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象是關觀天道。
四診合參前,先參道。
中醫有道,無需分派。
《自然藥觀》一書發現了內病外邪的奧秘,也就是《黃帝內經》的核心:五運六氣奧秘和規律,並詳細地加以歸納總結,使之清晰直觀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讓中醫看病從此變得有理可依有據可查,依天道行醫,而不再只是憑經驗、感覺和驗方在看病。
《自然藥觀》詮釋了五運六氣的“藥道觀”,以六十甲子為週期,全景詳細地再現了“五運”中所蘊含的二十四種症狀、相應治則及二十四類方藥的選擇,全景詳細再現了“六氣”中所蘊含的三十六種症狀、相應治則及三十六類方藥的選擇,使後人能準確地做到因時制宜。
五運六氣可通俗理解為內病外邪。五運對應內病,六氣對應外邪。
當前,我們處在五運的四運(處暑後7日-立冬後4日),六氣的四氣(7月23-9月22日)。見p288頁。
一、四運的新病和未病表現為大腸實和膽實,有陰(熱)實和陽(寒)實之分,需要辯證。有人可能大腸、膽陽實,有人可能大腸、膽陽陰實,有人可能大腸、膽陰陽兩實,身體較平衡的人,則症狀不明顯。
(一)大腸實(p93頁):
大腸實,實有寒熱、陰陽。
熱實(陽實),則大喘、胸滿甚至仰面而喘,眼睛昏黃,口乾,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嚨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側、食指,脈所過的部分發熱和腫痛而不好施治。
寒實(陰實),則氣虛發冷,戰慄而不容易回暖。
(二)膽實(p92頁):
膽實,實分寒熱、陰陽。
熱實(陽實),則發怒,頭痛,驚悸不安,下額痛,外眼角痛,缺盆腫痛,腋下腫。
寒實(陰實),則導致骨病,自汗,發冷,胸、肋、脅、大腿、膝外側直至脛骨、絕骨、外裸前以及諸關節都痛。
二、四氣的外邪表現為:熱在泉和溼在泉。P139頁
熱在泉症狀:
腹中常鳴,逆氣上衝胸腔,氣喘不能久立,面板痛,眼模糊,齒痛,目下腫,惡寒發熱,如瘧疾狀,下腹痛,腹脹。
溼在泉症狀:
水飲積聚,心痛,耳聾,頭目不清,咽喉腫脹,喉痺,下腹腫痛,小便不利,上衝頭痛,眼如脫出,頂部似撥,腰像折斷,大腿不能擺動,腰彎不變,小腿似開裂痛。
這些內病外邪的症狀,是自然規律的表象,作為普通人也該瞭解和知曉,看醫生時也能講清楚自己的狀況。當然,作為醫生是必須要清楚的。
治則和用藥舉例詳見《自然藥觀》。三、不真懂標病和本病,不能區分舊病、新病和未病,何以行醫?
一炁三元,元炁,一焦得元精,二焦得元神,三焦得元氣,四元之病是先天的本病,本為病之源。
物質有陰陽二相,有陰陽五運六氣之虛相,有氣血精氣神(光熱力)之實相。虛相和實相病是標病,標為病之變。
人以心為本,《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問•人正神明論》:“氣血者,人之神”。先天元炁所化的血氣有四元之病,是元神的先天之病相。相對於先天而言,經天衝脈所化的血氣病,是標病,但相對後天而言,衝脈所化的血氣病,則是本病。陰陽五運六氣之虛相病和血氣的精氣神(光熱力)之實相病是後天的標病,後天的標病是識神後天之病相。
故血氣病為本病,也稱三焦病,寒熱相移,氣逆不順,《內經》稱為氣厥。心為先天元神本病之所。
陰陽病為標病,腎為後天識神標病之所,標病由五運六氣之虛相病和血氣的精氣神(光熱力)之實相病構成。現代醫學是建立在數理化學科上的實驗科學,是物體實象科學,如視力變化、體溫變化、血壓變化、血尿成分、體液各種物質的濃度變化、骨髓變化、神經變化、呼吸氣體變化等等,其本質都是光熱力的變化。
從時間上分,病可分為舊病、新病和未病。五運的每一運約為73天零五刻,六氣的每一氣為60天,三焦的每一焦為90天。在這三個週期前,所產生的五運病、六氣病、三焦病(本病)為舊病,也稱已病或久病;在這三個週期內,已產生的五運病、六氣病、三焦病(本病)為新病;在這三個週期內,將要發生的五運病、六氣病、三焦病為未病。
從診脈象看,脈來小弱而澀滯是虛,為舊病(久病);脈來浮滑而疾數是實,為新病。
舊病的五運六氣病(陰陽標病)和三焦病(血氣本病)按陰陽生克傳導或遁化給新病的五運六氣病(陰陽標病)和三焦病(血氣本病),新病再傳導或遁化給未病。舊病和新病的標本病變化傳導關係複雜,當出現氣逆、寒、熱、洩瀉、中滿、大小便不利、舊病邪氣有餘及舊病正氣不足時,可以區分先治或後治標病、本病,具體如下。
(1)先治本病情況:
(1) 先有舊病,而後出現氣逆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病而後逆者,治其本”。
(2) 先有氣逆舊病,而後出現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
(3) 先有寒舊病,而後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4) 先有舊病,而後生寒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
(5) 先有熱舊病,而後有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6) 先有舊病,而後有洩瀉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病後洩者,治其本”。
(7) 先有洩瀉舊病,而後有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以調洩瀉,再治標病。即“先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
(8) 先有胸腹滿悶之中滿症的舊病,而後發生煩心的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
(9) 舊病邪氣有餘,轉為新病的本病,即先治氣血本病,後治陰陽標病。即“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10)先有大小便不利的舊病,而後有新病的,先治氣血本病,以利其大小便。即“先小大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11)新病中既有陰陽標病,又有氣血本病,如果發生大小便不利的,則先治其陰陽標病,如果有大小便利的,則先治其氣血本病。即“有客氣,有同氣。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
(2)先治標病情況:
(1) 先有舊病,而後有胸腹滿悶之中滿症的新病,則先治陰陽標病;即“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
(2) 舊病的氣血不足本病,轉為新病的標病,則先治陰陽標病,而後治氣血本病,即“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治病要“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病輕的,或已緩解的,可以標本同治;病急重的,則先考慮專一的治本或治標的方法。
觀天象是關觀天道。
四診合參前,先參道。
中醫有道,無需分派。
《自然藥觀》一書發現了內病外邪的奧秘,也就是《黃帝內經》的核心:五運六氣奧秘和規律,並詳細地加以歸納總結,使之清晰直觀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讓中醫看病從此變得有理可依有據可查,依天道行醫,而不再只是憑經驗、感覺和驗方在看病。
《自然藥觀》詮釋了五運六氣的“藥道觀”,以六十甲子為週期,全景詳細地再現了“五運”中所蘊含的二十四種症狀、相應治則及二十四類方藥的選擇,全景詳細再現了“六氣”中所蘊含的三十六種症狀、相應治則及三十六類方藥的選擇,使後人能準確地做到因時制宜。
五運六氣可通俗理解為內病外邪。五運對應內病,六氣對應外邪。
當前,我們處在五運的四運(處暑後7日-立冬後4日),六氣的四氣(7月23-9月22日)。見p288頁。
一、四運的新病和未病表現為大腸實和膽實,有陰(熱)實和陽(寒)實之分,需要辯證。有人可能大腸、膽陽實,有人可能大腸、膽陽陰實,有人可能大腸、膽陰陽兩實,身體較平衡的人,則症狀不明顯。
(一)大腸實(p93頁):
大腸實,實有寒熱、陰陽。
熱實(陽實),則大喘、胸滿甚至仰面而喘,眼睛昏黃,口乾,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嚨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側、食指,脈所過的部分發熱和腫痛而不好施治。
寒實(陰實),則氣虛發冷,戰慄而不容易回暖。
(二)膽實(p92頁):
膽實,實分寒熱、陰陽。
熱實(陽實),則發怒,頭痛,驚悸不安,下額痛,外眼角痛,缺盆腫痛,腋下腫。
寒實(陰實),則導致骨病,自汗,發冷,胸、肋、脅、大腿、膝外側直至脛骨、絕骨、外裸前以及諸關節都痛。
二、四氣的外邪表現為:熱在泉和溼在泉。P139頁
熱在泉症狀:
腹中常鳴,逆氣上衝胸腔,氣喘不能久立,面板痛,眼模糊,齒痛,目下腫,惡寒發熱,如瘧疾狀,下腹痛,腹脹。
溼在泉症狀:
水飲積聚,心痛,耳聾,頭目不清,咽喉腫脹,喉痺,下腹腫痛,小便不利,上衝頭痛,眼如脫出,頂部似撥,腰像折斷,大腿不能擺動,腰彎不變,小腿似開裂痛。
這些內病外邪的症狀,是自然規律的表象,作為普通人也該瞭解和知曉,看醫生時也能講清楚自己的狀況。當然,作為醫生是必須要清楚的。
治則和用藥舉例詳見《自然藥觀》。三、不真懂標病和本病,不能區分舊病、新病和未病,何以行醫?
一炁三元,元炁,一焦得元精,二焦得元神,三焦得元氣,四元之病是先天的本病,本為病之源。
物質有陰陽二相,有陰陽五運六氣之虛相,有氣血精氣神(光熱力)之實相。虛相和實相病是標病,標為病之變。
人以心為本,《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問•人正神明論》:“氣血者,人之神”。先天元炁所化的血氣有四元之病,是元神的先天之病相。相對於先天而言,經天衝脈所化的血氣病,是標病,但相對後天而言,衝脈所化的血氣病,則是本病。陰陽五運六氣之虛相病和血氣的精氣神(光熱力)之實相病是後天的標病,後天的標病是識神後天之病相。
故血氣病為本病,也稱三焦病,寒熱相移,氣逆不順,《內經》稱為氣厥。心為先天元神本病之所。
陰陽病為標病,腎為後天識神標病之所,標病由五運六氣之虛相病和血氣的精氣神(光熱力)之實相病構成。現代醫學是建立在數理化學科上的實驗科學,是物體實象科學,如視力變化、體溫變化、血壓變化、血尿成分、體液各種物質的濃度變化、骨髓變化、神經變化、呼吸氣體變化等等,其本質都是光熱力的變化。
從時間上分,病可分為舊病、新病和未病。五運的每一運約為73天零五刻,六氣的每一氣為60天,三焦的每一焦為90天。在這三個週期前,所產生的五運病、六氣病、三焦病(本病)為舊病,也稱已病或久病;在這三個週期內,已產生的五運病、六氣病、三焦病(本病)為新病;在這三個週期內,將要發生的五運病、六氣病、三焦病為未病。
從診脈象看,脈來小弱而澀滯是虛,為舊病(久病);脈來浮滑而疾數是實,為新病。
舊病的五運六氣病(陰陽標病)和三焦病(血氣本病)按陰陽生克傳導或遁化給新病的五運六氣病(陰陽標病)和三焦病(血氣本病),新病再傳導或遁化給未病。舊病和新病的標本病變化傳導關係複雜,當出現氣逆、寒、熱、洩瀉、中滿、大小便不利、舊病邪氣有餘及舊病正氣不足時,可以區分先治或後治標病、本病,具體如下。
(1)先治本病情況:
(1) 先有舊病,而後出現氣逆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病而後逆者,治其本”。
(2) 先有氣逆舊病,而後出現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
(3) 先有寒舊病,而後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4) 先有舊病,而後生寒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
(5) 先有熱舊病,而後有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6) 先有舊病,而後有洩瀉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病後洩者,治其本”。
(7) 先有洩瀉舊病,而後有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以調洩瀉,再治標病。即“先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
(8) 先有胸腹滿悶之中滿症的舊病,而後發生煩心的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
(9) 舊病邪氣有餘,轉為新病的本病,即先治氣血本病,後治陰陽標病。即“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10)先有大小便不利的舊病,而後有新病的,先治氣血本病,以利其大小便。即“先小大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11)新病中既有陰陽標病,又有氣血本病,如果發生大小便不利的,則先治其陰陽標病,如果有大小便利的,則先治其氣血本病。即“有客氣,有同氣。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
(2)先治標病情況:
(1) 先有舊病,而後有胸腹滿悶之中滿症的新病,則先治陰陽標病;即“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
(2) 舊病的氣血不足本病,轉為新病的標病,則先治陰陽標病,而後治氣血本病,即“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治病要“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病輕的,或已緩解的,可以標本同治;病急重的,則先考慮專一的治本或治標的方法。