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kh7158743986

    眾所周知,中國最大的平原區域是被燕山、太行、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黃山、天目山、會稽山等眾多山脈包夾。在古代,這塊面積極其龐大的平原區內又橫亙著黃河、濟水、淮河、長江等四條巨大的河流,古籍稱之為“四瀆”。何為“瀆”,即擁有自己的出海口。以上四條大河都自西向東流平行流入大海。其中,黃河、淮河、長江自成水系,並不相通。戰國時期,魏惠王遷都大梁(開封),開鑿鴻溝將黃、濟、淮、江聯通。後來,秦始皇南征百越,又開鑿了靈渠貫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從此,自黃河流域至嶺南均可乘船直達。雖然鴻溝系統在王莽末年遭到了黃河決口的破壞,但旋即又被東漢明帝委派的治河官員王景恢復。此次治河成功,使黃河安流了近千年,為500多年後隋煬帝開鑿隋唐大運河奠定了基礎。實際上,王景治河只是為通濟渠的開鑿奠定了基礎,奠定永濟渠開鑿基礎的真正功臣則是三國時期的曹操。事情源起一次民族戰爭,即公元206年曹操討伐塞北烏桓之戰。

    曹操討伐塞北烏桓之戰的起因是曹操與袁紹家族的爭霸。東漢末年,憑藉“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優勢,袁紹兼併了冀州牧韓馥、青州刺史田楷和幽州軍閥公孫瓚。爾後,袁紹又以漢朝大將軍的名義北聯烏桓、鮮卑和遼東公孫康,西誘河西群帥,南結豫州牧劉備、荊州牧劉表及南陽張繡、江東孫策、淮南袁術對曹操形成了包圍態勢。為爭取主動,僅據有兗豫兩州及雍州一角的曹操自建安五年相繼北滅河內眭固,南收廬江劉勳,東逐徐州劉備,收服青州豪強臧霸和南陽張繡。同年十月,曹操終於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但由於袁氏家族依然據守黃河、泰山一線,所以曹操並不敢乘勝追擊。實際上,曹操的後方也並不穩定。建安六年,曹操自黃河一線移師南征劉備、龔都,收復了汝南。建安七年,曹操聞江東孫策死,這才開始籌備北征袁紹的戰爭。恰好,袁紹家族的內亂給了曹操機會。

    袁紹死後,其子袁尚和袁譚為奪位相攻。袁譚力不能及,乃約曹操共圖袁尚。是年冬十月,曹軍進至黎陽,袁尚部將呂曠、呂翔舉陽平降,曹軍順利進軍至鄴城一帶。因為袁尚及時返回,且糧草供應不足,曹操旋即退軍。次年正月,曹操再度興師。吸取上次出兵不利的教訓,曹操乃“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白溝即永濟渠的前身,本是東漢時王景治河後黃河南移留下的故道,原名宿胥瀆,可與漳水匯合入海,雖有水量卻不足以大規模通船,所以才需要“遏淇水入白溝”。遏的意思就是阻止淇水流入黃河,迫使它改道流注白溝。淇水發源於林慮山西脈,經殷商故都朝歌南下注入黃河,是一條先秦時代十分著名的河川。

    (注:圖中的枋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了著名的軍事要地,稱枋頭。後趙開國皇帝石勒自黃淮地區北趨冀州,即路由枋頭;西晉末年向冰率眾數千壁於枋頭;東晉謝尚北征,即遣戴施為先鋒據枋頭;後趙時,氐人苻洪家族駐守於此,隨後近水樓臺搶先進入關中建立前秦帝國。369年,東晉大司馬桓溫和前燕名將慕容垂在枋頭還進行了一場巔峰對決,直接影響了南北朝的對峙格局。)

    曹操“遏淇水入白溝”主要進行了三項工程:一是在淇水入黃河口的北面選擇適當作大壩的地形,然後以大木樁填以土石築成大壩橫截淇水;二是在大壩上游開鑿深溝,使本不相通的白溝和淇水連成一河;三則是再做一石堰防止淇水流入白溝後再注入黃河。如此,自許昌和譙縣經鴻溝北上的曹軍漕糧便可溯黃河而上進入白溝,然後轉入洹水。洹水距離鄴城30裡,且鄴城周圍遺留著戰國時期西門豹開鑿的漳河十二渠的些許遺蹟,所以曹操又在漳河十二渠的基礎上疏浚出了鄴渠。白溝和鄴渠的成功開鑿,增強了10萬曹軍持久作戰的能力。同時,曹軍又分兵攻拔了武安、涉縣、邯鄲、易陽,鄴城遂陷入戰略包圍。此次圍城戰自建安九年二月一直持續到同年八月,最終以袁尚戰敗北逃結束。擊破袁尚後,曹操又攻滅袁譚兵進幽州。袁氏大將焦觸和張南反叛,幽州牧袁熙和袁尚戰敗後竄入燕山,並得到袁紹扶持的烏桓大單于蹋頓的庇護。此後,袁氏兄弟頻繁引烏桓騎兵入塞騷擾,兵鋒直抵潞河沿岸。為穩定北疆,建安十一年,曹操乃定計討伐烏桓。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解決大軍給養問題,《三國志》記載,“太祖患軍糧難致,(董)昭建策鑿渠自滹沱河入泒水,名曰平虜渠,又從泃河口鑿潞河名曰泉州渠,入海、通運。”滹沱河本是《禹貢》黃河的支流,東漢時黃河南移後遂自成體系,沿黃河故道彙集漳河後奔流至今馬場減河一線入海。泒水(今大沙河)發源太行山,匯合滱水(今唐河)和易水等大川東流入海。董昭建議的“鑿渠自滹沱河入泒水”即是利用兩水之間的沼澤和河流分支開鑿運道。平虜渠開鑿成功後,為了聯通幽州城,曹操又開鑿了泉州渠連線泃河。因為這條渠道與平虜渠相接於泉州(今天津市武清)境內,故名“泉州渠”。

    (注:1.潮河古稱鮑丘水,白河古稱沽河,二水本不相接。西漢時海水東退,鮑丘河和沽河會合為一水系。以下大致走今北運河河道,時稱潞河,別稱笥溝,幾與泉州渠平行。但笥溝無水,故曹操未採用;2.平虜渠上起青縣的木門鎮,下至靜海縣的獨流鎮,大體上相當於現在流經靜海段的南運河。608年,隋煬帝下詔徵調河北男女百餘萬開挖永濟渠,洛陽至涿郡(今北京城西南)之間千餘公里的河道全線貫通。靜海一段的永濟渠即是在平虜渠的基礎上開寬加深的。)

    平虜渠和泉州渠開鑿成功後,曹操依然面臨著千里行師的窘境,原因即是泉州渠北口位於今寶坻一帶,而烏桓單于蹋頓的王帳則設立於燕山山脈深處的大淩河流域。於是,曹操又開鑿了一條名為“新河”的人工渠聯通泉州渠和濡水(今灤河),以求最大程度地接近烏桓。《水經注 濡水》載,“魏太祖徵蹋頓,與溝口俱導也,世謂之新河矣。”當然,曹操開鑿新河的本意是想將遼西走廊作為北征路線。不過,當曹操利用夏季水漲利於行船的時機順利自鄴城經白溝、平虜渠、泉州渠、新河抵達灤河河畔時,卻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遼西走廊泥濘不堪,淺不通車馬,深難承載舟船。若非要通行,則必須等到冬天結冰之時。無法,曹操遂選擇了盧龍古道。史載曹操七月出兵,八月大捷,九月即班師,前後用時僅兩月,可謂進兵神速。

    白溝、平虜渠、泉州渠和新河的開通將黃河以北的漳河、灤河、滹沱河等大川成功地連線至濟水、淮河、長江、錢塘江諸水系。自此,東至吳越,西及巴蜀、漢中,南盡五嶺、珠海,北達幽州、灤河,華夏各地域的百姓均可乘船往來無間,並進行親密的經濟和人文交流。這種交流,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再次走向大一統,也為日後隋唐大運河的形成奠定了輿論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的韻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