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鎮宅賜福

    人家那時候莫得丞相!!叫宰相!

    武則天的統治,從弘道元年( 683年)十二月高宗病死開始。到神龍元年( 705年)正月中宗復位結束,歷時二十一年。 在此期間,他先後任用了七十五位宰相。

    武則天朝宰相中仁者雖然居多,但其所佔比例卻無前代之大。復相比例較前增加。

    由此可見,庶族多於士族、科舉多於門蔭、任期短者多於長者等人數增加,是則天朝宰相的四個特點。這些特點的產生,是與武則天推行的政策及措施密切相關的。

    一是:庶族多於士族,是由於武則天採取了打擊、抑制士族,重用庶族人士的方針。史載,早在武則天臨朝稱制之前,他就利用各種手段,透過高宗貶殺了士族宰相長孫無總、韓理、來濟、上官儀;同時,把庶族出身的李義府等人拉進了中樞機構。

    二是:科舉多於門蔭,乃是武則天抑制士族、獎拔庶族的產物。確切些說,是武則天重視科舉的結果。武則天在她當政時期,特別是稱帝后,不僅實行常舉、制舉,而且還擴大到南方各地選才,創立了殿試和武舉。

    三是:任期短者多於長者,則與武后執政初期的政局動盪密切相關。武則天為了建立和鞏固武周政權,實行了雷厲風行的勤陟政策。為了推行這種政策,武則天利用酷吏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人,慫恿他們去牽制宰相,貶殺政敵。還利用“北門學士”劉禕之等人參決朝政,“以分宰相之權”。

    四是:武則天任貶宰相的標準上述事實表明,武則天確曾抑制、打擊士族,獎拔、重用庶族。但這並不是由衷之舉,而是歷史造成的。

    李勤說“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遂堅定了高宗的廢立之志。在李勤的幫助下,武則天終於得到了皇后地位。天授元年( 690年),在武則天即將登基之時,侍御史傅遊藝“帥關中百姓九百餘人詣闕上表,請改國號曰周”,為之鳴羅開道。

    正是由於這些庶族人士有汗馬之勞,所以才得到了武則天的青睞。武則天打擊、抑制士族宰相,亦非有意與士族為難,而是因為她在奪取權柄的道路上遭到了一些士族宰相的反對。說穿了,是要維護他們的既得權益。

    所以,他們的態度相當頑固。褚遂良甚至以辭職相要挾。當武則天被立為皇后,權勢有所增長的時候,士族宰相上官儀為了保持自己“獨持國政”的局面,又勸高宗廢后。

    當高宗病重,欲遜位於武則天時,士族宰相郝處俊搬出“天子理陽道,後理陰德”的古董,竭力阻止:“誠不可持國與人,有私後族”。當武則天臨朝稱制之後,宰相裴炎還企圖脅迫她返政。光宅元年( 684年),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則天問計於裴炎。裴炎說:“皇帝(睿宗)年長,不親政事,故豎子得以為辭。若太后返政,則不討自平矣。”

    當武則天要“改唐為周”的時候,“皇唐舊臣”和宗室子弟更加不滿,大有想要將她誅滅之勢。他們無不是從他們的既得權益出發,從他們的綱常出發反對武則天的。

    武則天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打擊、抑制,就不可能當穩皇后,更不能君臨天下,成為一代女主。所以,武則天對他們採取嚴厲措施,加以殺戮、貶逐是形勢逼出來的。這種嚴酷的鬥爭,也就造就了武則天強悍的性格和“以法制群下”的本領。她殺掉裴炎,以警告諸文武大臣說:“彼皆人豪,不利於朕,朕能戮之。公等才有過彼,蚤為之。不然,謹以事朕,無治天下笑。”

    其目的都是為了威懾群臣,緊握權柄。 值得注意的是武則天重用的庶族,只是支援她自已、效忠武周政權的庶族。如果誰反其道而行,照樣會受到無情打擊。

    武則天主要不是從個人的享樂、好惡去黜陟升降,而是從她和整個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任貶幸相的。因此,宰相們的言行只要是維護她和整個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有益於武周政權,即使對她有所忤旨,也不加罪罰。

    武則天雖然有門閥觀念,但並不按門閥用相。宰相不論是士族還是庶族,是科舉出身還是他途入仕,凡對其統治有利者,就獎勵、擢用。不利者,即貶罰、黜退。由此不難看出,武則天任貶宰相的標準在於是否有利於建立和鞏固武周政權。

    人們常常忽視則天朝宰相的作用,以為則天朝是酷吏、外戚、男寵的天下。其實,這僅僅是一種偏見。酷吏、外戚、男寵在武周政權中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

    1、酷吏。則天朝的酷吏確實是有名的。其人數之多,用刑之慘,都是前所少有的。但是,主要的酷吏如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人,皆未至宰輔。當過宰相者唯有二人。

    2、外戚。則天“革命”之際,外戚勢力得到很大發展,封王者達十二人之多。然而,與東漢的外戚相化,不免大為遜色。不但經濟上如此,政治上也是如此。他們之世,外戚至宰輔者三人,即武承嗣、武攸寧、武三思。

    3、男寵。武則天的男寵,前有薛懷義、沈南繆,後有張易之、張昌宗。其地位尊崇,一點不假。不過,他們僅僅是武則天的面首、衛士和監視貴戚,宰相的工具。武則天根本不讓他們參予朝政,也不許他們冒犯宰相。 應該說,輔佐武則天,“總百官,治要事”的還是宰相。那麼,則天朝宰相究竟如何?到底發揮了哪些作用?

    唐人認為武則天有知人之明。事實也是如此。她所任用的宰相,絕大部分都有相當的才能。如李懷遠兩朝拜相,“年高行直,名重當時”。狄仁傑在高宗時任大理丞,一年之內獄中一萬七千人,鹹得公允。任侍御史,“朝廷肅然”。則天臨朝初,曾作地方官,“甚有善政”。

    唐休璟熟習邊事,“自碣石以西逾四鎮,綿亙萬里,山川要害,皆能記之”.韋承慶善於寫作,“雖軍國大事,下筆輒就,未嘗起草”。武則天還善於用人。

    武則天獨掌大權,諸宰相處理朝政,大體上君臣相得,加上其他原因,遂使武周時期雖經歷了以周代唐的劇變,而社會始終比較安定,經濟在發展,國力未嘗衰。這也充分說明,武則天無疑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她統治的後遇到了不少非常棘手的問題。皇位繼承便是其中之一。武則天在登基稱帝時,把睿宗降為皇嗣。此後,她的侄子們不斷謀求皇太子。在傳位於子或侄的問題上,武則天舉棋不定。於是,宰相們的政治傾向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時的宰相,大都是忠於李唐王朝的。他們支援武則天,僅僅是支援她的政策,支援由太宗開拓、由她繼承的事業,並不是希望由此形成女人掌權的政治格局,更不願由武氏家族繼位。所以,當皇位繼位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以後,他們便紛紛勸說武則天傳位於子。

    聖曆元年二月,武則天終於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召回中宗。神龍元年( 705年),正當武則天年老多病的時候,宰相張柬之等人以誅張易之、張昌宗為名,聯絡羽林軍,發動政變,擁立中宗,將她幽禁起來。同年十二月,武則天死於幽所。張柬之的入相,是由於狄仁傑,姑崇的推薦。

    “柬之果能興復中條,蓋仁杰之推薦也。”他們都受到武則天的重用,但都不贊成移唐國祚。女皇與宰相的這種矛盾,導致了武則天的悲劇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酒後眼睛象要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