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_夢仕緣-
-
2 # 胡說閒道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出自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我想從三個角度去探究辛棄疾獨贊孫權的原因。
一、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當時南宋被金打得連連敗退,最後遷至南方。鎮江(京口)當時就成為南宋和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可見當時的南宋已經是苟延殘喘,偏安一隅,不知反抗!
二、從辛棄疾的經歷來看。我們知道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公元1203年被起用到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隨後不久,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這個時候正是南宋和金人在浙江對壘的時候。當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時,看到天下殘局而南宋依然能歌舞昇平,不禁觸景生情,內心感慨萬分!
三、從孫權的特點來看。我們知道孫權是曹、劉、孫中最年輕的,而功績也一點不輸曹、劉。所以辛棄疾透過讚揚孫權的年少有為、武功蓋世、不畏強權來鞭撻南宋當權者的苟且偷安,使兩者形成更鮮明的對比。更重要的是,孫權的領地範圍也是江南,和南宋領地範圍大體一致,這樣更具有對比性!
-
3 # 白馬嘯西風
因為孫權年紀輕輕執掌吳國大權,兢兢業業,任人唯才,國勢日強,猶能抗衡當時的北方霸主曹操,還能發動反攻,說明孫權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開明君主。辛棄疾當時處於南宋時期,北方有金國壓迫,南宋朝廷不思進取,卻賣土求榮,委曲求全,求和聲音一片,主戰派人員大多被貶,辛棄疾鬱郁不得志,後來南宋雖然北伐但也是丞相韓侂冑為了求功穩定地位,準備不足之下被金國打敗,韓侂冑後來也被函首示金,悲催的不得了,辛棄疾拿南宋朝廷和孫權相比較,同是佔據東南,但差距咋就這麼大呢,所以他很稱讚孫權。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辛棄疾的詩詞中有兩處提到了孫權。
1.《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其實這句話屬於引用了典故,抒發出對古代令人景仰的英雄的感懷。出處來自於曹操說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在三國時代,19歲執政,力排眾議,面對曹操席捲而來的大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並長期穩固了江山,甚至開始攻略魏國的土地,可謂是一代人傑。
辛棄疾借用了這位英雄君主的典故,影射的是南宋偏安一隅,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渾渾噩噩軟弱之態。猶如在說:呵!和孫權這樣的英雄來比,瞧瞧你們現在的樣子,不知發奮,紙醉金迷,得過且過,叫什麼東西!
更深層次的含義,蘊藏了辛棄疾的憤懣之情,他渴望有個孫權那樣的主公,來讓自己的報國之心能得到用武之地。這也是辛棄疾的詞中經常展現的一種情緒。
辛棄疾一輩子都是堅決的主戰派,也因此長期受到主和派和投降派的打擊,兩次被迫辭官養老,有過長達20年的賦閒生活。蹉跎歲月,絕不是彈指而過,辛棄疾就是在這種不斷夢想北伐、收復故土的情緒中輾轉不安,也留下了大量的詞作。
後期年逾花甲的辛棄疾出任鎮江知府,在收復中原的憂憤中遭人彈劾,最後鬱鬱而終。
須知當年鎮江本叫武進,而武進原叫丹徒,這是孫權改過的名字,意為:以武進取,北拒曹魏!鎮江這個地方,與滿腹抱負的辛稼軒交織在了一起。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封狼居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還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都是辛棄疾在說自己;說自己的壯懷,說自己的意志、說自己的憂慮。
如何能得到解脫呢?封建社會文人最大的悲哀——他們只能祈求一個偉大英明的君王出現,以使他們不負於這個時代,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孫仲謀,就是這個姑蘇吳地,最完美的模板,是辛棄疾渴望的英雄的黎明。
-
5 # 歷史春秋網
辛棄疾不但是一位詩人,還是一位抗金英雄。他生活在南宋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四朝,先後官拜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他和岳飛一樣,一心北伐,與主和派政見不合,期間備受排擠,被彈劾落職,壯志難酬。由此,辛棄疾想起了三國時的孫權,實際上,他是將南宋的皇帝與孫權做對比的,覺得皇帝不如孫權雄才大略。
孫權並不象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那樣偏安一隅,實際上他是一位很厲害的一位皇帝。他十九歲繼承父兄基業,年紀輕輕就在赤壁大戰中戰勝強敵曹操百萬大軍,威震江東,後來又在夷陵之戰中戰勝另一位對手蜀漢劉備,三國三大戰役,孫權勝了兩場,且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他不但穩固了江東,而且還有能力北伐曹魏,連曹操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與孫權相比,南宋的皇帝們無雄才大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他們的寫照。宋高宗為了主和,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辛棄疾是同時代的人,怎不悲憤。但辛棄疾又是一位朝廷大臣,所以他不能直接指責皇帝,故只能以孫權作喻。“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回覆列表
首先辛棄疾的結局不是特別好,而且老了之後,在鄉村裡閒著種種地啊,種種菜啊,因為什麼?就因為辛棄疾到死都不懂官場的水深和套路,帶兵打仗沒說的,英雄,可是在廟堂之中,保自己一命,他不懂,也許懂卻不願意同流合汙,反正前半生還是比較順風的,後半生是相當的孤獨,也沒幾個人來看他,朋友們都想自保,皇帝也不管他,這是多麼痛苦的孤獨,人類最可怕是狀態不是拼命幹活,也不是拼命享樂,而是這種完全無聊,沒意思,沒人管的狀態,孤獨可憐。先說曹操和劉備花光了所有的錢,死了多少人,用了多長時間才發展起來,而孫權,出生在一個好人家,父親是江東猛虎,哥哥是小項羽,為他打造了一片地盤,孫權年紀雖然小,但是政治手腕比較老辣,看問題很透徹,駕馭大臣們是有套路的,天生又聰明,難免會有點羨慕孫權,但是也當孫權老了之後,有些事情就很糊塗,冷落老臣,殺人,還包括殺了自己的兒子,脾氣變的古怪,孫權老了之後,也是非常的孤獨和痛苦,又可憐,對比一下,不難發現。這是一語雙關,辛棄疾一方面羨慕孫權自己就是個人才,又有發展空間和底盤,但是老了之後,也是這種歸宿,就是因為羨慕,才會有感嘆,才會有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