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35072931683

    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持續四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場奴隸制度與自由勞動制度的決戰,北部資產階級依靠工人、農民和黑人的革命力量,最終消滅了南部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聯邦的統一,為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美國獨立後,南方和北方沿著兩條不同的道路發展。在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從19世紀20年代起,北部和中部各州開始了工業革命,到50年代完成。1860年,北方工業生產居世界第四位,總產值達18.8億美元;而南方實行的是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度,嚴重窒息了北方工商業的發展,南北矛盾和鬥爭自19世紀起日趨激烈。鬥爭主要圍繞西部土地展開。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區發展資本主義,限制甚至禁止奴隸制度的擴大;南方則力圖在西部甚至在全國擴充套件奴隸制度。雙方矛盾到19世紀50年代在區域性地區已釀成武裝衝突。在奴隸主的進逼面前,北方人民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廢奴運動”,南方黑奴也不斷展開暴動。在人民鬥爭的推動下,北方資產階級開始主張廢除奴隸制度。1854年共和黨成立,1860年,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這預示了奴隸制度的末日。於是,南方7州退出聯邦,1861年2月建立了一個新“國家”——“美利堅諸州聯盟”,定都里士滿。4月12日,南方軍隊炮擊並於14日佔領了聯邦軍的薩姆特要塞,挑起了內戰(又稱“南北戰爭”)。

    美國南北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北方有23個州,人口2200萬,工業生產是南方的10倍,南方只有7個州900萬人口。南方之所以敢挑起戰爭,是因為南方早就從軍事上做好了準備,南方軍隊素質高,軍火工業發達。南方想透過速戰速決打敗北方。

    美國內戰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和東西兩大戰場。1861年4月至1862年9月是“有限戰爭”階段。雙方都集中兵力於東戰場為爭奪對方首都而展開激戰。南方軍隊統帥是傑出的軍事家羅伯特·李,他根據雙方力量懸殊的狀況,制定了以攻為守的戰略,集中兵力尋殲北軍主力。而北方對戰爭準備不足,又採取了所謂的“大蛇計劃”,把兵力分散在8000英里長的戰線上,加上同情奴隸主的指揮官麥克萊蘭採取消極戰術,使北軍連連受挫。

    1861年,雙方在東戰場舉行了第一次馬那薩斯會戰。7月21日3.5萬北方軍發起向南方首都里士滿的攻勢,南方2.2萬軍隊在鐵路樞紐馬那薩斯列陣相迎。南軍指揮官托馬斯·傑克遜沉著指揮,擊退了北軍5次衝鋒,因此獲得“石牆”的美稱。戰鬥十分激烈,南軍9000援軍趕到後,發起反攻,北軍一觸即潰。這一仗,北軍損兵折將3000,南軍損失不到2000。

    進入1862年,戰況更為激烈。林肯2月22日下令50萬大軍發起總攻擊。北軍在西線節節勝利,幾乎打通了南北大動脈密西西比河。海軍也攻克了南方最大港口新奧爾良。但在東戰場,北軍又連遭慘敗。北軍司令麥克萊蘭擁有重兵10萬,卻幾個月按兵不動,因為他把敵人的5萬人馬當成了15萬。後在林肯催促下,才發動“半島戰役”,企圖攻佔里士滿。羅伯特·李急率南軍迎擊。6月25日至7月1日,李的9萬軍隊同北軍10萬人展開“七日會戰”,李以機動尋找戰機,調動北軍,然後尋找北軍薄弱環節發起進攻,把北軍逐出了里士滿附近的半島,使北軍損失1.65萬人,南軍也損失2萬人,但在戰略上卻取得了保衛首都的勝利。李乘勝北上,8月底,與北軍進行第二次馬那薩斯會戰。南軍有5.4萬人,北軍8萬人。李高超的指揮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小部隊把北軍主力吸引到陣地上,主力機動,從側翼和後方發起進攻,然後正面、側面夾擊,一舉擊潰了北軍。南軍兵臨華盛頓城下。北軍9月在安提塔姆會戰中才頂住了李軍攻勢。

    這一階段南方佔了明顯優勢。北方失利原因除了南方軍隊素質高和李的傑出指揮外,更主要是因為北方資產階級害怕發生革命,不敢明確宣佈廢除奴隸制度,解放黑人,而幻想透過妥協來重新實現南北統一。

    林肯看出,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下決心解決黑人和奴隸制這一核心問題。1862年9月22日,他毅然發表了《解放宣言》,宣佈從1863年1月1日起美國400萬黑人奴隸獲得解放。這一偉大歷史檔案敲響了南方奴隸制的喪鐘。同時,林肯還實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如:頒佈《宅地法》,把西部土地分給人民;武裝黑人;實行徵兵制;改組軍事指揮機構,撤換了同情奴隸主、作戰消極的麥克萊蘭,任命格蘭特為總司令,等等。極大地調動了北方廣大人民的積極性,有近百萬人踴躍參軍,其中有23萬黑人士兵。戰爭從1862年9月進入了“革命戰爭階段”。

    北軍司令格蘭特和名將謝爾曼共同制定了“總體戰略”,即不但消滅敵人軍隊,還要摧毀敵人的經濟基礎和敵方居民的戰鬥意志。北方軍隊採取了主動進攻的戰術,從1863年起,雙方進行了三次大戰:一是昌西洛維爾戰役;二是葛底斯堡戰役;三是維克斯堡戰役。三次大戰後,南軍氣數已盡,北軍士氣越來越高,不斷髮起強大攻勢。1863年11月,又取得查塔努加戰役勝利,擊潰南軍4.6萬,向南方後方進攻的大門敞開了。

    1864年,北軍向南方發起三路攻勢。在東戰場,格蘭特採用消耗戰略,經荒野戰役、冷港會戰,使李軍團主力消耗殆盡,損失3.2萬,再無力進攻了。在西線,謝爾曼長途奔襲敵後方。他指揮10萬大軍插入南方腹地,9月攻佔南方最大工業城市亞特蘭大。從11月15日起,他又挑選6.2萬精兵,發起“向海洋進軍”,一個多月大軍長驅300多英里,所到之處,實行“三光”政策,燒燬種植園、城鎮和村莊,摧毀工廠企業,連鐵軌都拆下來弄彎。南方到處火光沖天,一片廢墟。12月21日大軍攻佔了薩凡納,完成了摧毀南方後方的任務。與此同時,北方海軍也對南方實行“窒息式封鎖”,完全切斷了南方對外聯絡。

    1865年,南方已山窮水盡,瀕臨崩潰的邊緣。北軍從陸海兩個方向發起最後攻勢,李軍還剩不到3萬殘兵敗將,4月9日被迫向格蘭特投降。不久,南方殘軍17萬全部放下武器。在北方取得勝利的時刻,南方奴隸主分子暗殺了林肯總統,但這一垂死掙扎挽救不了南方失敗的厄運。

    美國內戰以北方勝利、南方奴隸制度的滅亡而告終。北方勝利的原因,在於林肯能順應歷史潮流,採取解放黑人等一系列革命措施,調動了北方廣大人民和黑人的積極性,獲得國際正義力量的大力支援,南北方經濟力量的懸殊也是北方勝利的重要因素。

    這場戰爭由於具有現代總體戰爭的許多特點,而在軍事史上佔有顯著地位,被稱為“第一次現代戰爭”。

    美國內戰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內戰為美國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開闢了道路,正如列寧所指出,它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牆石材幹掛需要什麼樣的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