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師弟

    4月10日傳來了新訊息,歐盟委員會經過27國表決後決定,允許英國拖延至6月30日脫歐。而英國方面,首相特麗莎·梅則接受了這一協定。這意味著脫歐變成了拖歐,現在變成了一拖再拖。而英國脫歐鬧劇的第一季,也大概結束了。接下來是,6月即將開始的第二季。

    不存在任何國家或者政客力挽狂瀾的說法

    題主所說的力挽狂瀾這一概念是不存在,特麗莎·梅與英國議會之間的矛盾,是在有協議脫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滿足哪一利益群體的利益,而歐洲與英國之間的矛盾,是在脫歐的情況下,如果最大限度地滿足歐洲地利益。

    因為脫歐,是英倫人民全民公決地結果,是政府發起且認可地民眾公決協定,具備國家法律效力。除非進行第二次全民公投,否則脫歐是英國必須會發生的情況。沒有哪個英國政黨敢冒著被英華人民拋棄的風險敢呼籲進行第二次公投。

    所以,脫歐一定會發生,但是什麼時候發生,就是歐洲權力的遊戲。從第一季脫歐鬧劇來看,英國已經兩次拖延並且超過了限定日期,第一次是3月29日,第二次是4月11日。目前大家記好,下一次的截至日期是今年的6月30日,上半年最後一天。

    英國政壇內部,歐盟內部,英國與歐盟的三對矛盾

    英國政壇互掐

    英國政壇內部的矛盾主要來自於執政黨保守黨與最大在野黨工黨之間的矛盾,矛盾的原因是特麗莎·梅所在的執政黨保守黨傾向於無協議脫歐,或者低限度協議脫歐。而工黨則要求執政黨在協議設定時必須保證英國工人的利益,所以關稅協定脫歐,或者深度協定脫歐,成了英國內部的主要矛盾。

    這一矛盾也算清理之中,因為多年的歐盟形態,使得英國國內的資本勢力形成了三種形態,一種是深度與歐洲合作,一種是淺層與歐洲合作,最後一種是與歐洲企業競爭。在這種生態之下,親歐企業不願意因為脫歐之後負擔勞動力成本的迅速上升以及歐盟關稅的負擔,淺層合作企業不願意承擔脫歐之後的國界效應帶來的市場隔閡與金融負擔,而敵歐企業則希望徹底無協議脫歐並透過關稅的形式讓自己得到保護並享受價格差。

    其中典型的敵歐包括漁業,教育業,保險業和軍工;淺層合作包括旅遊業,餐飲,房地產與文化產業;親歐企業則包括運輸,運輸服務,銀行與金融業。

    德法在歐盟內部意見分歧

    德國和法國在歐洲內部是深度合作的盟友,但是在脫歐的議題上,德法兩國雖然沒有影響感情但是分歧較大。其中德國主張英國無協議脫歐(要滾就趕緊滾),而法國則希望有協議脫歐(尤其是關稅方面),其中原因是德國在金融,製造業與運輸業方面,已經與英國形成競爭關係;而法國則在廣闊的西部英吉利海峽沿岸,與英國方面有著諸多的合作與自貿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希望留下協議以便能夠佔到英國的便宜。

    英國與歐盟的矛盾

    英國民眾希望脫歐是為了自己引起為傲的NHS(全國醫療保障系統),以及更多本土就業。而英國政府脫歐則是諸多對於歐盟的小情緒和自己私利,其中小情緒就包括英國作為歐盟第三強國家得不到合理和有效的話語權分配,同時英國自身的經濟影響力正在不斷被歐盟吸取和溫水煮蛙。私利方面則包括英國希望藉助美國著力自身經濟增長與能源輸出轉型的快車,在歐洲大陸佔據有利地位。說白了,英國希望成為未來美國在歐洲市場的第一經銷商和代理商,不論是能源,製造還是重工等行業。

    多對矛盾的共存和強勢博弈,就導致了英國政府與議會,英國政府與歐洲兩套政治機制的超負荷運轉,而英國政府與議會之間的猛烈博弈,英國政府與歐盟之間的談判無果,正是政治機制無法協調矛盾導致矛盾溢位的真實先照。打個比方,一個政治體制與機制就像是裝水的杯子,水就好比利益矛盾,當水太多溢位了杯子,那麼杯子自然就成為了無效化擺設。

    下一季的脫歐英劇,將在5月末迴歸,讓我們準時收看。

  • 2 # 永遠是學者

    硬脫歐對英國來說是非常殘酷的,沒有任何條件,沒有任何鋪墊,沒有什何協議,沒有任何隱性補貼,就像一個人從樓頂上跳下來,消防人員的救生墊沒有接住,跳樓者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其結果可想而知,英國首相這是何苦,從上一屆卡梅倫,到這一屆特蕾莎梅,這二人都不遺餘力的要脫離歐盟這個大家庭,戴維.卡梅倫為此付出了辭職的代價,特蕾莎梅當上首相後什麼事也沒幹,一天到晚拘泥於大不列顛從歐盟裡蹦出來,英國議會百般阻繞,就是讓特蓄莎梅不能如願以償,英華人正在覺醒,越來越覺著脫歐對英國得不償失,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全球第二大金融體糸倫墩金融中心將離英國遠去,正在享受的各項關稅政策一夜之間會讓英國無所適從,四面築起了高牆高門檻,還有必須付給歐盟高昂的分手費,歐盟不會輕易放過離家出走的英國,處罰肯定會相當重,給正在動心思離開歐盟的其它幾個國家敲響警鐘,英國的苦日子開始了,如果能挺過最近幾年的艱難,英國的未來肯定是出彩的,肯定能複製大不列顛昔日的輝煌。

  • 3 # 探為觀指

    不能力挽狂瀾!不過達成某個程度上的協議脫歐是有可能的。

    先講英國國內。英國內閣人士爆出,梅姨性格偏向於面對壓力就選擇妥協。這使得她無法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歷史上無論撒切爾夫人還是丘吉爾首相,都具有力挽狂瀾的堅毅性格,梅姨做不到,她就不能團結整個英國(當然是團結大部分人,少數人還是會頑固抗爭)來共同處理不論是脫歐還是國家治理方面的事宜。

    其次,梅姨“耳根子很硬”!她只相信她老公和她的長久以來的政策顧問(那位顧問因為內閣的強烈反對前陣子辭職了)。所以,其實對於黨內也好、內閣也罷,梅姨不聽,而且有時候還不太尊重高官們的建議。所以,才有了最近一票官員集體辭職的事情。這樣一來,她更加無法團結更多的力量來推行她的政策。

    最後,核心的核心,她沒能拿出有效的帶領國家前進的解決方案。無論私有化這件事情後來的長期影響如何,至少撒切爾夫人當時拿出瞭解決方案,並堅強地推行。所以英華人民服氣,就這麼簡單。

    然後再說英國外部。

    德法是歐盟核心,這點毋庸置疑。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除德法以外的歐洲小兄弟們經濟已經越來越差了。一切問題的核心都是經濟!經濟差,歐盟離心力就越來越大。德法為了避免歐盟散架,必須在英國脫歐事情上謹慎處理。英國耍脾氣,就要強硬治他!英國乖乖談判,那就好聚好散。之所以不能讓英國完全硬脫歐的原因是,在無協議脫歐的情況下,歐盟與英國之間貿易會受到打擊,歐盟自己估計,加上對相關產業鏈的影響,硬脫歐將對歐盟對英貿易損失1100億歐元。而且,德國第一大工業汽車工業的歐洲最大出口地就是英國,硬脫歐也會對德國汽車出口造成影響。因此,德國也格外希望讓英國平穩脫歐。

    因此,結論就是,梅姨沒有能力力挽狂瀾。但是歐盟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讓英國硬脫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國勞務去澳大利亞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