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是幡動卻是心動
-
2 # 7865002
束水衝沙法,就是收緊河道,利用水的衝力,衝擊河床底部泥沙,從而達到清淤防洪的目的。一般適用於流量不足,而泥沙含量較大的河流,如黃河。
-
3 # 微1璇
治國先治水。
水是城市的血液。自遼金定都中都伊始,即考慮水文,京城西高東低,永定河的地勢、距離都較為合適。金大定十年,決定引永定河入京,開工不久便停止了。第二年,重又決定把金口河(即東西金溝)導至中都北入壕,後再東至通州之北入潞水。
元定大都,經濟迅速發展,短短的時間裡,京城人口迅速增至40多萬。元初亟待解決水的問題。京城周邊有水,並不意味著城內水源充足。如何把京城周邊的水引入城市,城市的設計者頗費思慮。
河水匯入京城有難題:大量的泥沙和洪水的泛濫,再加上永定河與京城較大的落差,難以克服。時勢造英雄。元中統三年,時任中書左丞的張文謙推薦31歲的郭守敬主持水利,稱讚他“習水利,巧思絕人”。郭守敬很快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見,當面陳述了關於開發華北水利的6項建議。其中,第一項便是修復金中都時的舊漕河,東至通州,引玉泉水以通舟。這些建議體現了他對水資源綜合利用的規劃構思。元世祖忽必烈每聽一條便讚歎,“任事者如此,人不為素餐矣”,並任命他為“提舉諸路河渠”。
積水潭
郭守敬對京都水利的建議未能全部實現,但引入玉泉水的思路得到了完成。京西北的玉泉亦稱玉河,導其水匯高梁河入京城,再分為二:一入護城河,一入積水潭,又入海子。水質問題解決了,水量不大,卻滿足了宮廷的用水。這就是所謂的金水河。至元二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監,協助都水監掌管全國的水利工作。自西夏回到大都後,郭守敬還是認定了他的觀點,提出重開金口河,以引永定河的水入大都。金口河,是指金大定十一年開鑿的渠道,“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盧溝一支東流,穿西山而出,是謂金口。”金口河經過大都至通縣入白河,“上可以致西山之利”,解決大都使用西部建材等運輸問題,“下可以廣京畿之漕”,解決京城的漕運問題。
為防止洪水暴發,郭守敬在金口河上游預開了一條又寬又深的減水河,有洪水可自西南還回大河。至元三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這條舊渠道起到了灌溉和漕運的作用。後因“土勢高峻,水性渾濁”,“其勢洶湧,衝沒民舍,船不能行”,使用的時間很短,最後廢掉了。河水的落差、泥沙、洪水等問題無法克服。
元大都的空氣溼潤,地下水非常豐沛。白浮泉沒逃過郭守敬的視線。至元二十八年,朝廷派郭守敬巡察水利。他經過詳細勘測,發現了白浮泉的利用價值,回來後,便把多年對水利調查研究的成果,歸納為11項建議,向朝廷稟報。第一條便是徹底改變大都地區的水源問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上自昌平縣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而南,過雙塔、榆河、一畝、玉泉諸水,經甕山泊至西水門入都城。”《元史·河渠志》:“南匯為積水潭,東南出文明門(今崇文門),東至通州高麗莊入白河。”最後入於潞河。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高興,對這一方案給予極高的評價,立即表示:“當速行之”,並下了一道特殊的命令:“丞相以下皆親操畚鍤倡工”,多大的領導也要帶頭幹活,一切還要聽從郭守敬安排,“待守敬指授而後行事”。這給郭守敬以極大的支援。
白浮泉
面對複雜的地形條件,郭守敬運用早年在治理黃河時總結出的理念:入海口高度低於黃河上游任何一點。經過實地測量,他發現了白浮泉地勢要高於西山山麓。按今天的測量,白浮泉的海拔為55米,甕山泊的海拔為40米。時人不能知道海拔概念,而感嘆:“守敬乃能引之而西,是不可曉。”這一結論支援著郭守敬的觀點。他把泉水引向西山,然後大體沿50米等高線南下,避開河谷低地,向東南注入甕山泊。沿途又攔截了沙河、清河上游的水源,匯聚西山諸泉,使水量大增。河水流入高梁河,進入積水潭,再向東南流,經金代的閘河故道至通州。
郭守敬要求,每10裡修一座水閘,距閘1裡左右,再修斗門,“以過舟止水”,便於節約水源,控制水深和流速,保證船隻平穩航行。沿河修建了20座水閘和斗門。按郭守敬標識,修水閘處,常能發現金朝水閘的磚木等遺蹟,與古人暗合。時人讚歎郭守敬的神功妙算。流經朝陽區水閘和斗門的位置現在還有遺蹟,據《北京市朝陽區志》載:“至元二十九年,在王家莊建籍東閘,有上下二木閘,俗呼二閘,同年建郊亭閘、楊尹閘。”
這條河渠對後代發生了重要作用。古時西山一帶的泉水因無洩處,夏季大雨成災。甕山泊又名七里泊,清乾隆三十八年,命向東南開拓,疏浚成湖,即今昆明湖,以容納香山新開引河之水,作為河水漲落的調節水庫;又在下口建造閘座,用來控制蓄洩湖水。彙集引導河水,由三里河流入阜成門的護城河,再向南折東,一經內城宣武、正陽、崇文三門的護城河至東便門,入通惠河;一經外城廣安、永定、廣渠三門的護城河也匯入通惠河。
昔日翁山泊今日昆明湖
京城內原有許多舊河道,明代宣武門外便有涼水河道,正統年間對涼水河加以疏通,直到嘉靖時並沒斷流,梁家花園曾引涼水河入園。相鄰的南新華街便是當時舊河道,至今附近還有臧家橋的地名,虎坊橋下以前還有乾涸河道。河水流向南邊的“南下窪”,經南苑、張家灣,入白河。過去城外多有河道,如前門外的三里河等,這些河道對城市排水起著重要作用。現今多已廢棄。
而郭守敬設計的河渠,至今依然是北京水利設施的基礎工程,對城市洪澇排水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城市河湖水系的骨幹,可以美化城市、最佳化生態環境。京城內已看不到完整的護城河,我們可以透過瑞典人奧斯伍德·喜仁龍的文字,再現護城河水環流京城的畫面。他在上世紀初多次來到北京,對北京城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既有對舊時護城河髒亂與城牆殘破的惋惜,也有對保護良好河道的描述:“其間延亙著楊柳蔽岸的城壕或運河,或者在城壕與城牆之間栽著椿樹和槐樹。這些地方最宜在春季遊覽,那時,淡綠色柳枝交織起來的透明帷幕,搖曳在水明如鏡的河面上;或在稍晚的時令,一簇簇槐樹花壓彎了樹枝,陣陣清香瀰漫空中。如果善於選擇地點,環繞這些古牆周圍可以發現非常出色的繪畫題材。”這是一個外華人對老北京護城河的目睹、感受和讚美
回覆列表
郭守敬的治水原理更側重於灌溉、防洪、漕運三位一體。不是單純地修建水利工程,疏通水道淤塞,而是造福於民、惠及子孫的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