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金藥師說藥事
-
2 # 亮劍152482879
這個可以肯定的講都在中藥範圍內,人們每天都在用,且有些是生活必須品,所以人們應該瞭解一下,對比對比哪些中藥我們真的離不開,姜,鹽,蔥白,豆豉,紅曲,黃酒,白酒,醋,麻油,胡椒粉,花椒,八角茴香,小茴香,肉桂,山奈,香白芷,陳皮,肉豆蔻。白蔻,紫蔻,草果,草蔻,砂仁,蟲草花,枸杞子,等等。只說些常用的吧。
-
3 # 笨奔508
佐料,是在食用時,為增添滋味而拌入(蘸入)的調味品。不等同於(作料)——在烹飪時加入的調味料;中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或治療疾病的天然藥物及加工品。例如蔥白,即可以在烹飪時使用(嗆鍋),也可以在食用時拌入,蔥白在中醫藥理論下: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用於外感風寒,陰寒內盛,格陽於外。我個人理解:中醫藥理論——陰陽調節,達到相對平衡——相對的健康,世間萬物皆有性,皆可以用於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希望指正
-
4 # 草根有德
用好佐料,更好養生佐料是中藥麼?
佐料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屬於中藥材,屬於“藥食兩用”之品,諸如醋,蔥薑蒜,鹽,及著名的王守義十三香。我們可以簡單分分類,說一下功效。
1.酸斂養陰之品:醋(苦酒),適當酸味可以養肝,烏梅丸中的烏梅用醋來浸泡,增加烏梅酸收生津的功能,苦酒湯裡面煮半夏治療咽痛。
2.辛辣發散之品:蔥、姜、香薷、蘇葉等,辛可發汗散寒,治療風寒感冒,像蔥姜紅糖睡發汗,香薷被稱為“暑月之麻黃”,香薷飲治療夏天暑溼感冒,辛者發散也助於醒脾。
3.甘甜補益之品:甘草,可以炙熟健脾益氣,生用清熱解毒,號稱”國老”,調和諸藥,在中藥方劑中做佐藥,在生活烹飪中做佐料。
4.芳香健運之品:王守義十三香中含有花椒、胡椒、丁香、草果、大茴、桂皮、木香、砂仁、白芷、良姜等二十餘味中草藥。
裡面丁香、砂仁、白芷、草果等屬於芳香健脾化溼之品,促進脾胃運化,防止脾虛生溼化痰。
裡面桂皮、小茴香屬於溫陽之藥,使火旺起來,消化食物才沒有障礙。
裡面陳皮、木香等屬於理氣之藥,讓胃腸之氣順暢,不壅滯,不至於吃點肉食而積食了,腹脹的。
裡面胡椒,高良薑等屬於促進運化的同時,還是重要的散寒止痛之藥,受寒氣導致的胃痛,腹痛,衝3克胡椒粉,腹中熱矢氣而愈。
因此燉肉,煮雞,熬魚時加上這些佐料,防止“魚生火,肉生痰”,在佐料的藥效幫扶下,咱們吃到肚子才更好的消化下,而不是消化不良。如果脾胃功能比較弱的食客,就適當多加一些這樣的佐料。
5.先潤軟下之品:最典型就是食鹽了,它主要用作引經之藥,鹹可入腎,比如六味地黃丸用淡鹽水送服,知母鹽制後入腎以滋陰降火,豆豉,腐乳也可入腎。當然拓展一下海藻昆布等海產品,可以軟堅散結治療甲狀腺結節等疾病。
但是像辣椒,辣根等佐料不宜入中藥,過度刺激,無法正常服用。
同樣物無美惡,過則成災。溫馨提示:調料過用多食酸脾失運化則口唇乾裂;
多食鹹,則心血管多受累,血壓易高;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多食甘,則易脘腹脹滿,芳香佐料吃多了也易耗氣,致使脾虛。
-
5 # 藥事健康
說起佐料大家一定會想到豆醬、小磨香油、浙醋、桔油、三滲醬、南姜、莞荽、芹菜、日本青芥末等等。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可以為美味食物錦上添花,而且各地的佐料不同也為家鄉味道增加了獨特的風景。例如東亞的蔥和歐洲的洋蔥、中國古代的醋和西方古代的酸葡萄汁,同一種調味料在不同地區的用途可以截然不同,如肉桂類香料在東南亞(以及義大利某些菜餚中)用來給肉類調味,在歐美則是加入甜品中。800多年前由於阿拉伯商人壟斷了當時最昂貴的從亞洲運來的商品佐料,還引發了殘酷的“香料戰爭”,當時一頭牛隻能換兩磅肉豆蔻,可想而知當時佐料的價值。
佐料的產生同樣來源於神農嘗百草的智慧,辛味料如辣椒、花椒、桂皮等能散能行;甘味料如白糖、冰糖、飴糖等能調五味補益脾胃;酸味料如食醋、烏梅等能幫助消化,刺激食慾,殺菌,解毒,消腫;苦味料如陳皮、杏仁等能瀉熱,燥溼,軟堅,和味;鹹味如食鹽、豆豉等能滋五味,增食慾,長肌肉,瀉熱,潤燥,滋腎。很多香辛料都屬於溫中散寒的中藥,在食物中加入這些香辛料後不僅能讓食物入味,對胃口不佳的人還能起到提振味口、刺激食慾,調理脾胃的作用。它們在保健養生方面也是功不可沒的,例如本草綱目中記載:砂仁性溫、味辛。具有治療腹痛痞脹、胃呆食滯、打呃嘔吐及安胎消脹等療效。八角味辛甘,性溫,無毒。具有開胃止嘔、補腎虛治腰痛等療效。很多藥食同源的中藥都是耳熟能詳的佐料。
不過佐料的使用也有禁忌,如熱證實證慎用辛辣料,寒證虛症慎用苦味料等,使用不當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回覆列表
佐料是中藥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傳統中醫藥理論中,天地萬物各有偏性,可以被人們獲取而又可以用於治療疾病的,就都具有藥性。用於飲食烹飪的調料,例如干姜、蔥、大蒜、糖、桂皮、辣椒、花椒,以及用來作醬油的黃豆,用來作食醋的糧食,都具有一定的藥性。其中,像乾薑、桂皮等還是目前常用的中藥。根據《中華本草》的記載,其中:
乾薑: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桂皮(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用於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目赤,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經閉。蔥白:辛,溫,歸肺、胃經。發表通陽,解毒殺蟲。主感冒風寒,陰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瘡癰腫痛,蟲積腹痛。大蒜: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溫中行滯,解毒,殺蟲。主脘腹冷痛,痢疾,洩瀉,肺癆,百日咳,感冒,癰癤腫毒,腸癰,癬瘡,蛇蟲咬傷,鉤蟲病,蟯蟲病,帶下陰癢,瘧疾,喉痺,水腫。辣椒:辛,熱, 歸脾、胃經。溫中散寒,下氣消食。主胃寒氣滯,脘腹脹痛,嘔吐,瀉痢,風溼痛,凍瘡。花椒:辛、溫;有小毒。歸脾、胃、腎經,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蟲積腹痛,蛔蟲症。由此可以看出,這些中藥都是辛溫類中藥,這一類中藥常常具有一些獨特的揮發性成分,氣味芳香或辛辣,能夠祛除食材中的寒氣、苦味和羶腥之味,增進食慾,所以可以作為飲食烹飪用的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