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夏秋之際的7月18日第二次大發現,磚廠職工在三星堆遺址第Ⅱ發掘區取土 時發現了一號祭祀坑, 1986年8月14 日,在結束一號祭祀坑發掘的當日,磚廠工人又在一號祭祀坑的東南約 30米處取土中 ,挖開二號祭祀坑南角,暴露出青銅頭像一件 。最終發掘出許多世所罕見的青銅器、玉器、金器、石器。
地點!三星堆遺址位於廣漢縣城西11公里的南興鎮三星村, 北距成都市38公里,是四川地區時代最早, 面積最大的“ 蜀文化” 遺址,遺址分佈面積達12平方公里.
最終確定的三星堆遺蹟年代!
考古人員透過祭祀坑上疊壓的厚厚文化層,和出土器物,確定的最晚的地層年代也在公元前 840 年,時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4 7 0 0年)至西周初期 ( 距今2 8 7 5年)左右。
二,兩個大的祭祀坑
1號祭祀坑中出土器物大都有被火燒過的痕跡,所有的骨渣和象牙都被燒得發白,不少青銅頭像的頸部都已經熔化並向上翻卷,另一些小型銅器則乾脆已經被燒化,緊緊地黏在一起。
2 號坑也是如此,這裡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和青銅神樹被掩埋者砸爛, 青銅大立人像斷為兩截,而青銅神樹上的各種裝飾配件,如樹葉、太陽神鳥等等散落四處,部分青銅人面具也被故意砸爛或者是經歷過高溫熔化。其中青銅神樹於1990年 3月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決定先對一號神樹進行首次預合 。首次預合的材料用低碳鋼和銅條支撐 。
各種跡象都表明, 當年古人在掩埋這些器具之前, 都經過有意地焚燒和砸打。
極有可能是一種用火燒燎的祭祀, 也就是甲骨文中提到過的"燎祭" ,
而考察坑中的骨渣殘骸, 並沒有發現人骨, 有的都是大型動物骨骸,
符合甲骨文中提到的"卯牛”"卯羊"的祭祀方式 ;
兩座坑中埋藏絕大部分器物都應該是神器或禮器,很少有生活、生產用品和武器,
這應該就是蜀人先民祭祀的遺蹟, 因此才會將如此多的精美青銅器 、玉器等寶埋藏在此處 。
三,幾千年前,他們到底在祭祀什麼?
首先基於我們所說的“ 祭祀” 含義不是狹隘的一種特定祭祀,而是含義廣泛而又複雜的一種 宗教禮儀。
然而,半個多世紀的調查發掘,附近並未發現墓葬區。巴蜀雖有“杜宇禪位”的傳說,卻未有過將宗廟徹底“犁庭掃穴”的傳說或事件。因此“墓葬陪葬坑”及“慶勝性埋葬”在學術界根本不能成立。
而在三年後的1991 年10月湖南吉首召開的少數民族國際儺文化研討會上。
國內外學者發言中均認為廣漢三星堆祭祀坑是一次規模盛大的儺祭後留下的。
儺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戴面具驅鬼逐疫。
但有人反問道:廣漢三星堆出土面具通高65釐米,寬 138 釐米,厚0. 5- 0. 8釐米,
重約一百多斤的面具,誰的臉能戴得住?
直到後來雲南的唐楚臣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考證說,這是在跳儺驅鬼。
這面具不是戴在人臉上的,而那個重100多斤的三星堆大青銅面具,兩側上下共四個方孔,
當時應該是用來插木槓抬面具的,巨大的面具則是由人抬著作為儺儀主神行進在隊伍前頭,
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廣漢三星堆文化其實準確來說不是“祭祀” ,“人鬼”的可能性很小,
其核心內容應該是規模盛大的驅鬼逐疫的儺儀。
燒燎埋去的東西不是以敬畏心情去燒埋的,而是故意損壞,燒燬再埋的。
燒燎埋去的不僅有金、青銅面具及石、玉、青銅武器,也有做為鎮鬼用的儺神、祭司及兵將, 還有各種器具用品。
四,商代究竟有沒有儺儀?
謝振東先生撰文《甲骨上的神將〉〉對一片甲骨上的文字作了研究,甲骨文上的其中四個字的意思為戴面具的魁大的古神方相。
大致翻譯下來就是:”據王者占卜所示,有所災祟,召巫攜鼓自西方來,擊鼓為倛魁方祀舞”。謝先生的研究為商代有儺祭提供了證據,
後來《後漢書·禮儀志》也記載了漢代的宮庭儺儀,天子、朝臣、兵將參加者達千人。
就其規模之隆重和盛大來說,三星堆的規模也是符合儺儀的。
而在《周禮.夏官》中就有“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 以索室驅疫”的記載,
可見祭祀時戴或使用面具進行通靈祈禱是一種中原傳統,結合其出土於祭祀坑的事實,此說不無道理。三星堆中的人面和獸面像,確實是用來驅鬼逐疫的儺儀。
一九三六年河南安陽殷墟西北崗出土過商代面具。
歷代文獻均記述早期的面具是作為驅鬼使用的,
文獻材料,考古材料、民族學的材料都可說明商代有儺祭,
而彝族為早期蜀人的後裔,在雲南省祿豐縣高峰鄉是彝族支系格蘇聚居區,他們的火把節上,最重要的儀式就是跳儺驅鬼,而他們在驅鬼儀式上留下的為面具開光點眼的大面具,也是每個長、寬約一米左右。
五,黃金面具和金仗
真正凸顯三星堆文明獨特性的,其實是古蜀人對黃金的重視和利用。
三星堆一次性就發現金杖、金面罩、金虎、金璋、金葉等100多件金器
特別是黃金面罩,從製作工藝看,這是古蜀人先將純金鍛打成金箔,然後做成與青銅人頭像相似的輪廓,再將眼和眉處鏤空後包貼在青銅人像之上,不過,三星堆周圍並不產黃金,
古蜀國的黃金從何而來?據專家分析,這些黃金可能來自川滇交界的金沙江、雲南麗水等地。科學家對三星堆青銅器進行了取樣分析,發現其中的銅、鉛也都來自雲南,
這也就是說,古蜀國的影響控制力已經南達雲南,
這也可以想象古蜀國同時還和中原的殷商、岐山一帶的周都發生了接觸和或多或少的文化交流,
六,青銅樹的意義
這棵青銅神樹的意義 .這非常明顯的就是中華上古傳說中的扶桑和若木 。
根據《山海經 》和《準南子》記載的中國神話, 每天太陽以金烏形象出現,沿扶桑升起, 傍晚再沿若木下降,進入羽淵和黃泉, 再從地底繞回扶桑,第二天再從扶桑冉冉升起。
這則神話中的兩大元素,神樹和金鳥,恰恰在三星堆的青銅神樹之上得到了準確的再現,
可見其絕不是偶然, 而是居住在九州之上的華夏先入們相互交流融合。
除了青銅神樹, 三星堆遺蹟中總共出土了超1000 件的玉器。和大量青銅器。
1986年夏秋之際的7月18日第二次大發現,磚廠職工在三星堆遺址第Ⅱ發掘區取土 時發現了一號祭祀坑, 1986年8月14 日,在結束一號祭祀坑發掘的當日,磚廠工人又在一號祭祀坑的東南約 30米處取土中 ,挖開二號祭祀坑南角,暴露出青銅頭像一件 。最終發掘出許多世所罕見的青銅器、玉器、金器、石器。
地點!三星堆遺址位於廣漢縣城西11公里的南興鎮三星村, 北距成都市38公里,是四川地區時代最早, 面積最大的“ 蜀文化” 遺址,遺址分佈面積達12平方公里.
最終確定的三星堆遺蹟年代!
考古人員透過祭祀坑上疊壓的厚厚文化層,和出土器物,確定的最晚的地層年代也在公元前 840 年,時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4 7 0 0年)至西周初期 ( 距今2 8 7 5年)左右。
二,兩個大的祭祀坑
1號祭祀坑中出土器物大都有被火燒過的痕跡,所有的骨渣和象牙都被燒得發白,不少青銅頭像的頸部都已經熔化並向上翻卷,另一些小型銅器則乾脆已經被燒化,緊緊地黏在一起。
2 號坑也是如此,這裡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和青銅神樹被掩埋者砸爛, 青銅大立人像斷為兩截,而青銅神樹上的各種裝飾配件,如樹葉、太陽神鳥等等散落四處,部分青銅人面具也被故意砸爛或者是經歷過高溫熔化。其中青銅神樹於1990年 3月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決定先對一號神樹進行首次預合 。首次預合的材料用低碳鋼和銅條支撐 。
各種跡象都表明, 當年古人在掩埋這些器具之前, 都經過有意地焚燒和砸打。
極有可能是一種用火燒燎的祭祀, 也就是甲骨文中提到過的"燎祭" ,
而考察坑中的骨渣殘骸, 並沒有發現人骨, 有的都是大型動物骨骸,
符合甲骨文中提到的"卯牛”"卯羊"的祭祀方式 ;
兩座坑中埋藏絕大部分器物都應該是神器或禮器,很少有生活、生產用品和武器,
這應該就是蜀人先民祭祀的遺蹟, 因此才會將如此多的精美青銅器 、玉器等寶埋藏在此處 。
三,幾千年前,他們到底在祭祀什麼?
首先基於我們所說的“ 祭祀” 含義不是狹隘的一種特定祭祀,而是含義廣泛而又複雜的一種 宗教禮儀。
然而,半個多世紀的調查發掘,附近並未發現墓葬區。巴蜀雖有“杜宇禪位”的傳說,卻未有過將宗廟徹底“犁庭掃穴”的傳說或事件。因此“墓葬陪葬坑”及“慶勝性埋葬”在學術界根本不能成立。
而在三年後的1991 年10月湖南吉首召開的少數民族國際儺文化研討會上。
國內外學者發言中均認為廣漢三星堆祭祀坑是一次規模盛大的儺祭後留下的。
儺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戴面具驅鬼逐疫。
但有人反問道:廣漢三星堆出土面具通高65釐米,寬 138 釐米,厚0. 5- 0. 8釐米,
重約一百多斤的面具,誰的臉能戴得住?
直到後來雲南的唐楚臣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考證說,這是在跳儺驅鬼。
這面具不是戴在人臉上的,而那個重100多斤的三星堆大青銅面具,兩側上下共四個方孔,
當時應該是用來插木槓抬面具的,巨大的面具則是由人抬著作為儺儀主神行進在隊伍前頭,
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廣漢三星堆文化其實準確來說不是“祭祀” ,“人鬼”的可能性很小,
其核心內容應該是規模盛大的驅鬼逐疫的儺儀。
燒燎埋去的東西不是以敬畏心情去燒埋的,而是故意損壞,燒燬再埋的。
燒燎埋去的不僅有金、青銅面具及石、玉、青銅武器,也有做為鎮鬼用的儺神、祭司及兵將, 還有各種器具用品。
四,商代究竟有沒有儺儀?
謝振東先生撰文《甲骨上的神將〉〉對一片甲骨上的文字作了研究,甲骨文上的其中四個字的意思為戴面具的魁大的古神方相。
大致翻譯下來就是:”據王者占卜所示,有所災祟,召巫攜鼓自西方來,擊鼓為倛魁方祀舞”。謝先生的研究為商代有儺祭提供了證據,
後來《後漢書·禮儀志》也記載了漢代的宮庭儺儀,天子、朝臣、兵將參加者達千人。
就其規模之隆重和盛大來說,三星堆的規模也是符合儺儀的。
而在《周禮.夏官》中就有“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 以索室驅疫”的記載,
可見祭祀時戴或使用面具進行通靈祈禱是一種中原傳統,結合其出土於祭祀坑的事實,此說不無道理。三星堆中的人面和獸面像,確實是用來驅鬼逐疫的儺儀。
一九三六年河南安陽殷墟西北崗出土過商代面具。
歷代文獻均記述早期的面具是作為驅鬼使用的,
文獻材料,考古材料、民族學的材料都可說明商代有儺祭,
而彝族為早期蜀人的後裔,在雲南省祿豐縣高峰鄉是彝族支系格蘇聚居區,他們的火把節上,最重要的儀式就是跳儺驅鬼,而他們在驅鬼儀式上留下的為面具開光點眼的大面具,也是每個長、寬約一米左右。
五,黃金面具和金仗
真正凸顯三星堆文明獨特性的,其實是古蜀人對黃金的重視和利用。
三星堆一次性就發現金杖、金面罩、金虎、金璋、金葉等100多件金器
特別是黃金面罩,從製作工藝看,這是古蜀人先將純金鍛打成金箔,然後做成與青銅人頭像相似的輪廓,再將眼和眉處鏤空後包貼在青銅人像之上,不過,三星堆周圍並不產黃金,
古蜀國的黃金從何而來?據專家分析,這些黃金可能來自川滇交界的金沙江、雲南麗水等地。科學家對三星堆青銅器進行了取樣分析,發現其中的銅、鉛也都來自雲南,
這也就是說,古蜀國的影響控制力已經南達雲南,
這也可以想象古蜀國同時還和中原的殷商、岐山一帶的周都發生了接觸和或多或少的文化交流,
六,青銅樹的意義
這棵青銅神樹的意義 .這非常明顯的就是中華上古傳說中的扶桑和若木 。
根據《山海經 》和《準南子》記載的中國神話, 每天太陽以金烏形象出現,沿扶桑升起, 傍晚再沿若木下降,進入羽淵和黃泉, 再從地底繞回扶桑,第二天再從扶桑冉冉升起。
這則神話中的兩大元素,神樹和金鳥,恰恰在三星堆的青銅神樹之上得到了準確的再現,
可見其絕不是偶然, 而是居住在九州之上的華夏先入們相互交流融合。
除了青銅神樹, 三星堆遺蹟中總共出土了超1000 件的玉器。和大量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