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鹿鹿修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得面對一個大家感到最困難的問題:動機。

    一、動機的定義

    可以想象一個場景,你作為一個學生,整天待在教室裡,頻繁地做著老師發的卷子,此時心裡是什麼感受?

    “煩死了,整天就是做這些卷子,在幹嘛呢,又得不到什麼好處,這些題我都會做,總是做有什麼意思?”在你的心中,一定會有這種厭煩的情

    緒。

    換句話說,做這些卷子讓你產生不了任何動力。

    人的需要產生以後總希望得到滿足,要滿足人的需要,就要進行某種行為、活動,去獲得滿足需要的物件。所以,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需要時

    ,就會去尋找滿足需要的物件,這時活動的動機便產生了。

    如:在網上我認識了一個很要好的朋友,談了幾次很合得來,發了照片以後,很心動,我特別想見她。於是,趁某一個出差的機會,我正好到了

    她所在的城市,馬上打電話出來約她,吃飯、逛街、看電影,度過了非常愉悅的一天。

    動機是激發個體朝著一定目標活動,並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動力。簡單來說,行為活動都有它背後的原因,動機就是行為活動的原因。

    動機不能進行直接地觀察,但可根據個體的外部行為表現加以判斷。

    二、動機的產生

    要想產生動機,得有“需要”。如:我肚子餓了,要吃東西,我需要找一家餐飲店吃飯。為了吃上可口的飯菜,我拼命地找啊找,在路上找好吃

    的店。眾裡尋他千百度,終於看到了一家做北京烤鴨的店鋪。

    進去以後,掏了錢,享受到了這頓人間美味。

    這個經歷,我想大家都有遇到過吧?路上逛街逛累了,特別餓,在找吃的地方時會顯得“特別努力”,那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的潛能被無限激

    發,彷彿超人一樣,跑得比博爾特還快。

    當人感到缺乏某種東西的時候,會引起機體內部的緊張狀態,此時就需要以意向、願望的形式指向某種物件,並激發起人的行為活動,需要便轉

    化成了人的行為、活動的動機。

    像剛才舉的那個例子,由生理需要引起來的,推動個體為恢復機體內部平衡的喚醒狀態叫“內驅力”,這是生理性動機。

    動機除了內驅力,也可以由外部條件引起。比如名譽、金錢和地位,這可以成為激發個體行為活動的動機。在今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人看

    到了財富的可能性,拼命地拓展自己地專案,去努力地打造平臺,為的就是讓自己多賺一些錢。

    能引起有機體的定向活動,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叫“誘因”。在誘因的作用下,即使機體內部並沒有失去平衡,也會引起活動的動機

    積極的情緒會推動人去設法獲得某種物件,消極的情緒會促使人遠離某個物件,所以情緒也具有動機的作用。

    三、無法保持長期、持續、穩定努力的原因

    綜上所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已經找到了,就是人自己本身找不到自己的“需要”,並且缺乏內在的心理動力。

    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做這件事情對自己來說有什麼好處,感覺沒有意義。因此你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會顯得消極,毫無進取之心,你想

    踏實努力,心裡面有這個念頭,但就是做不到。

    因為你沒有方向,目標是散的。

    人的動機的話,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生理性動機,二是社會性動機。

    生理性動機之前已經提到過,如吃飯、穿衣、休息、性等方面,這些動機是人每天必須得做的,沒有就很難生存下去。在這個層面,人人都會很

    努力,拼命賺錢,為了吃飯、買好看的衣服,買房子之類的等等。

    但是,生理性動機的需求是“被動”的,它不主動,是它本身存在了,我才去做,我餓的話會去吃飯,不餓就不會吃。

    這麼一來,就會發現一個問題,人會缺乏“主觀能動性”,一切都是按照別人的意志行為來活動。時間久了,就會感覺疲憊,漸漸覺得做這些事

    情沒有興趣。

    而興趣、愛好這些行為,則是人的社會性動機。

    所謂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

    機。

    興趣有直接,也有間接的,是個體在生活中長期形成。

    如:有一天我看到電視上在放世界盃,兩支球隊在踢球,我看了很激動,對足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會去了解球星,C羅、

    梅西、姆巴佩、內馬爾等人都去了解。同時我還研究陣型,4-4-2、3-5-2、4-2-3-1之類的戰術分析,都會去查閱各種資料。

    不知不覺之中,你培養了對足球的熱愛,在今後的日子裡你都離不開它了。只要是週末,就要開啟電視機,英超、西甲、意甲、德甲、中超……

    凡是球賽你都要看。

    你會發現,足球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無時不刻你都會想著它,這就是興趣所帶來的魅力。它有永續性,不是一時的,一定是長期的這種行為

    工作、學習也是如此,你對這門工作非常熱愛,有興趣,就能夠穩定、持久的喜歡下去,不斷積累知識,並在生活中努力地朝著這個目標前行。

    缺乏興趣,你就只有三分鐘熱度,想一蹴而就,到最後才發現什麼事都做不成。

    四、如何保持長期、持續、穩定的努力?

    1.培養良好的興趣品質。先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管是足球、籃球、動漫、遊戲還是其它方面,得找到屬於自己的“需要”。我真正想要的

    是什麼,要去做什麼。

    先去思考這個問題,不管5年、10年,哪怕你花100年,都能先認識這個問題,認識不到,努力不用去談。

    你為了吃、為了穿這方面的努力,只是“生理性動機”,全是被動的,根本無法保持長期持續的穩定。

    2.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找到動機以後,剩下的就是執行力,也就是開頭我們所說的思維、認知以及意志力的問題。

    如:我每天工作幾個小時,要劃分多少個階段,這個階段做什麼,那個階段怎麼做,給自己列個時間和計劃表,按時完成。

    然後,按照這個計劃堅持不懈的執行,每天都做一點點,日積月累。

    3.塑造強大的內心。朝自己喜歡的目標前行,不被他人意見所左右,堅持自己的想法,只要我喜歡的、我感興趣的,我就去做。甭管這件事情重

    不重要,我喜歡就行。

    哪怕我喜歡NBA,每天天天看球賽寫球評,寫稿子,時間久了也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永久保持專注、自信的態度。

    不管如何,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動機”。只要動機確立了,有目標,剩下也就是方法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長期、持續、穩定的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佐料”是中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