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兩個孩子玩了半年多了,我家寶寶不愛動手,對方寶寶愛動手,最近一次下手重
7
回覆列表
  • 1 # 益達木糖醇2806

    孩子在一起玩耍磕磕碰碰或者倆人直接打鬧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2.5歲的孩子。遇到打人的下小朋友,需要正確對待處理。先搞清楚孩子有沒有受傷,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詢問孩子為什麼會另一個小孩打人,如果是因為爭奪玩具,可以讓兩個小孩試著相互溝通,採取交換的方式等,實在不行,那就倆小孩自己玩自己的。對於打人的小孩,如果家長之間相互認識,那就家長之間溝通,但是沒有必要家長間鬧矛盾。如果因為別的原因,比如打人的小孩,家教不好,那就可以讓自己孩子離他遠點,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此時,也應該教給自己的小孩,在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他自己也可以還手,但是不要打到對方的眼睛等要害。

  • 2 # 江西袁教dh6741

    我的回答:當然可以在一起玩,孩子之間的感情是很單純的,即便是打了架也沒有恨之入骨的思想,如果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轉移了注意力的話又會和好,根本不會計較太多。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我們不讓他們繼續一起玩的話,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

    ●孩子本有的單純思想會因此而慢慢轉變,變得有心機,和別人的關係不融洽時,便不理別人了,慢慢的自己越來越孤獨,越來越沒有朋友敢和他玩。

    ●性格孤僻,不喜歡交友,認為交朋友了,發生矛盾的機率就越大,從而性格怪癖,融入不了集體,慢慢的會沒有集體榮譽感。

    ●容易扭曲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當小孩子的三觀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那對他將來長大成人之後的影響極大。

    ✔如果一時間矛盾調節不了,那麼就先將他們倆暫時性的分開。等雙方的情緒更穩定的時候,在約到一起來談談自己之前打架的事情有什麼新的認識。

    ✔家長要適當的幫助自己的孩子維護好和朋友之間的感情,告訴孩子友誼第一,遊戲第二,沒有什麼比友誼更珍貴。

    ✔以正確的三觀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從小懂得以大局為重。懂得自身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情商與智商共發展。

    以上就是我的小小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期待關注和一起交流。

  • 3 # 蘋果和核桃

    孩子之間磕磕碰碰,打打鬧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當然,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看到自己家孩子被別的孩子打很心疼。但是,寶寶之間的問題,只要沒有很嚴重的外傷,可以讓寶寶自己處理。

    我家寶寶經常在廣場和好朋友玩,被其他孩子推在地上,奶奶特別看不過去,很心疼,直接說,下次不要和小溪完了,他太調皮了。我問了寶寶。寶寶被推倒在地,很疼,邊哭邊說,我再也不和小溪玩了。但是第二天,寶寶說,我要去廣場找小溪玩。我說你不記得他推你了嗎?寶寶說我還是想和小溪玩。

    寶寶單純,當然也會遇到沒有教好的孩子,我家是這樣做的,在家裡和孩子做對抗練習,當其他孩子打,推或者攻擊寶寶的時候,孩子可以推開,形成條件反射,然後大聲說:“嘿,我不怕!”如果孩子對抗不了,可以跑開尋求大人,老師的幫助。

    還有,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鋒利的,尖銳的,對孩子有危險的玩具不要給孩子玩,或者容易滑倒的地面就不要讓孩子跑動受傷。

    最不想看到的是,因為孩子之間打鬧,上升到大人之間的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最後鬧得不可收拾。

  • 4 # 環環找媽媽梁希2011

    小孩子的世界很單純,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即使是打架了,哭著喊著向家長告狀,再也不和誰誰玩了,這樣的絕交狀態只會持續幾分鐘就忘了,一會聊又跑到一起玩,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所以說,小孩子之間的打架只要不受傷家長就無需干涉,寶貝們會自己解決,我家大寶寶今年六歲,從這兩歲左右就和堂哥家兒子一起玩,中間也有時候沒有因為玩具打架,都有哭的時候,一般我和嫂子都不會干涉,主要引導孩子們認真思考誰錯了誰該向另一方道歉,每次孩子們基本都能和好,就是當天不歡而散,第二天錯的一方會向另一方打電話問問有沒有原諒。。。。能不能繼續做朋友。。。。現在兩個孩子出去就向別人介紹,一個說這是我兄弟另一個就說這是我哥們兒。。。。

  • 5 # 閒看庭前話

    從你說的可以看出,兩個孩子能玩得一起。只是另一個孩子的行為不能為你所接受,怕自己的孩子吃虧。其實,這是孩子在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怎麼來應對這種狀況。父母不是把孩子帶回自己身邊好好保護起來,不受一點傷害和委屈,是要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去應對。

    根據2~3歲兒童年齡特點,幼兒在與同伴交往中,喜歡挨在一起遊戲,但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弱,孩子一著急可能出現拳腳攻擊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制止。

    孩子還是可以讓他們一起玩耍,家長在陪伴時注意他們的動態,一般的小接觸沒關係。當發現有攻擊行為時,馬上制止,並告訴那個孩子,要打人就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玩了。一般孩子為了一起玩,都會控制自己的舉動。如果還是要動手,立即帶走孩子,告訴那個孩子“你這樣,我們都不喜歡,不能一起玩了”。

    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教他們如何能在和同伴玩的時候保護好自己。首先當侵害發生時,及時用手擋開、後退,避免受傷,再發生喊“你再打我,我就不跟你玩了”“我告訴我爸爸去”等等,表達自己不喜歡他這種行為。

    家長也可以和對方家長談談,說說孩子們喜歡在一起玩耍,不過自己對自己的孩子被打感到很心疼,請他回家多對孩子講一講,控制自己的行為。

    如果還是不行,可以讓孩子去和其他孩子玩玩,看是否還是有這樣情況發生。

  • 6 # 小米粒育兒

    怎麼不可能?可這就是孩子的特性啊!也許在我們的眼裡孩子的行為是打架,可是在孩子們看來就是一種奇葩的交流方式,夠簡單夠直接!矛盾解除,當然會又玩在一起,甚至是無話不說的好盆友。

    我是傳說中的孩子王一枚,親眼見證過無數次這種奇葩的交往方式。剛入幼兒園的時候,我只是個菜鳥老師,雖然理論學了一大堆,但是很難應用到實踐中。看見小朋友打架我就緊張的不行,像個雞媽媽似的趕緊扇動起翅膀衝到怒火相向的兩個“熊孩子”中間,企圖消滅戰火。結果卻只能尷尬的看著兩個萌孩子雙手抱胸的瞪著我,“什麼情況”?明明我是消防員好不好?莫名奇妙的的菜鳥老師被兩個小不點盯著,那感覺就像是侵入獅子領地的小綿羊,汗!更搞笑的是這兩隻小獅子剛還在互撕,轉眼間卻是有說有笑,彷彿更親近了些……

    經過長時間的磨合,那個菜鳥老師逐漸變成了老油條,對於孩子們的打鬧我逐漸學會了隱身守護,不再是強勢的阻止。因為孩子們的打架很多時候不是真正的打架,不能用成人世界的打架鬥毆來稱呼。這是孩子交往之初的交流方式,就像是朋友之間打招呼只是這種“招呼”往往帶有暴力性質,有時候還會受傷。沒關係,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啊!

    孩子們的小打小鬧就讓它順其自然吧!只要沒有危險,我們不必干涉。可以引導孩子選擇更溫和的交流方式—語言表達,這樣就不會受傷,大人也不會擔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讓自己長時間保持對未來的憧憬以及現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