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
網際網路造車的蔚來為何造七座SUV?我覺這個問題可以上升到——網際網路造車為什麼都選擇SUV ? SUV是最好的選擇嘛?
網際網路造車中走在前面的例子只有特斯拉,一款Model S用速度和大屏,擾亂了賓士寶馬雷克薩斯霸佔的美國豪華大型轎車市場;一款Model X用差異化的鷗翼門撬開了一部分高階SUV市場。至於Model 3剛剛上市,還有待觀察。
國內呢,這兩年陸續誕生的十幾個網際網路造車企業,都把目標瞄準了一個細分市場,20-40萬價格段,5米7座SUV,400km以上續航里程,當然還有每家都會說,我們能提供顛覆性的使用者體驗。想想兩年後,十幾個新品牌,二十幾款純電動SUV蜂擁擠入這個市場時,消費者為何選擇你?
30-50萬的價格區間內,無論轎車還是SUV,消費者對品牌、質感、可靠性的要求都非常高,在L4級別自動駕駛到來之前,傳統動力、混合動力仍是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強項。都在純電動的情況下,3年後,一個新品牌的SUV和賓士EQ等傳統豪華品牌的SUV產品,在價格差異有限的情況下,作為消費者,為何選擇一個新品牌?
網際網路汽車公司會覺得他們的產品夠酷,但在L4級別自動駕駛實用之前,駕駛者眼睛不能離開道路,不能解放雙手,除了能在語音上玩新花樣之外,還能有多酷?傳統車企不會玩語音?那不可能。
那為什麼大家還都去造SUV,因為轎車更沒有機會。
沒有造車經驗的公司,產品從概念車到量產車型的落地,可能會一地雞毛。
前兩天看到小鵬汽車的準量產車諜照,那種感覺,比賓士S Class的稽核員看到特斯拉最早一批Model S的感覺,糟糕十倍。另一個舉例,看看Model 3的量產車內飾,再看看賓士在售的C級,你會發現傳統車企的強大。
到目前為止,我看下來,蔚來算是產品落地水平最好的網際網路造車企業了,至少看到朱江發的測試車照片,和今年上海車展的展車相比,沒什麼視覺化的大差異,非常不容易。
當然,不是每家網際網路車企,都會像蔚來這樣保持高水準。有些網際網路造車企業的概念車就已經“一地雞毛”了,到量產車型上路的時候,不知道會是什麼水平。你不能指望國內消費者花30萬的代價,買到不如傳統動力15萬車的體驗。
其實,比亞迪已經用秦和唐,證明了這個道理,如果沒有牌照政策和大額補貼,極少有20-30萬預算的消費者,願意為純電動的加速快感買單。當然你會說比亞迪這個品牌LOW,那麼網際網路造車成立的新品牌,就更高階了?
從產品上說,為何不換個思路?
有!但這個市場,很多號稱要成為中國特斯拉的企業,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因為它並不是一個很酷的市場,初期未必面對私人使用者,但如果這個市場可以突破,對其它如SUV等產品,也會有幫助。
這就是目前GL8霸佔的20-45萬的商用/家用MPV市場,產品要素:5米+、7座、中央通道、側滑門,一二線城市能見度高。
產品更新換代後,2017年上半年GL8的銷量增長了85%,達到了6.7萬輛,全年大概在15萬輛左右。有人會說,這麼小的細分市場,這麼多年來沒人動搖過GL8的江湖地位,為何網際網路造車企業,要去爭這麼小的蛋糕?
GL8有一半的使用者,是企業使用者,包括專車、租車公司等,剩下一半個人使用者中,中小企業主也佔據了相當的規模。如果網際網路汽車新品牌站住這個市場,就可以更為直接、廣泛地讓潛在使用者,體驗到你的產品。
同時,如果沒有十幾年來幾代GL8持續不斷的高曝光率,別克品牌能排進中國TOP3的單一品牌麼?別克在中國的品牌溢價和高階形象,GL8功不可沒。
網際網路造車,都希望透過純電動、智慧化這兩個殺手鐧,給自己的產品殺出一條血路,唯一的問題就是成本高,進不了20萬以下的市場。
純電動相比傳統內燃機車型,三大優勢:
1、顛覆性的加速效能
2、改變整車架構,降低動力總成和調教門檻
3、極大降低使用和保養維護成本
GL8在一二線城市商務租賃、專車市場有著一定的壟斷性,傳統能源方式沒有辦法改變,但如果採用純電動,並把網際網路企業真正具備的網際網路思維融入進去,也許機會更大。
你一定會問,這類車型為何更適合電動車?
1. GL8級別的尺寸,可以承載更多電池而不用擔心影響乘坐空間;
2. MPV對加速效能沒有要求,在車重方面要求更低;
3. 沒有傳統發動機,車頭部分可以增設行李箱,增加實用優勢;
4. 第二排乘客才是VIP,L4自動駕駛普及之前,車內改善使用者體驗的網際網路服務,不用圍繞駕駛者展開;
5. 座椅,顯示、人機互動方面,可以有更大的創新和顛覆可能性,就看設計師的腦洞夠不夠大。
6. 運營商更關心運營成本、每公里成本、維修保養頻次和費用,電動車的優勢可以最大化。
7. 專車、商務租賃車輛,對換電方式接受度遠高於私人購買者,可以提供諸如根據使用里程計費的全套解決方案。
也許,成為中國的特斯拉更誘人,但全世界,只有一個特斯拉。
不過,對通用汽車和GL8而言,也應看到這些潛在的顛覆性威脅,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我革新,推出純電動的產品,與其把Volt的電池放在緊湊型轎車裡,為何不考慮一下把更多的電池塞在GL8的底盤下?藉助安吉星的車隊管理優勢,GL8的護城河守住了,也可以斷了其它網際網路造車公司的一個方向。
至少,在可預見的五年內,網際網路造車企業生產的純電動車,還沒有所謂的“綜合成本優勢”去打動中國95%以上的私人用車消費者。
瀉藥~
網際網路造車的蔚來為何造七座SUV?我覺這個問題可以上升到——網際網路造車為什麼都選擇SUV ? SUV是最好的選擇嘛?
網際網路造車中走在前面的例子只有特斯拉,一款Model S用速度和大屏,擾亂了賓士寶馬雷克薩斯霸佔的美國豪華大型轎車市場;一款Model X用差異化的鷗翼門撬開了一部分高階SUV市場。至於Model 3剛剛上市,還有待觀察。
國內呢,這兩年陸續誕生的十幾個網際網路造車企業,都把目標瞄準了一個細分市場,20-40萬價格段,5米7座SUV,400km以上續航里程,當然還有每家都會說,我們能提供顛覆性的使用者體驗。想想兩年後,十幾個新品牌,二十幾款純電動SUV蜂擁擠入這個市場時,消費者為何選擇你?
30-50萬的價格區間內,無論轎車還是SUV,消費者對品牌、質感、可靠性的要求都非常高,在L4級別自動駕駛到來之前,傳統動力、混合動力仍是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強項。都在純電動的情況下,3年後,一個新品牌的SUV和賓士EQ等傳統豪華品牌的SUV產品,在價格差異有限的情況下,作為消費者,為何選擇一個新品牌?
網際網路汽車公司會覺得他們的產品夠酷,但在L4級別自動駕駛實用之前,駕駛者眼睛不能離開道路,不能解放雙手,除了能在語音上玩新花樣之外,還能有多酷?傳統車企不會玩語音?那不可能。
那為什麼大家還都去造SUV,因為轎車更沒有機會。
從概念到量產的一地雞毛沒有造車經驗的公司,產品從概念車到量產車型的落地,可能會一地雞毛。
前兩天看到小鵬汽車的準量產車諜照,那種感覺,比賓士S Class的稽核員看到特斯拉最早一批Model S的感覺,糟糕十倍。另一個舉例,看看Model 3的量產車內飾,再看看賓士在售的C級,你會發現傳統車企的強大。
到目前為止,我看下來,蔚來算是產品落地水平最好的網際網路造車企業了,至少看到朱江發的測試車照片,和今年上海車展的展車相比,沒什麼視覺化的大差異,非常不容易。
當然,不是每家網際網路車企,都會像蔚來這樣保持高水準。有些網際網路造車企業的概念車就已經“一地雞毛”了,到量產車型上路的時候,不知道會是什麼水平。你不能指望國內消費者花30萬的代價,買到不如傳統動力15萬車的體驗。
其實,比亞迪已經用秦和唐,證明了這個道理,如果沒有牌照政策和大額補貼,極少有20-30萬預算的消費者,願意為純電動的加速快感買單。當然你會說比亞迪這個品牌LOW,那麼網際網路造車成立的新品牌,就更高階了?
從產品上說,為何不換個思路?
有沒有更好的切入點?有!但這個市場,很多號稱要成為中國特斯拉的企業,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因為它並不是一個很酷的市場,初期未必面對私人使用者,但如果這個市場可以突破,對其它如SUV等產品,也會有幫助。
這就是目前GL8霸佔的20-45萬的商用/家用MPV市場,產品要素:5米+、7座、中央通道、側滑門,一二線城市能見度高。
產品更新換代後,2017年上半年GL8的銷量增長了85%,達到了6.7萬輛,全年大概在15萬輛左右。有人會說,這麼小的細分市場,這麼多年來沒人動搖過GL8的江湖地位,為何網際網路造車企業,要去爭這麼小的蛋糕?
GL8有一半的使用者,是企業使用者,包括專車、租車公司等,剩下一半個人使用者中,中小企業主也佔據了相當的規模。如果網際網路汽車新品牌站住這個市場,就可以更為直接、廣泛地讓潛在使用者,體驗到你的產品。
同時,如果沒有十幾年來幾代GL8持續不斷的高曝光率,別克品牌能排進中國TOP3的單一品牌麼?別克在中國的品牌溢價和高階形象,GL8功不可沒。
網際網路造車,都希望透過純電動、智慧化這兩個殺手鐧,給自己的產品殺出一條血路,唯一的問題就是成本高,進不了20萬以下的市場。
能打敗GL8的一定不是傳統動力車型純電動相比傳統內燃機車型,三大優勢:
1、顛覆性的加速效能
2、改變整車架構,降低動力總成和調教門檻
3、極大降低使用和保養維護成本
GL8在一二線城市商務租賃、專車市場有著一定的壟斷性,傳統能源方式沒有辦法改變,但如果採用純電動,並把網際網路企業真正具備的網際網路思維融入進去,也許機會更大。
你一定會問,這類車型為何更適合電動車?
1. GL8級別的尺寸,可以承載更多電池而不用擔心影響乘坐空間;
2. MPV對加速效能沒有要求,在車重方面要求更低;
3. 沒有傳統發動機,車頭部分可以增設行李箱,增加實用優勢;
4. 第二排乘客才是VIP,L4自動駕駛普及之前,車內改善使用者體驗的網際網路服務,不用圍繞駕駛者展開;
5. 座椅,顯示、人機互動方面,可以有更大的創新和顛覆可能性,就看設計師的腦洞夠不夠大。
6. 運營商更關心運營成本、每公里成本、維修保養頻次和費用,電動車的優勢可以最大化。
7. 專車、商務租賃車輛,對換電方式接受度遠高於私人購買者,可以提供諸如根據使用里程計費的全套解決方案。
也許,成為中國的特斯拉更誘人,但全世界,只有一個特斯拉。
不過,對通用汽車和GL8而言,也應看到這些潛在的顛覆性威脅,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我革新,推出純電動的產品,與其把Volt的電池放在緊湊型轎車裡,為何不考慮一下把更多的電池塞在GL8的底盤下?藉助安吉星的車隊管理優勢,GL8的護城河守住了,也可以斷了其它網際網路造車公司的一個方向。
至少,在可預見的五年內,網際網路造車企業生產的純電動車,還沒有所謂的“綜合成本優勢”去打動中國95%以上的私人用車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