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08810032108

    英格蘭為何崛起?原因如下:

    r一、諾曼征服使得英格蘭走向封建化

    諾曼底征服發生於1066年。在這之前,英格蘭仍然處於盎格魯薩克遜王朝時期,這一階段的英國雖然同樣可以被看做統一的封建王朝,但是相比於歐洲本土建立的那些封建制國家,其封建化的程度來說是遠遠不足的,這也是當時的歐洲人,尤其是法華人將英格蘭人視為蠻夷的主要原因。

    當時的英格蘭貴族。有不少都是英格蘭七國混戰時期,戰敗的君主後裔。因此對這些貴族來講,他們的君主無論實力如何強大,但究其本質仍然與他們出身相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此時的英格蘭人所形成的王國,極其鬆散。這也是後來威廉一世可以透過一場大戰直接征服這個國家的原因所在。

    然而這樣的情況,卻並沒有持續太久,諾曼征服期間,英格蘭貴族選擇了支援當時的大貴族哈羅德繼承王位,而原本擁有繼承權的威廉一世卻反而被當做入侵者,拒於國門之外。這也使得威廉對於這些貴族充滿了憎恨。而這位出了名殘暴的君主,在擊敗了他的反抗者之後,也並未流露出一絲仁慈。反而選擇了激烈的報復手段來對付這些英格蘭貴族,這也導致征服者威廉在位時期,英格蘭上層貴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洗。

    幾乎所有的舊貴族都被新生代的諾曼貴族所取代,這些新生代貴族的出現,其實也是威廉集結征服英格蘭所需部隊期間,所許下的承諾的體現。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英格蘭走向封建化的程序。

    更為重要的是,威廉一是這位獨裁君主並不滿意“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最為傳統的分封方式。因此在英格蘭這個相對落後的封建制國家當中,這位國王在繼位後採用了更為簡單直接的分封手段,自此之後,全英國所有貴族無論大小都統一向威廉效忠,而這也使得英國結成了一個有別於以往封建體制的王國。

    而在威廉統治期間,其釋出的《末日審判書》(其真名為溫切斯特書或土地賦稅調查書),更是成為威廉清查英國賦稅、人口、土地時最為得力的工具,這些賬目是由威廉強制進行的賬目清查,正是由於其詳盡的財產清查內容,使得英格蘭民眾感到無比恐懼。但事實上,這些經過多年調查最終彙編成冊的小冊子,為威廉強化其軍事和經濟實力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據。

    當然,這樣的王國雖然形成,但是由於其本身與歐洲大陸傳統的分封制相悖。在威廉戰死之後,這一制度遭到了他幾個兒子的嚴重破壞,其後裔為了籠絡人心,不斷將原本收回的權利下放給英格蘭領主。不過即使是這樣,因為這種史無前例的集權統治,英格蘭在軍事和經濟方面的凝結能力,要遠遠優於歐洲大陸的法蘭西和神聖羅馬帝國等傳統封建國家。這也是其能在百年戰爭期間佔據大部分優勢的原因。

    二、奴隸制度的消解

    威廉的統治,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廢除了英格蘭大陸本土的奴隸制制度。在九世紀中葉,英格蘭雖然被認為是歐洲的一員,然而由於其早期形成過程中,羅馬帝國放任自流的統治方式,其文明的成熟程度要遠遠遲於歐洲本土的諸多王國,而奴隸制正是這種滯後制度的殘餘。

    在威廉統治英格蘭期間,這種奴隸制度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當然,這也與當時經濟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簡而言之。英格蘭當時雖然已經有了擺脫奴隸制轉向封建制的契機,但是由於歷史慣性的關係,若無威廉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國君,大力推行,那麼奴隸制在英格蘭本土的廢除可能還要推遲一個世紀。

    而這種制度的解體同樣大大激發了英格蘭的生產力。當然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雖然奴隸制被廢除,但是在其社會的底層,仍然存在著大量的農奴,這些農奴的自由雖然遠遠高於奴隸,但是和古羅馬時代的佃農類似,他們其實也已經在事實上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不過,這些農奴的出現,也極大的豐富了諾曼王朝的采邑制度,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以采邑制度為基石,籌措起來的英格蘭軍隊,極大的補充了英格蘭貴族騎士的不足,而這同樣也是英法百年戰爭前期英格蘭可以壓制法蘭西的原因。

    三、英格蘭和法蘭西的融合

    就像前文所言,在威廉征服英格蘭期間,為了獲得周遭諾曼貴族的支援,他曾經許諾過大量的爵位,而這些爵位的擁有者自然也成了英格蘭本土的貴族。雖然這些人皆為諾曼人,其語言也與古英語完全不同,但是這些人的出現卻加速了法蘭西人與英格蘭人之間的融合。

    這一融合過程之中,語言的變化才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一種名為昂格魯諾曼語的語言開始出現,它其實是諾曼語與古英語相互融合雜交的產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融合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後果。

    那就是隨著諾曼人征服英格蘭,其上層貴族階級也被諾曼人所佔據。但是就在此時,諾曼底公爵的另外一個身份,仍然是法蘭西的封爵,在這種情況下,法蘭西和英格蘭之間就形成了十分奇特的君臣關係。

    一方面諾曼公爵必須像法蘭西國王宣誓效忠,而另一方面他同樣是英格蘭人民心中權威最盛的國王。在長腿愛德華統治時期(電影《勇敢的心》中的一號反面角色),法蘭西國王就最善於利用這一矛盾而尷尬的君臣關係,他勒令長腿愛德華必須來巴黎向其稱臣,並在王室法庭接受其他貴族對其的控告。這自然也是英格蘭國王所不能接受的,以此為藉口,法蘭西國王曾經多次宣佈沒收其諾曼底的土地。這也加劇了兩者之間的衝突。

    更重要的是,這種衝突並不僅僅體現在禮節和形式上,由於歐洲貴族之間相互聯姻的習慣,法蘭西國王和英格蘭國王,往往有著十分接近的血脈關聯,這種血脈聯絡並不能帶給他們太多的親密感。相反,正是由於這種聯絡的存在,才使得在之後的歲月裡爆發了多次,因為繼承權而引發的戰爭,尤其是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所引導和發起的英法之間爆發的百年戰爭。更是使得這兩個國家走向了尖銳的對立。

    其實,從血脈關係上來講,在經歷了諾曼征服之後,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文化以及血脈方面已經極為相似了,這對於當時的英格蘭來說極為不利,一旦意識形態和民族認同出現重合,那麼原本的英格蘭和法蘭西很有可能會在之後的戰爭和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為一個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地理位置極為尷尬的英格蘭將會成為新生王國的一個行省。而我們如今眼中的英格蘭之所以沒有和法蘭西融合成一個國家,這一場世紀大戰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可以說,在無意之間,諾曼底公爵那充滿衝突矛盾的身份,竟然成了英格蘭免於遭到吞併的原因之一。

    威廉一世的諾曼征服,所帶來的影響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深遠。也是因為這一原因,在英格蘭歷史的研究過程中,諾曼征服以及之後建立的諾曼王朝,才會被史學家定為英格蘭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其意義甚至可以與幾百年後英格蘭宗教改革以及工業革命相提並論。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會無比重視對這一階段的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述俗事傷身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