化成長都顯突兀,性格略顯單一,當然,這也受科幻這種體裁本身的約束。不管怎麼說就是不附諾獎的獲獎標準。
當然社會政治因素也在其列。去年一家三口在瑞典耍賴,被警察扔進墳地,連駐瑞大使都牽連其內,兩國關係直線下降,兩國民間也互懟較輕。當然,當前中國國力日盛,美歐略顯老態,中國在國際上的發言權越來越大,終有一天,諾獎也要看華人的臉色,到那時《三休》獲諾獎我雙手贊成。
-
5 # 向上才不遺憾
可能性非常低,甚至是完全不可能。大劉文筆是硬傷,不過跟得不得獎關係不大,主要二三部有一些比較尷尬的東西。
首當其衝的就是政治問題,西方把民主作為真理在宣傳,而三體在各階段的極端情況下,立功的都是集權,並且民主還各種拖後腿。相當於西方靠民主獲利,你卻不斷跟他們說救人類於水火的是集權,專政。這種問題已經不是對不對,有沒有道理,而是無法容忍的政治對立。
其次關於性別問題,男性的女性化這個方面描寫,在我看書的還是比較詫異的。大劉的格局相當大,這部分拉低了不少分。無論人類世界有沒有危機,只要權力與財富還存在,男性就不可能群體性的娘化。歸到根源,權力與財富就是靠失敗者堆積,靠武力奪取,這種競爭環境下不會允許幼稚和娘炮的存在。個別人甚至小群體娘化,這無所謂,不可能影響到整個群體。更何況三體世界裡,人類處於長期不穩定。
最後是性別和政治正確問題,女效能力在西方也關係到政治正確,雖說程心個人沒什麼問題,整體表現的實際上是普通人不適合參與政治,大型複雜政治問題一旦由普通人投票選擇,會出很大亂子。但是畢竟表現出這種問題的是女人,而且還是女一號,這就很尷尬了。
所以諾貝爾獎,個人覺得不會給大劉,至少目前不會給。如果以後還有特別好的作品,或許有機會。
-
6 # 辣子江湖
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你覺得劉慈欣的巨型科幻小說《三體》和鮑勃•迪倫的歌曲《隨風飄蕩》,哪個更強?鮑勃•迪倫憑藉一首歌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大劉不能憑藉一部科幻小說得獎?
諾貝爾獎是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在文學領域,詩歌(如果說歌詞算詩歌的話)和小說都是文學創造。
鮑勃•迪倫代表了美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讓音樂成為表達人生觀、生活態度的工具。但是我認為他的文學成就比較模糊,作品的分量也不夠硬。
劉慈欣的《三體》不光是科學想象的廣袤,他將人性放置在浩渺的宇宙中去探討,我覺得更具有人類社會學的意義。要是較真的話?我就問你《三體》比高行健的《靈山》差在哪裡?
我覺得,除了諾貝爾獲獎作家和作品,當代文學史上還有很多更有貢獻的作家值得我們關注,有很多更好的作品等著我們去閱讀。
回覆列表
從理論上講,任何中國作家都有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可能!尤其是近三十年來,隨著中華民族的倔起,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文學成就也越來越受到諾貝爾評選員會的重視,只要你有實力,能提供給讀者完全獨特的另外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再加上較好的運氣,也不是說,就一定不可能獲獎的!
實際上,成功與失敗只在咫尺之間,偉大與渺小也只差一步!劉慈欣如果能繼續努力,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與不足,找到並不斷的揚棄自我,獨樹一幟,也不是就完全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