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見鍾晴留不住
-
2 # 葉飄刀
不上不下
蜀漢掛著正統名頭,三國演義中做的是“好人”一面,傳統觀念和價值觀多傾向於蜀漢,而且三國演義也以蜀漢為主描寫。
曹魏畢竟是最強的國家,曹操也有極強的人格魅力,雖然傳統被當成反派,但渴望成功的有野心的其實很崇拜曹魏。
至於東吳就不上不下了,他沒有蜀漢正統的牌子,當不了好人,當惡人都沒有曹魏徹底。而且孫權的人格魅力還不行,打個赤壁都猶豫半天,你看看曹操打官渡就沒猶豫。
-
3 # 糊了個逗
蜀漢、魏國各有後世粉絲,但是很少人關注吳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歷史推崇的是事實上的正統的魏國,而《三國演義》推崇的是號稱是大漢的正統的蜀漢。而孫吳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關注點較之前兩者自然要少許多 。
一,曹魏
曹魏或者說曹操,雖然背上篡漢的罵名,但是人家立場鮮明,志在統一天下,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大國來治理。創始人曹操,雖然家裡也有背景,但是畢竟是宦官之後,他的出身被那些士族所鄙視。所以曹操唯才是舉,建立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權。就靠這兩點,圈粉無數。
曹操拿著五色大棒打著豪強起家的,後來的他利用和尊重世族,重用潁川荀氏等,但曹操最讓人稱道的地方是他採取了很多抑制豪強有益於平民百姓的措施,如頒佈求賢令不避寒門,推廣屯田制發展生產。曹操還有一個地方不太引人注目,即他的文臣謀士中充滿了世族,而軍事將領也有意識的重用庶族和曹氏、夏侯氏的親屬。
二,蜀漢
蜀漢政權,一樣的,立場鮮明,“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並且蜀漢是三國當中治理得最好的一個國家,諸葛亮治下的蜀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創世人劉備,白手起家,經歷二十多年風風雨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飄零半生仍不改初心,不亦壯乎!
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匡扶漢室。雖然這也許是他的一個政治口號,但是他的這種精神,已經讓自己圈粉無數。
蜀漢政治方面則主要是以荊州世族去壓制本地世族的形式,從諸葛亮到蔣琬再到費禕,基本都不是當地人。所以蜀漢雖國力孱弱,卻很有生命力,一直想拓展疆土。蜀漢最終亡國時也是蜀地的本土世族首先投降了。我覺得這種壓制屬於無意的,且是一派壓一派,最後對蜀國國力是個消耗。但諸葛亮執政時期,很注重法治建設,由他領銜制定的《蜀科》,制定了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執行條章,執法頗嚴,豪強為之忌憚。法正曾勸說他要學習高祖的約法三章,不要制定這麼多法律,諸葛亮回答說亂世用重典。就是為了彈壓豪強制定的!
三,孫吳
孫吳集團不是沒有抱負,吳國也有自己的一個口號:鼎足江東。什麼匡扶國家啊,魯肅早說了:漢室不可復興。所以孫權一生的努力,不過在於自保。他可以孫劉聯合,也可以向曹魏稱臣,的確這是一種權變,很靈活。但是正因為如此,在後世的眼中,孫吳始終就是三國的配角。
孫吳集團的主要力量是哪些人呢?世襲的武將部曲還有江東的豪門貴族。不得不說孫吳是整個三國當中最落後的一個政權,完全被士族豪強給控制了,孫權號稱大帝,實際上打仗什麼的還是儘量交給別人。這不是說他本人就如何如何,歸根到底還是要照顧人家的利益。但孫氏依仗的是一群什麼人呢?其實看看後來的東晉和南朝就知道了,只不過現在世族們還有點朝氣,有些人才。越往後就越腐朽,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結語:
其實在無數的平民百姓眼裡,“官二代”始終是離他們太遠。何況早期被曹操誇讚“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晚年變得“老年痴呆”,糊塗事做了不知多少,將早年積累的聲望也快耗得一乾二淨。作為孫吳的靈魂人物,孫權的人設瞬間崩塌,不得不說是很大一個槽點。
-
4 # 蘭靈笑笑生
所謂後世粉絲,也就是三國時期某些人的粉絲。
比如吳國粉絲基本喜歡周瑜周公瑾,孫策,孫權,呂蒙,陸遜,魯肅等,當然吳國還有大小喬。
蜀國的粉絲忠於劉備,諸葛亮,關羽,趙雲,馬超,張飛,黃忠,龐統,法正等等。
魏國的粉絲則是曹操,司馬懿,荀彧,曹丕,曹植,典韋,許褚,張郃,張遼,夏侯惇,夏侯淵等等。
三國前期時,三個陣營都是人才輩出尤其是赤壁之戰前後。周公瑾的粉絲豈止是多,那是真的多啊。而自周瑜死後,吳國除了呂蒙白衣渡江,和陸遜火燒連營,其它就再也沒啥精彩表現了。
而就這兩件事一個還是倒戈偷襲的,令後世很多人為關二爺惋惜。
而蜀國後來六出祁山,與魏國大戰,留下不少經典和精彩。而吳國就沒什麼太令世人關注的表現。
魏國就不用說了,不算上早起曹操及其謀士,但是司馬懿後來就圈粉很多了。後人一般受《三國演義》影響比較大,而三國演義的後半段,基就是魏蜀兩國的對陣。慢慢的大家都把吳國差不多忘了都。
另外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國力較弱,人才並不算很多的蜀國被當做正面來寫。所以蜀國的粉絲自然就很多了。而魏國的強大和曹家,司馬家的圈粉,魏國粉絲就又很多了。而吳國就出了周瑜比較驚豔,還有大小喬。其強比不上魏,劇情比不上蜀。自然粉絲量就偏少。
實際上也是有很多人關注吳國的。
-
5 # 暮七7
其實這個問題有問題,因為後世吳國的粉絲不少,知識現代人看的更多的是三國演義,而不關注吳國,更喜歡蜀國和魏國。其實在古代,很多詩人都寫過吳國的詩,甚至很多迷弟迷妹,但是現代來說東吳的粉絲要少一點。吳國不缺名將,也不缺土地,但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並不是有很大的角色,甚至抹黑一些東吳的將士,最明顯的就是周瑜、魯肅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演義害人,演義中主角一直都是劉備和曹操,孫權始終都是配角。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三國演義明顯的捧劉備,而貶低曹操,至於孫權真的戲份不多。而這樣的關係,也導致了更多的人喜歡蜀國和魏國,而吳國是配角,所以露面少,而且有時候是反面,所以大家對吳國的關注度都不是很高,甚至討厭殺掉關羽的吳國。
演義中,黑化了吳國的一些重要將領,導致後世對吳國的誤解更深。最明顯的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真的出盡洋相,但是真實的周瑜是極具才華的,甚至超過諸葛亮,注意,是超過諸葛亮,毫不誇張。而不是三國演義中的“既生瑜何生亮”,周瑜也並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反而周瑜是一個極具大將之風的將領,文武雙全,是一個很完美的人物。古時候也有很多人喜歡周公瑾,因為周瑜真的很完美,是古時候將領的典範。還有魯肅在三國演義中,被描寫成一個和事佬。
回覆列表
公瑾隕落後,東吳就沒什麼作為了,唯一一件大事就是毀盟偷襲,斬了關羽,怕劉備報復,又投降曹操,豪無骨節,小人之面盡顯,完全不足以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